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及答案
展开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环境安全问题
1.环境安全:
(1)概念: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所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内涵。
①从自然角度看。
②从人类社会角度看。
2.环境安全问题:
(1)概念。
(2)类型。
环境问题就是环境安全问题吗?
提示:区域内存在的环境问题,只要不超过临界值(在临界值范围内摆动),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或者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就不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只有当环境问题严重程度超过临界值时,才能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1.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安全需要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以及应对重大环境问题的能力。
2.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影响途径。
(2)发生范围。
①可能在局地、区域以至全球发生。
②可能产生于本国,也可能来自其他国家,还可能是
全球环境问题导致的。
3.应对环境安全问题,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基本途径:
(1)降低环境问题严重程度。
(2)减少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
①人类要尽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
②提高承受环境安全风险和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能力。
4.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意义:
(1)能够化解危机。
(2)增强社会响应能力。
(3)降低甚至消除类似环境安全风险。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环境安全就是国家安全。(×)
②某一国家的环境安全问题也可能来自其他国家。(√)
③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决定了环境安全风险。(×)
④人类不能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环境安全问题的产生及特点
1.对环境安全问题临界值的两点认识:
(1)临界值是一个警戒值,是最低质量标准,因此不是说人类活动只要不超过临界值就行,应该达到合理值才是最佳状态。
(2)不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的需求不同,所要求的环境安全临界值不同,如水质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
2.环境安全问题的特征:
(1)突发性:如石油泄漏、化学品的泄漏、核泄漏等短时间突然发生,造成重大危害。
(2)累积性:有些污染物的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如土壤中重金属长期积累导致土壤污染,植被破坏、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荒漠化等。
(3)综合性:影响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环境安全问题显得尤为复杂。
(4)整体性: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可能引发全局生态问题,甚至会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2)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思路点拨】
(1)明确区域位置——华北地区;明确区域问题——地面沉降。
(2)思考沉降的原因——地下水过度抽取有关;分析沉降带来的影响——地下、地上。
【解析】(1)选C,(2)选A。第(1)题,图中反映的是地面沉降问题,地面沉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第(2)题,地面沉降会影响地面建筑物及工程的安全,地面沉降会使河流泄洪能力降低,并不会增加该地区的降水。京广铁路并不经过该地区。
【补偿训练】
地面沉降已经是城市不能承受之痛,下图是北京市地面沉降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有关问题。
(1)地面沉降会给北京市带来哪些危害?
(2)列举防治地面沉降的相关措施。
【解析】第(1)题,地面沉降的危害主要从对地下、地表建筑及工程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防治地面沉降的措施,可以从合理开采地下水、进行人工雨水回灌、植树种草、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等方面回答。
答案:(1)破坏市政设施,对地下管网、轨道交通等都会有破坏;破坏地面建筑物,导致房屋出现裂隙;出现地面裂缝,危及工程建设以及人身安全。
(2)加强地面沉降监测与管理;节约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在沉降中心区进行人工雨水回灌;植树种草,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
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空气质量指数,就是根据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占比,将监测的空气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它将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分级表示,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图,AQ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1)(综合思维)据图指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变化特点。
提示:空间变化是京津冀地区大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北高南低);从时间来看冬季高、夏季低(春降秋升)。
(2)(综合思维)导致图示反映出的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3)(人地协调观)如果某地区出现中度大气污染,敏感人群和健康人群哪个反应更明显?一般会出现哪些不适或症状?
