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共12页。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班彪①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彪复辟司徒玉况府。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书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②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②敷:铺叙。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七里之郭( )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亲戚畔之( )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师保多阙( )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 )
    (2)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仁政和王道。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____
    (2)有一老父,衣褐 衣:____
    (3)良因怪之 因: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
    ②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3)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唐俭与太宗弈,占先。上怒,出为潭州。余怒未息,召尉迟敬德曰:“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查证其过。”敬德拱手唯唯。明日廷奏,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上追问者三,敬德坚持者三。上怒,碎玉盏于地,拂袖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益者各有三,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遂赏敬德一。群臣皆称万岁。
    【注释】尉迟敬德,指尉迟恭,字敬德,唐代官员,曾助太宗即位。
    (1)下列与选文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余怒未息( )
    A.尝贻余核舟一 B.邹忌修八尺有余 C.其级七千有余 D.以残年余力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良久索食( )
    A.谨食之,时而献焉 B.皆出酒食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有怒斥过失之臣的美德。
    B.我有自责过失的美德。
    C.我有让怒气消失之美德。
    D.我有怒气消失的美德。
    (3)请引用原文回答:)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敬德接受唐太宗交代的任务先是“ ” ,查证后则是“ ”。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敬德抗君之命,太宗的态度先是“ ”,后是“ ”。
    (4)唐太宗是明君,本文能表现他优秀品质的一项是( ))
    A.从善如流 B.察纳雅言 C.是非立辨 D.自我反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柳宗元《哀溺文序》节选)
    [注释] 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méng):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很短的距离。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之氓/咸善游
    B.已济者/立岸上
    C.身且/死
    D.于是/作《哀溺》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咸( )
    (2)绝( )
    (3)腰(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2)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4)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左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朝服衣冠 服: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④今齐地方千里 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乙】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②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③无所容。非不呺然④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⑤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洴澼⑥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⑦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⑧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⑨,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⑩也夫!”
    (《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瓠(hù):葫芦。②实:结的葫芦。③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④呺(xia)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⑤掊(pǒu):砸破。⑥洴澼(píng pì):漂洗(丝绢)。⑦鬻(yù):卖,出售。⑧裂:划分出。⑨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⑩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谓惠子曰(或:有人)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
    C.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吴王使之将(将:将领)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而:①聚族而谋曰 ②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B.于: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C.以: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为:①我世世为洴澼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
    B.甲文中庄子讲鹓雏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C.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D.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4)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5)翻译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⑵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回答后面的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②,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③,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④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拏:通“桡”,撑(船)。②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③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④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⑤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余住西湖 ( )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 )
    ③是日更定矣 ( )
    ④及下船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潭西南而望 B.计利而忘义
    C.乃记之而去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3.翻译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4.这篇文章中作者表现出来的“痴”情与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出来的“闲”情,有一些共同之处,请你概括。

    阅读《蒙骜①伐魏》一文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③于赵。信陵君畏得罪④,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⑤于诸侯者,徒⑥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⑦,一旦秦人克大梁⑧,夷⑨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⑩驾还魏。魏王持⑪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蒙骜(à):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③信陵君: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有食客三千。被称为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④得罪:被判罪。⑤重:敬重。⑥徒:只,仅仅。⑦恤:体恤,顾惜。⑧大梁:魏国都城。⑨夷:铲平。⑩趣(cù):催促。⑪持:握着……的手。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蒙骜帅师伐魏( ) ②魏师数败( )
    ③一旦秦人克大梁( ) ④蒙骜遁走( )
    ⑵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A.何以战(《曹刿论战》)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今 魏 急 而 公 子 不 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译文:
    ⑵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解】 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恭:魏国大臣。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去:距离。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⑤愿:希望。⑥谗言:坏话。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 ( )
    ②愿王察之 ( )
    ③庞恭从邯郸反 ( )
    ④后太子罢质 ( )
    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一 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何不试之以足 (《郑人买履》)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刻舟求剑》)
    C.观之正浓 (《幼时记趣》)
    D.故时有物外之趣 (《幼时记趣》)
