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课件ppt,共7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教师讲述]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我国的“航海日”。[提出问题]为什么把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定为我国的“航海日”?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探究新知(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展示)[展示图片]郑和下西洋示意图[提出问题]西洋是指哪些地方?[教师讲述]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活动探究1]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上)乃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将士卒二万七千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慑之。——[清]夏燮《明通鉴》卷十[展示表格]完成郑和下西洋基本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洋,地理概念,在不同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提示: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帮助学生了解西洋的地理位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续 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授新课)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展示表格]时间1405—1433年次数船队最多时200多艘,最少一次也有60余艘规模首次下西洋时有27000多人人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活动探究2]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当年随郑和船队远航的船员,你所乘坐的宝船可能会运载哪些货物?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你能帮郑和出谋划策解决这些难题吗?[教师归纳]如:货物:玉米、土豆、棉花、丝绸等。困难:如遇风浪,要做好防御措施;如遇海盗,起航前请求明成祖派出足够的优良士兵,带上一些先进的火器,以应付海盗;如航行过程乏味,即开展众多娱乐活动,丰富水手们的业余生活;如沿途国家语言不同,带翻译;如远程航行容易迷路,带航海图,司南等。[活动探究3]分组讨论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教师讲解]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个人因素;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力合作等。[活动探究4]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对比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 学生填写郑和下西洋基本概况。 学生各抒已见,展开合理的想象。答案不唯一。答案提示:货物:玉米、土豆、棉花、丝绸等。困难:如遇风浪,要做好防御措施;如遇海盗,起航前请求明成祖派出足够的优良士兵,带上一些先进的火器,以应付海盗;如孤独感,即开展众多娱乐活动,丰富水手们的业余生活;如沿途国家语言不同,带翻译;如远程航行容易迷路,带航海图,司南等。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个人因素;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力合作等。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情景设置帮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续 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授新课)续 表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人数27800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17艘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分别有120吨、100吨和50吨 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教师讲解]中国造船水平高、航海技术高、国家实力雄厚等。[教师提问]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教师归纳]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西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表,得出结论:中国造船水平高、航海技术高、国家实力雄厚等。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答案提示: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西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通过学生的讨论集思广益,突破本课难点。 通过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戚继光抗倭[活动探究5]材料一 日本南北朝的战乱,到14世纪末以北朝的胜利告终,但到15世纪中叶又进入藩侯割据的战国时代。各封建藩侯为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并弥补战争经费的不足,都积极支持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进行抢掠。中国的一些奸商,也与倭寇相勾结,合伙从事走私和劫掠。还有一些破产的滨海贫民,为饥寒所迫,也充当倭寇的胁从。当时明朝统治腐败,海防松弛,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卒也只剩4/10,“倭剽掠辄得志,益无所忌,来者接踵”(《明史·朱纨传》),为患达到了猖獗的程度。什么叫“倭寇”?想一想,嘉庆年间倭寇为什么达到猖獗的程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面对如此严重的倭患,明朝政府派遣戚继光领抗击倭寇。[展示图片]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日本入侵者。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续 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新知(授新课)戚家军抗倭形势[提出问题]说一说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教师讲解]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提出问题]戚继光抗倭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教师分析]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材料展示]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材料二 哄儿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教师讲解]戚继光组建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他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他又进入福建和广东,与当地的明军并肩作战,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所以戚继光是一位民族英雄。 学生读图,结合教材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学生自由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答案提示: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答案提示:戚继光组建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他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他又进入福建和广东,与当地的明军并肩作战,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所以戚继光是一位民族英雄。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明确“民族英雄”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提出问题]欧洲殖民者开始在我国实行殖民活动是在何时?葡萄牙又是在何时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教师讲述]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准,在澳门上岸,擅自搭蓬贸易。后来,公然用木石砖瓦建造房屋,居住下来。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答案提示:16世纪;1553年。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了解了其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学习了戚继光抗倭的事迹,认识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知道了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我们要捍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续 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提纲 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台州九捷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16艘倭船由象山至奉化西凤岭登陆,窜扰宁海团前。戚继光判断倭寇的行动旨在诱离松门、海门的戚家军,然后乘虚直犯台州(今浙江临海),就在台州、海门配备必要兵力,另派水师至宁海外洋伏击,自己亲率主力前往宁海,并请宁海驻军水陆会剿。倭寇果然分兵3路,分别东向桃渚、新河所和健跳所圻头,企图进犯台州。戚继光令佐理军务的兵巡佥事唐尧臣率领戍守海门、台州的军队救援新河,自率主力进剿宁海的倭寇。唐尧臣在新河大败倭寇,骚扰宁海的倭寇也纷纷逃窜,但桃渚的倭寇仍继续向台州进犯。戚继光立即挥师南下,于二十七日中午赶到台州城外,枵腹进至花街,“五战五胜,二路共斩首三百八级,生擒巨酋二浮,其漂溺无算”(《戚少保年谱耆编》卷2)。五月初一,健跳圻头的两千名倭寇又窜至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戚继光率领身边的一千五百名亲兵前往大田迎战,因遇大雨,相持3日未能交锋。倭寇趁雨西窜,欲经仙居改袭处州(今浙江丽水)。戚继光率兵急趋上峰岭,设伏截击,“三战三捷,计斩首三百四十四级,生擒五酋”(同上)。不久,戚家军又取得长沙(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南)大捷。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戚家军九战九捷,彻底消灭了侵犯台州的倭寇。与此同时,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等也在宁波、温州一带大败倭寇,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课件ppt,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ppt课件,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ppt课件,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