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综合测评(二)-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474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书综合测评(二)-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474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书综合测评(二)-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474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地理新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全套试卷课时训练
全书综合测评(二)-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二)-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8页。
全书综合测评(二)(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表所示为重庆万州与山东济宁两地地理坐标与某日日出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经纬度日出时刻重庆万州31°N,108°E6:28山东济宁35.5°N,117°EX1.推测该日为 ( )A.3月10日 B.6月10日C.9月10日 D.12月10日2.表中X最可能处于的时段是 ( )A.5:10—5:22B.5:40—5:52C.5:52—6:04D.6:28—6:40 下图图1为“某大陆西岸某时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图2为“图1中①点附近的河流及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河流冬季以雨水补给为主B.a地此时吹西北风C.此时c地降水明显少于b地D.c地风力大于d地4.关于图中①点附近河流及地质剖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河流形成于丙岩层形成之前B.河流发育在向斜顶部C.岩浆活动发生在乙岩层形成后D.丁岩层较戊岩层形成早 网球场地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有硬地(塑胶)、天然草地、泥地(矿石、火山灰混合的特殊黏土)、室内毛毯等类型。英国“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简称“温网”)是网球比赛水平最高的四大满贯之一,但比赛经常受到天气影响而中断。据此完成下面三题。5.受地理环境影响,“温网”网球场地最可能是 ( )A.硬地 B.天然草地C.泥地 D.室内毛毯6.导致“温网”比赛经常中断的天气可能为 ( )A.降雨 B.高温C.大风 D.雾霾7.相较于天然草地、泥地,硬地球场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原因是 ( )A.质量最优 B.造价最低C.便于维护 D.利于观察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几内亚湾北部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高于几内亚湾海域。几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南位置在5°N附近,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下图为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8.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 )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C.西南季风风向与海岸垂直D.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9.R、Q两地 ( )A.7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B.7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风C.7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D.7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西南风 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2019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13时)。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河段,长约200千米。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会使河流流量增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0.与乙水文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 ( )A.纬度高,位于上游 B.纬度低,位于上游C.纬度高,位于下游 D.纬度低,位于下游11.4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原因是周边地区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积雪厚度减小 D.积雪面积减小12.甲、乙两水文站之间的河段出现凌汛的日期大约为 ( )A.3月16日 B.4月1日C.4月16日 D.5月1日 下图是我国内蒙古东部某地区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13.下列哪种植被属于本区的地带性植被 ( )A.白桦林 B.线叶菊C.贝加尔针茅 D.禾草草甸14.白桦林生长的位置及其原因是 ( )A.谷地北坡 气温较低B.谷地南坡 降水较多C.山脉阴坡 土壤湿润D.山脉阳坡 光照较强15.线叶菊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照 B.耐严寒 C.喜淹浸 D.耐干燥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拥有不落的太阳、茂密的森林、野性的峡湾等独特的自然风光。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域简图。 材料二 挪威和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国农业各具特色。下表示意两国小麦生产概况。 国土面积(×104km2)耕地比重小麦种植比重小麦单产(kg/km2)瑞典457%40%5 955挪威38.53%8%4 554(1)当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不落”现象范围最广且地球新旧两天的范围占比相同时,挪威当地的钟表时刻是 ,请在下图A、B两半球中绘制此刻的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3分) (2)图中适宜阔叶林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甲或乙),描述该气候在半岛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8分) (3)对比分析挪威、瑞典小麦生产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垂直方向节理(岩石裂隙)发育。雪山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其中人烟罕至的菲茨罗伊山峰,因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3 359米,相对高度1 951米)而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者的圣地。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山峰景观和岩石节理结构。图甲图乙(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冰原上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6分) (2)分析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4分)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沿岸、格陵兰岛及其周围。哈得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该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食物。哈得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下图示意哈得孙湾在北美洲的地理位置。(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6分) (2)推测纬度较低的哈得孙湾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约1 200万年前,黑海、里海、咸海都作为古海洋古特提斯海的组成部分与地中海相连,随着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碰撞,伊朗高原抬升,古海退缩,距中亚内陆更远,咸海分离;同时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山地隆起,中亚干旱格局形成。下图为咸海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1)描述咸海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板块碰撞地形隆升加剧中亚气候干旱的原因。(6分)