    2.用“/”标 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s 0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含答案)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
    【参考答案】
    (1)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外城;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畔同“叛”,背叛;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阙同“缺”,缺点;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做,担任
    (2)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3)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然而”“ 是”,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故”“必”,各1分。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好”“遂”。示例: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
    (4)示例: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善于荐才。如:班彪上奏官属、师保,后又荐司徒廉。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著书立说。如:既有高才,又好写作。敷文华以纬国典。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敢于担当。如:倾侧危乱之间。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中规中矩。如:行不逾方,言不失正。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不急功近利。如:仕不急进。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不违信义。如:贞不违人。
    = 7 \* GB3 \* MERGEFORMAT ⑦甘于贫贱。如:守贱薄而无闷容。
    译文:
    班彪传,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彪又被征到司徒玉况府。当时太子的东宫刚建立,诸王国同时开辟,而官吏没有配齐,师保齐缺。班彪又上奏书,皇帝采纳了。后来选司徒廉作望都长,得到官吏百姓的爱戴。建武三十年,班彪年五十二,死在官位上。他所著的赋、论、书、记、奏事共九篇。
    评论说:班彪身为博古通今的儒者和杰出的人才,置身于危难动乱之中,行为不逾越道义,言语不背离正轨,当官不急功近利,守志不背弃他人,写文章来治理国家,守着清贫的生活而没有闷闷不乐的神色,他坚守道义,恬静淡薄的志向是多么的坚定呀。
    答案为:
    (1)曾经;穿(着);以此为……;
    (2)(1)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2)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
    (3)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
    参考译文:
    张良曾经有空闲,从容地在下邳桥上信步闲游。有一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老了,勉强忍着气到桥下捡来了鞋。老人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已经给他捡了鞋,就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伸着脚承受,(而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目送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来了,说道:“小伙子值得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儿相会。”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着回答:“好。”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发火说:“同老年人约会,(却)晚来,为什么?”(说罢)就走,(嘱咐)说:“五天以后早早相会!”五天后鸡叫头遍,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儿)了,又发怒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说罢就)走了,(嘱咐)说:“过五天,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将应验。十三年(后),你去看望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那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没有再见面。
    天亮后,(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参考答案】
    (1)D B
    (2)D; B; C;
    (3)拱手唯唯、坚持者再三;怒、赏
    (4)D;A、B;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C项正确的划分为:身/且死。
    (2)(1)都 (2)渡过 (3)腰缠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来说,要联系课内所学,联系句子的意思,再解释词语。(1)联系《桃花源记》中“咸来问讯”,意思为“都”;(2)“绝”一词多义,此处为“横渡、渡过”之意;(3)“腰”,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腰缠”。
    (3)(1)平日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
    (2)你太愚蠢了,被金钱蒙蔽得太深了!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翻译。(1)中重点词语:善(擅长、善于)、何(为什么)、后(后面);(2)中重点词语:蔽(蒙昧)、且(将要)、货(钱财),还要注意“愚之甚,蔽之甚”“何以货为”为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4)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永之氓咸善游”,而他却在“腰千钱”时,不能游快,也不舍钱财,因此可以说一个人过分看重钱财就会丧失理智,在生死关头分不清主次利弊,连性命也不顾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文中有“善游”者,却不能舍弃“腰千钱”,于是游在最后,当其侣问“何不去之?”时,他“不应,摇其首”,最后“遂溺死”,可见其重钱财而轻生命。从这个角度来谈生命面前孰轻孰重。
    [参考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都拼命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平日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对他又呼又叫:“你太愚蠢了,被金钱蒙蔽得太深了!你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参考答案】
    (1) ①穿戴 ②比得上 ③的确 ④方圆
    (2)①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了。
    ②能够在公共场合议论指责我,传到我的耳中来的,获得下等奖赏。
    答案为:
    (1)D;
    (2)A;
    (3)D;
    (4)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5)(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2)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
    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在地里,成长而结出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用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不能胜任;把它锯开来做瓢,却又没有那么大的水缸可以容纳。它不是不大,我认为他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庄子说:“这是你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一个人,善于制造不龟裂手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以漂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了,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以漂丝絮为业,所得不过数金;现今卖出这个药方,立刻可得百金,我看还是卖了吧。’这位客人得了这个药方,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正有困难,吴王就派他为将,率兵在冬天跟越国水战,因为有不龟裂手的药,大败越国;吴王就划分了土地封赏给他。同是一个不龟裂手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百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就不想到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只是愁它大得无处容纳,可见你的心如茅塞一般没有开通啊!”
    答案为:
    1.B
    2.B
    3.⑴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⑵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4.⑴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 忠于职守 敢于进谏 刚正不阿
    ⑵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⑶开放题:
    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答案为】
    1.(1)①我 ②消失,停止 ③这 ④等到;(2)C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1)在西湖中怎么还能遇到您这样的人呢?或“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1)都有一种高雅的(别于常人)的生活情趣。(2)都有热爱自然的闲情逸致。(3)都是在人生愁苦中寄情山水、排遣抑郁。(4)都在快乐、愉悦之下隐藏着淡淡的愁绪。(5)都有遇上知音的愉悦。
    1、⑴①军队 ②多次 ③攻克 ④逃跑 ⑵答案为:D
    2、今 / 魏 急 / 而 公 子 不 恤
    3、⑴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⑵略
    4、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答案为】
    1.⑴①相信,②明察,③“反”通“返”,回来 ④结束⑵D
    2.三 人 /言 /市 有 虎
    3.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明”、“然而”、“成虎”要准确译出)
    4.谣言被多人传播后,极有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力量。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五(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五(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课外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 送东阳马生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四(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三(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