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
展开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目标 |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 1.通过图文材料,理解京津冀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区域认知) 2.通过图文材料,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优势条件和主要问题,掌握京津冀发展的有效途径。(人地协调观) |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况
1.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
2.核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
3.重点领域: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
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1.地理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京津冀地区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利于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2.产业基础: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3.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5.河湖: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6.水资源
(1)水源:主要是地下水。
(2)问题与措施
①问题: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并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②措施: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7.海岸线
(1)海运便利:拥有近700千米的海岸线上,坐落着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天然不冻海港。
(2)岸线资源丰富。
8.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且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易错提醒] (1)自然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协同分工解决问题的基础。(2)京津冀三地各有特点,互有优势,可以互补,有区域联系就有协同发展的基础。(3)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但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1.整体定位
(1)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2)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3)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4)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2.主要措施路径
(1)交通一体化。
(2)产业一体化。
(3)生态环保一体化。
(4)其他:淡水资源、耕地资源、林业资源、矿产资源等应优先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
(1)京津冀地区都属于海河流域。 ( )
(2)京津冀地区产业互补性强,有利于协同发展。 ( )
(3)京津冀地区主要水源是河流水。 ( )
(4)京津冀地区主要环境污染有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 )
(5)下列关于京津冀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部和北部多高原和山地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河流水量小,结冰期长
D.海岸线曲折,岸线资源丰富
提示:(1)× 京津冀地区绝大部分都属于海河流域。
(2)× 京津冀地区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有效协调。
(3)× 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
(4)× 京津冀地区主要环境污染有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5)A [京津冀地区西部和北部多高原和山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水量小,结冰期短;海岸线平直,岸线资源丰富。]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白洋淀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被称为“北国江南”。目前最大水深仅为3米,水质为劣Ⅴ类,环境质量需求迫切。
问题1 (区域认知)据图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
提示:京津冀地区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东临渤海,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西倚太行山,连接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问题2 (区域认知)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提示:毗邻京津地区,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
问题3 (区域认知)企业把研发中心和总部留在北京的主要原因。
提示: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及其对协同发展影响
背景 | 地理条件 | 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 |
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优越,三地位置邻近 | 有利于三地的协同发展,三地有长期协同发展的基础 |
交通 | 交通运输便利,形成连接三地的快速交通网 | 有利于加强三地之间人口、产业的流动,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
资源 | 水资源短缺严重;有较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但供应较为紧张 | 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不利于区域发展;加强资源跨区域调配 |
人口 |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分布不均 | 人口流动不合理,加强人口流动的管理 |
经济 | 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显著,京津发展水平高,河北发展水平低 | 没有形成良好的地区间经济合作机制,缺乏良好的地区分工与合作 |
1.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江三角洲位于第一,长江三角洲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垫底。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河北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截。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京津冀地区拥有的独特优势是( )
A.全国政治中心、两大直辖市
B.智力资源密集
C.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高度国际化
(2)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拥有众多优势,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后两者,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京津与冀,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B.京津冀城市群各城之间交通不够“高效便捷”
C.京津冀主要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远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D.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恶性竞争
(1)C (2)A [第(1)题,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北京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A、D项正确;北京、天津高校林立,教育科技力量强,B项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所以综合性工业基地不是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C项错误。第(2)题,从材料可以看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A项正确。B、C、D三个选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问题1 (区域认知)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提示: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
问题2 (区域认知)京津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提示:北京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天津利用其现代化制造业的基础和天然的港口优势,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河北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众多的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并积极发展第一产业,为京津两地提供农副产品。
问题3 (区域认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哪些?