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C 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重庆万州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6:28,根据其与120°E的经度差异计算可知,其日出地方时为5:40。6点之前日出,昼长大于12小时,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A、D错误;又因昼长(12小时40分钟)与12小时相差不大,因此该日接近二分日,排除B。故选C。2.B 结合上题分析,如果济宁昼长也是12小时40分钟,则也应在地方时5:40日出,北京时间对应5:52;此日为9月10日,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日出越早,济宁纬度又高于万州,因此济宁日出时间一定早于5:52,C、D错误;又因济宁的纬度与万州相差不大,因此其日出地方时也不会早于万州太多,A错误,B正确。故选B。3.A 根据河流的源头和入海位置,可以判断①点附近河段的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结合图2中河岸特征,可知该河流侵蚀西岸,因西岸为该河段的左岸,可进一步推知该河流位于南半球。40°纬线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界线,大陆西岸40°S以北是地中海气候,40°S以南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论是地中海气候还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时都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充足,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A正确。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a地应吹西南风,B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和形态可以判断,图中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从图上可以看出,a、b、c、d四地处在低压槽线附近,由于是南半球的气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水平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判断,c地位于冷锋后,降水较多,b地位于冷锋前,降水少,C错误。c地等压线比d地等压线稀疏,因此c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比d地小,风力较d地小,D错误。故选A。4.C 根据河流和岩层丙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侵蚀丙岩层,因此河流形成于丙岩层形成之后,A错误。根据岩层的弯曲形状判断,该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B错误。岩浆侵入乙岩层之中,所以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乙岩层形成之后,C正确。图示丁岩层穿过戊岩层,所以戊岩层比丁岩层形成早,D错误。故选C。5.B 材料指出“比赛经常受到天气影响而中断”,可知“温网”比赛场地在室外,不是室内,D错误;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广阔的天然草地,所以“温网”网球场地最可能是天然草地,B正确,A、C错误。故选B。6.A 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A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B错误;当地大风天气较少,C错误;英国环境质量较好,雾霾天气少,D错误。故选A。7.C 天然草地维护费用高,受气候限制大,很难推广到其他地区;相比天然草地和泥地,硬地球场便于维护,所以其增长速度最快。故C正确。8.D 布埃亚受西非赤道低压的影响,降水较多,同时,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西南风风向与海岸垂直,布埃亚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降雨丰富,被誉为“非洲雨极”。而该地不受北赤道暖流的影响,故选D。9.A 7月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几内亚湾北部,Q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盛行东南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R地盛行西南风,故选A。10.C 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才可能出现凌汛,材料信息表明,甲、乙水文站之间河段在春、秋两季出现凌汛,说明位于下游的水文站纬度高、海拔低,位于上游的水文站纬度低、海拔高,排除A、D。材料信息表明,该河段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会使河流流量增大,图中显示,乙水文站3月16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大,说明乙水文站以上河段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可知此时乙水文站以上河段气温明显开始上升。而甲水文站流量在4月1日以后才开始增大,说明甲水文站周边冰雪融化较晚,甲水文站所在纬度应较乙水文站高,C正确,B错误。故选C。11.D 图中显示,乙水文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明显增大,说明乙水文站以上河段流经地区气温明显上升,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4月下旬,乙水文站周边地区的积雪快要消融殆尽,积雪面积变小,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使得乙水文站流量变小,D正确;时间进入4月下旬,气温升高而不是降低,乙水文站此时流量减小,主要原因在于水源的补给减少,而不是受气温影响,A、B错误;积雪厚度减小,积雪融化对河流的补给量不一定减小,C错。故选D。12.B 材料信息表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则甲、乙两水文站之间发生凌汛时流进此河段的水量应大于流出的水量,这样水位才会上涨。根据上面两题分析可知,甲水文站位于下游,乙水文站位于上游,甲水文站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水文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图中显示,3月16日、4月16日、5月1日甲水文站的流量大于乙水文站的流量,水位会下降,不会出现凌汛,排除A、C、D;图中显示4月1日,甲水文站的流量小于乙水文站的流量,即流进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可能出现凌汛。因此甲、乙两水文站之间出现凌汛的日期大约是4月1日,B正确。故选B。13.C 图中贝加尔针茅分布范围最广,应为本区的地带性植被,C正确;图中白桦林分布在低山阴坡,线叶菊分布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和山顶,应为本区的非地带性植被,排除A、B;禾草草甸仅分布在河流沿岸,也应为本区的非地带性植被,排除D。故选C。14.C 读图可知,白桦林生长在谷地的南坡、山脉的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A、B错误;白桦林生长在山脉的北坡,我国位于北半球,山脉的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土壤湿润,有利于森林植被发育,C正确,D错误。故选C。15.B 读图可知,线叶菊在阳坡和阴坡都有分布,A错误;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线叶菊主要生长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和山顶,而这些地区地势较高,不存在淹浸问题,因此线叶菊耐严寒,不喜淹浸,B正确,C错误;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受夏季风影响较大,且图中植被覆盖率高,说明该地区水分条件较好,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6.答案 (1)1:00 (2)甲 分布特点:分布在半岛的南部和西部;南部面积较大,东西延伸;西部面积较小,南北狭长分布,并延伸至北极圈附近。