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教案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教案第1页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教案第2页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教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文学常识——《资治通鉴》,人物简介,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检查字词,探究质疑,深入研讨,合作探究,本文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一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登进士第。宋神宗时,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主理国政,尽废新法。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建安十五年(210)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病逝,鲁肃接替周瑜统领军队。鲁肃劝孙权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后刘备又取得益州,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形成了。文章所叙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四、文学常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
    五、人物简介
    1.孙权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2.吕蒙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3.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六、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标注节奏、停顿,注意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
    4.点名读,师生评议。
    5.齐读课文。
    6.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课文,可与同桌讨论交流。
    7.检测学生理解情况:点名译读课文,解释重点字词。
    七、检查字词
    1.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权谓吕蒙曰 (谓……曰: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 (当途:当道,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用,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
    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2.一词多义
    ①当:
    当涂掌事(掌管,主持)
    但当涉猎(应当)
    ②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③大
    与蒙论议,大惊曰(十分,非常)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敬辞)
    3.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4.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单独,孤单。)
    博士:(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②但当涉猎
    但(古:只,只是。今:转折连词,但是。)
    ③见往事耳
    往事(古:历史。今:过去的事。)
    ④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另,另外。 今:更加)
    5.文言句式
    ①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②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友”前省略“与蒙”)
    八、探究质疑,深入研讨
    1.质疑:孙权劝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他是怎样劝学的?
    讨论归纳:首先是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其次是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2.质疑: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可谓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治关系。请问,作者在此描写二人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二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3.质疑: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讨论归纳:在东吴,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是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赏识吕蒙的才略,表现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以及二人的情投意合。这也是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质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请问这一成语带给你哪些启示?
    讨论归纳: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九、合作探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刻画孙权、吕蒙的形象的?
    解析:(1)刻画孙权,以直接描写对话为主。孙权劝学,先指出吕蒙“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而“不可不学”;接着根据吕蒙的实际情况,运用反问句强调自己的观点;再针对吕蒙的推托之词而用“孰若孤?”的问句指出其理由不成立;最后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关心与期望,而又不失身份。
    (2)刻画吕蒙,是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发出的情不自禁的赞叹,借鲁肃之口写出了吕蒙的巨大变化,从侧面表明吕蒙因为学习才略有了惊人长进。“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应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自得的神态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2.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人物形象。
    解析:孙权:开明、勤勉、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关爱下属、对下属要求严格;
    吕蒙:坦诚、虚心受教、善于学习、机敏精干;
    鲁肃:爱才、惜才、敬才。
    十、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叙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的故事,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十一、文本特色
    1.叙事简练,剪裁精当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了结果,而省略了吕蒙学习,才略长进的过程。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而略去吕蒙的答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开始学习。
    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运用对比,突出中心
    文章开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借事务多来推托。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进行对比来驳斥吕蒙的托词,以使吕蒙没有理由不去学习。
    文章前面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从鲁肃的话中可知吕蒙曾“才略”不高,这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吕蒙学习后的巨大变化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来的,文章由此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积累本课成语,明确现代意义用法。
    3.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共6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字词积累,赏析,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