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导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导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导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74589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ppt、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练习docx、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导学案doc、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 鸿儒 素琴 丝竹 案牍 诸葛庐 西蜀何陋德馨苔痕 案牍西蜀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神异了。
斯 是陋室,惟 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 帘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无丝竹 之 乱耳,无 案牍之 劳 形。
可以调 素琴, 阅金经。
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这正如)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云:“何陋之 有?”
1.题目是《陋室铭》,陋室,真的很陋吗?为什么?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⑶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自然环境之清幽——交往人物之不俗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写法。托物言志,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或理想的寄托。作者的个人抽象之“志”,借助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具体、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运用引用和反问修辞,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点明主旨,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刘禹锡“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薄名利,修身养性,玉洁冰清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严重的分化!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还能象刘禹锡那样,常养浩然之正气,勤修立身之美德,做世间的道德楷模,而很大一部分人,物欲横流,乱花迷眼的社会现实看花了他们的双眼,蒙蔽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不再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不再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再有高雅的生活情趣,他们沦为了金钱的奴隶,权力的俘虏,他们走进了世俗的围城,失去了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机会!必须让他们从围城中走出来,必须让他们重温“惟吾德馨”的思想精髓,必须让他们脱离低级趣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真正实效,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重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惟吾德馨 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 。⑶可以调素琴 调,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 。⑷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
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⑴有仙则名。名:⑵有龙则灵。灵:⑶苔痕上阶绿。上: 绿:⑷无丝竹之乱耳。乱: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
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倒装句,应为“有何陋”。
翻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封建社会许多文人的处事原则。面对污浊的世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一身傲骨,特立独行,或退隐山林,或返归田园,他们大多像刘禹锡一样保持了高洁的情操,试列举两例。
例:①颜回:孔子的大弟子。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躬耕田园,以求保持高尚的节操。
⑴《陋室铭》中中统摄全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⑷《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①惟吾德馨 馨:( )②谈笑有鸿儒 鸿:( )③因以为号焉 以:( ) ④期在必醉 期:( )
⑴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名B.劳C.之D.许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①无案牍之劳形 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何陋之有?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出名 说出 使…劳累 使…劳累 介入主谓宾语前置的标志 地方 大约
⑶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⑷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3分)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评优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7短文两篇pptx、17《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短文两篇》导学案学生版doc、《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doc、陋室铭mp3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起三落”,连登三科上至中央,被召长安,被召京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主旨句,交友高雅,情趣清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环境幽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一课时练习docx、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一课时导学案doc、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第一课时ppt、《陋室铭》朗读mp3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