影响因素包括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3)挪威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比重小;大部分地区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光热不足;小麦种植面积较小,单产较低。瑞典地形较平坦,耕地比重较大;大部分地区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但可以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光热条件较好;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高。解析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不落”现象范围最广时,即北半球极昼范围最大时,该日应为北半球夏至日。当地球新旧两天的范围占比相同时,0时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挪威位于东一区,所以当地的钟表时刻是1:00。在A、B两半球中绘制此刻的晨昏线,要注意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22日为从12点到24点,23日为从0点到12点,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如下图所示: (2)根据北欧地区的气候分布,图中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阔叶林生长。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半岛的南部和西部;南部面积较大,东西延伸;西部面积较小,南北狭长分布,并延伸至北极圈附近。其原因主要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部为东北—西南走向山地,对盛行西风具有阻挡作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山地西侧;受沿海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向北延伸到北极圈附近;半岛南部海洋深入陆地内部,故半岛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西延伸,分布面积较大。(3)由表中数据可知,瑞典小麦种植比重大、单产高,挪威、瑞典小麦生产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读地形图可知,挪威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大部分地区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光热不足,而小麦较喜光;小麦种植面积较小,单产较低。瑞典地形较平坦,耕地比重较大;大部分地区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但可以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光热较充足,适宜小麦生长;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高。17.答案 (1)此处位于板块挤压处,随着地壳运动,山脉隆起,山体岩石破裂,产生节理(裂隙);山峰经风化、冰川侵蚀,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节理(裂隙)发育明显,节理(裂隙)两侧岩石易被侵蚀而剥落,渐渐形成塔状尖峰。(2)西风带来的水汽受安第斯山脉的抬升作用,在山峰附近容易凝结成云雾;山峰附近风力较大,吹起地表积雪。(3)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山顶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山地降水丰富,雪崩多发;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任答两点)解析 (1)就内力作用而言,该地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受到板块挤压,地壳抬升,隆起形成高原、花岗岩山地;岩石受到内力作用,山体岩石破裂,产生垂直节理。外力作用的影响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过程来说明,山地海拔较高,有冰川分布,山峰经风化、冰川侵蚀,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节理发育明显,节理两侧岩石易被风化、侵蚀而剥落,逐渐形成塔状尖峰。(2)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主要和该地区湿度大、温度低等有关。该地位于西风带内,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受安第斯山脉的抬升作用,在山峰附近因温度下降容易凝结成云雾;山峰附近风力大,吹起地表积雪,类似于云雾。(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可以从高差、坡度、气候、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该峰相对高度为1 951米,垂直高差大;该峰为塔状山峰,地势陡峭;山顶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山地降水丰富,积雪厚度大,雪崩多发;该峰位置偏僻,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补给困难。上述问题都使得该峰难以攀登。18.答案 (1)海湾深入内陆,水浅,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使海水盐度较低,易结冰。(2)大量河流注入海湾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海湾面积较大,北极熊生存空间大。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哈得孙湾是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冬季陆地降温快,导致海水降温快,水温低;哈得孙湾相对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交换不畅,水流慢,水温低;哈得孙湾有大量陆地淡水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域低,盐度越低,冰点温度越高,海水越容易结冰。上述原因共同导致哈得孙湾结冰早,融冰晚,结冰期更长。(2)由材料可知,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食物,哈得孙湾结冰早,融冰晚,结冰期长,更有利于北极熊捕猎;同时右图显示大量河流注入海湾,会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为北极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同时海湾面积较大,北极熊生存空间大。所以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哈得孙湾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19.答案 (1)地质历史时期,咸海为古海洋的一部分;随着板块持续碰撞,(陆地抬升,)古海退缩,水域面积缩小,分裂成几个海域(水域);板块进一步碰撞,高原山地隆起,古海消失,咸海(与里海、黑海等)分离,成为内陆湖泊。(2)高原山地隆升,海拔升高,使古海退缩,中亚因此与海洋相距更远,降水减少,加剧了干旱;西部高原山地有效拦截西风带来的水汽;南部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南亚夏季风无法深入,“雨影效应”增强。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地质历史时期,黑海、里海、咸海都作为古海洋古特提斯海的组成部分与地中海相连,后来随着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碰撞,伊朗高原抬升,古海退缩,距中亚内陆更远,咸海分离。所以咸海在地质历史时期是海洋的一部分,随着板块持续碰撞,古海退缩,古海的水域面积缩小并逐渐分裂,随着板块进一步碰撞,区域地形持续发生变化,高原山地隆起,古海消失,咸海与里海、黑海等分离,从而成为内陆湖泊。(2)首先,板块碰撞导致地形隆升,古海退缩,中亚的海陆位置发生变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减少,而降水的减少导致中亚地表径流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干旱;其次,注意读图,明确该区域的纬度范围,该区域处于中纬西风带,高原山地抬升阻挡了西风的水汽深入,加剧了中亚气候的干旱;最后,随着南部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南亚夏季风无法深入,中亚地区处于西南季风的“雨影区”,干旱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一)-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23页。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二)-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