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学案设计
展开自主学习《竹里馆》(课本)、《月下独酌》、《月夜》三首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月下独酌1》节选 李白
花间一壶酒2,独酌无相亲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4。
1、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2、间:一作“下”, 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夜》 杜甫
列出我的疑惑
今夜鄜州月1,闺中只独看2。遥怜小儿女3,未解忆长安4。
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2、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3、怜:想。4、未解:尚不懂得。
5、“香雾”两句: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6、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7、虚幌(huǎng):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8、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
香雾云鬟湿5,清辉玉臂寒6。何时倚虚幌7,双照泪痕干8。
1.作者简介
王维,字______,号___ __,__ _朝诗人、画家,有__ _之称,苏轼赞他 。
李白,字______,号___ __,__ _朝浪漫主义诗人,有__ _之称。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字_____,自号___ __,__ _朝现实主义诗人,有__ _之称。他的诗被称为“ ”。
2.写作背景
《竹里馆》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月夜》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学生在预习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
3.问题导学
自由朗读三首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二、探究案
【检查预习】(各组组长总结本组预习掌握情况进行汇报)
【学习目标】
【拓展提升】欣赏月色,体悟情感
1.我选择的是 (题目)这首诗中的 (诗句),我感受到这是 (什么样)的月亮。
(提示:“什么样的月亮”可以从诗人观月的时间、地点、角度、季节,诗人的心情等方面补充。)
2.这三首诗都有“独”字,都抒发了孤寂之情,你觉得谁最孤独呢?为什么?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3.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三、训练案
阅读《暮江吟》、《中秋月》、《山居秋暝》,感知月亮,体会情感。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教与学的反思
教与学的反思
编制教师
总序号
审核人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序号
课题内容
《竹里馆》《月下独酌》《月夜》群文阅读课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篇目
体裁
内容
情感
《竹里馆》
《月下独酌》
《月夜》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式微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式微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导目标,学导时数,自学质疑,测评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竹里馆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竹里馆学案设计,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