提示: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生态环保一体化等。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内容 | 主要措施 |
交通一体化 | 构建快速交通网(公路网、铁路网等);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缩短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时间;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主要城市之间实现交通“一卡通” |
产业一体化 | 加强区域间产业规划与合作;促进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与扩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建设产业带、构建区域间产业链 |
生态环保一体化 | 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 |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
(1)促进区域间产业的转移与扩散,加强区域的分工与合作。
(2)探索中国特色“大城市病”治理道路,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探索新模式。
(3)有力推进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4)探索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新经验。
(5)有利于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全国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实现区域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2.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优化首都功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西城区大量拆除古老院落
B.东城区扩建物流仓储设施
C.海淀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D.密云山区发展现代制造业
(2)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
①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②缓解河北省的交通压力 ③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④根治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建设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对京津冀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风力减小 B.河流水质变好
C.雾天增多 D.气温日较差增大
(1)C (2)B (3)B [第(1)题,根据北京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西城区大量古老院落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不能大量拆除;东城区位于市中心,地价高,不适宜扩建物流仓储设施;海淀区是大学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地区,发挥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是科学合理的措施;密云山区为北京市的水源地,发展现代制造业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2)题,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主要是治理北京的城镇化问题,可以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第(3)题,西北部地势较高,建设西北部生态涵养区主要是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减少水土流失,所以对京津冀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河流水质变好。]
区域认知——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
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1)~(2)题。
(1)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显示( )
A.廊坊指数大小与距离北京远近无关
B.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2)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之间的联系
[素养立意] 本题组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图文信息为载体,考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发展方向,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掌握京津冀区域特征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B (2)A [第(1)题,读图可知,京津冀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中天津最大,但北京与天津距离并非最远,因此北京的对外辐射强度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大与其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第(2)题,京津两地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两个中心,竞争互补,应发挥京津的双核作用;河北应注重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不应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将京津大量的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不仅会给河北带来环境污染,还会影响京津地区;北京与天津是区域的两个中心,且优势互补,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
题组1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读某市2010~2012年供水结构图,回答1~2题。
1.(生活中的地理)该市最有可能是( )
A.广州 B.北京
C.上海 D.哈尔滨
2.(生活中的地理)根据该市的供水结构,推测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地面沉降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海水入侵
1.B 2.A [第1题,该城市地表水使用比重较低,使用地下水比重较高,而且还部分调水,所以确定该城市地表水比较缺乏,且有调水现象,北京符合。第2题,该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产生的后果就是地面沉降;而水土流失一般与植被破坏有关;荒漠化一般与滥垦滥牧等有关;海水入侵一般发生在沿海城市。]
下图为京津冀都市圈汽车整车企业空间布局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1996~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整车企业空间布局变化特点是向该区域( )
A.中小城市集中 B.港口城市集中
C.中心城市集中 D.边缘地区集中
4.影响该空间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 B.矿产资源
C.廉价劳动力 D.消费市场
3.C 4.D [第3题 ,对比两图可以看出,到2010年时,图示区域的汽车整车企业出现了向北京、天津集中的趋势,说明了在此期间,其空间布局变化特点是向该区域的中心城市集中。第4题,汽车的主要消费市场在城市,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市场越广阔,因此影响该空间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市场。]
题组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据此完成5~6题。
5.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
A.廉价劳动力 B.土地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资金和科技、人才
6.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5.D 6.B [第5题,与河北相比,京津两地的优势主要是资金和科技、人才的优势;河北具有的优势包括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及较大的环境承载力。第6题,发展重型工业,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赶超京津地区,不符合实际情况;京津地区应该是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教材P87活动
在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地区需要注意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北京“大城市病”、区域城市体系失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悬殊等。京津冀地区应该通过区域统筹、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材P89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等。主要解决的问题:使现代交通运输网络有效连接,形成以北京为主中心、天津为副中心的陆海空综合运输网络;协调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转移、扩散和优化升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
教材P91思考
(1)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
(2)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3)资源储量充足,种类多样。
(4)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5)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教材P91~92作业题
1.京津冀地区三个区位优势:位置优越;面积广,人口多;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京津冀地区三个突出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超载等。
2.(1)北京市域内高速“断头路”全部打通,在京津冀多个重要城市间形成了快速连接通道,大大加强了北京与外围城镇之间以及与河北相关城镇之间的区域联系;(2)完善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网,形成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的“一小时交通圈”和主要城市与周围卫星城市之间的“半小时生活圈”;(3)使北京的过境交通(尤其是货运交通)转移至外围地区,分流六环路承担的过境货运车辆,缓解了北京交通和环境压力。
3.例如京津冀空间格局示意图、京津冀大气污染状况空间分布图、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示意图、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等。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提问,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启发提问,教师讲解,教师小结,教师总结,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