提示:敏感人群反应更明显。一般会出现眼睛不适、气喘、咳嗽、痰多等症状。
能力2 应对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
1.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
2.案例分析: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工厂、矿山、垃圾填埋场等由于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泄漏对环境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常州A厂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下图为该厂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图。
注:污染羽是指污染物随地下水移动从污染源向周边移动和扩散时所形成的污染区域。
(1)指出A厂土壤污染造成人群健康风险的途径。
(2)提出防治土壤污染的对策。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组思路如下: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土壤污染区的污染物通过地下水,增加居民区人们的健康风险;同时土壤污染区通过大气蒸发,扬尘会直接影响厂区人群的健康。第(2)题,防治对策主要从加强污染监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管理、工人的积极预防等方面回答。
答案:(1)土壤污染区地表土壤通过皮肤接触影响厂区人群;土壤污染区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进入大气,通过呼吸影响厂区人群;有机污染物由地表土壤污染区经降雨淋滤进入地下水,流入下游水井,影响饮用厂区下游井水的居民。
(2)加强污染监测和预报;加强化学物品管理,防止泄露和人为泼洒;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手套,避免穿短袖衣和短裤上班等。
砷是国际癌症组织确认的第一类人类致癌物,地层中的砷容易溶到地下水里,导致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下图是中国水砷污染风险地图,据《科学》杂志预测,我国约有1 958万人生活在地下水砷超标的高风险地区。
(1)(综合思维)简述我国水砷污染空间分布特点。
提示:污染地区分布不均匀;北方地区污染程度高于南方地区,其中新疆最为严重。
(2)(人地协调观)从环保角度对居民安全用水问题向当地政府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提示:跨区域调水;使用水库、湖泊蓄水;打深井,开采深层洁净地下水;对污染水源进行净化处理。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下列事件属于典型的环境安全问题的是( )
A.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3.5级地震
B.山东省某城市输油管道因穿孔而出现小范围泄漏
C.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导致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
D.重庆某村庄部分民宿违规侵占林地
【解析】选C。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震、输油管道因穿孔而出现小范围泄漏、部分民宿违规侵占林地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本身造成的影响并不大,环境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也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故不属于典型的环境安全问题。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3题。
2.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3.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解析】2选D,3选C。第2题,在气候比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活动多,导致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第3题,乙地区因有河流流经,形成草地,但随着土壤盐碱度升高,草场退化,绿洲萎缩。
4.下列行业的水体最低水质标准最高的是( )
A.工业用水
B.农业灌溉用水
C.水产养殖用水
D.生活饮用水
【解析】选D。生活饮用水直接关系人类生命健康,因此最低水质标准最高。
城市生态安全是指维护城市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能满足城市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一种城市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的基础和核心。生态安全指数越大,安全度越高。读1978~2006年宝鸡城市生态安全指数的变化图和资料,回答5、6题。
5.宝鸡城市生态安全指数( )
A.呈优化趋势
B.波动下降
C.2000年以后出现下滑
D.介于0.4~0.6,为安全状态
6.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指数的合理措施有( )
①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大环境治理投入
③优化产业、能源结构
④增加就业岗位
⑤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5选A,6选C。第5题,读图可知宝鸡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城市安全度呈优化趋势。图中信息显示,2000年以后安全指数上升;1990年之前,安全指数低于0.4。第6题,提高城市生态安全,需要从生态方面采取措施,④⑤与城市生态环境关联性不大。
灰水足迹是以自然本底浓度和现有的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将一定的污染物负荷吸收同化所需的淡水体积。下图为1998~2013年全国灰水足迹各类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7~9题。
7.由图可知,1998年到2006年,全国灰水足迹的变化趋势为( )
A.持续下降B. 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D. 先上升后下降
8.农业灰水足迹在2006年到2007年的变化可能是由于( )
A.农业结构的调整
B. 国家政策的实施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 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9.针对当前我国灰水足迹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将灰水足迹较大的工业企业转移到水资源充足的东部
②推广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
③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进灌溉技术
④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对水价和污水处理费进行调整
A.①②③B. ①②④
C.①③④D. ②③④
【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1998年到2006年,农业灰水持续上升,工业前期下降快后期相对稳定,生活灰水逐渐增多,据此全国灰水足迹的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第(2)题,农业灰水足迹在2006年到2007年的变化是农业部门的灰水足迹明显减小,说明需要稀释的农业污染减小,而且据图可知,在此之前之后灰水足迹都呈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一般是强有力的外来干预造成的,结合选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意识增强不可能只见效一年,该段时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政策导向所致。第(3)题,将灰水足迹较大的工业企业转移到水资源充足的东部会导致东部污染的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新思维·新考向】
10.北京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针对对人体危害巨大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调查。下面为调查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
材料二 图乙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
(1)指出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和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2)下面是三个小组绘制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3)说出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并指出其主要来源。
(4)针对调查结果,为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分析图甲中的各环节,可以看出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途径和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第(2)题,环境要素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重金属元素会在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发生迁移,所以③所示循环过程是正确的。第(3)题,读图乙,可以看出铅、镉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推断出铅、镉的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第(4)题,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措施应从污染源入手,尽量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发展汽车节能技术等。
答案:(1)生产活动:化石燃料燃烧和有色金属冶炼。
主要途径:从环境中摄取和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目 标
结合实例,说明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针对问题说出降低安全风险的途径。
1.结合环境安全临界值示意图,认识环境安全及环境安全问题,说出环境安全与环境安全问题的概念。(综合思维)
2.利用典型实例,认识环境安全问题的两种类型,增强保护环境,维护环境安全的意识。(人地协调观)
3.结合实例,说明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针对问题说出降低安全风险的途径。(人地协调观)
类型
形成原因
持续时间
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
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
短时间内发生
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
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
长时间的累积
角度
具体途径
降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
度
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问题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治理环境问题,避免其恶化为环境安全问题
积极应对已发生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其伤害程度
减少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
人类要尽量避免在环境高危地区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
提升人类社会对环境风险的承受水平
增强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理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优质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素养目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预习交流,知识整合,特别提醒,互动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最新课标要求,情景探究,知能升华,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导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资源安全问题,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保障资源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