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
(教材P30~31)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 蚕变了新模样 | 课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知道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4.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3.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交流蚕吐丝结茧的过程,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比较蚕蛹与蚕的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 |||
教学准备 | 为学生准备:蚕茧、培养皿、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尺子、棉签。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教学课件。 | |||
流程 | 教学设计 | 二次备课 | ||
聚焦 | 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通知学生把蚕房搬来学校,此部分适合在蚕结茧3~4天后进行。)前面我们学习了在蚕房中搭建小架子或小格子,为蚕吐丝结茧做准备。你们的蚕结茧了吗?(预设:结茧了。)你们的蚕现在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预设:蚕被包裹在蚕茧中,看不到。) 2.提问:请大家猜测一下,茧中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预设:变成了和以前不同的样子。) 聚焦 3.揭题:现在,大家的蚕的幼虫都被蚕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蚕茧是怎样形成的?你们都认为蚕结完茧后变成了新模样,会是什么模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蚕的新模样。(板书:蚕变了新模样)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前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蚕茧中蚕的新模样的兴趣。 |
| ||
探索与研讨 | 探索一:描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1.过渡:你们都观察到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了吗?(预设:观察到了,做好了记录。) 2.布置任务:蚕茧是怎样形成的呢?蚕在吐丝前、吐丝时、吐丝后分别有哪些表现?请大家分组交流观察结果并总结出蚕吐丝过程中的表现。 3.活动:播放蚕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补充自己的记录。 4.小结: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当蚕吐丝时,身体逐渐变黄变干,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并用蚕丝将自己包裹起来,直到被完全包裹在蚕茧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描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活动的检查,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幼虫发育成蛹的认识。 探索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过渡:大家养的蚕结出来的蚕茧都是一样的吗?(预设:不一样。)有哪些不一样呢?(预设:颜色不一样,有白色、黄色、肉红色、淡绿色等;形状不一样,有椭圆形、球形、纺锤形等;大小不一样,有的茧大,有的茧小;……)我们怎么确定蚕还在蚕茧里呢? 2.活动:指导学生取下自己蚕房中的蚕茧,轻轻摇一摇、放在耳边听一听或者用灯光照一照。 3.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摇一摇蚕茧,发现里面有东西在晃动;用耳朵听,蚕茧里面没有声音;用灯光照蚕茧,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4.追问:蚕茧里“黑黑的”一团是蚕蛹,是蚕的幼虫和成虫之间的一个过渡形态。你们推测一下,蚕蛹会是怎样的呢?(教学提示:鼓励学生大胆推测并说出推测的理由。) 5.布置任务: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推测得也比较科学。那么,蚕蛹到底是不是和你们推测的一样呢?让我们打开一个蚕茧看看吧! 6.提问:和蚕的幼虫相比,蚕蛹有什么不同?(预设:蚕的幼虫是长条的圆筒形,白色,而蚕蛹是粗短的纺锤形,深褐色。)蚕茧里面只有蚕蛹吗?(预设:还有一层皮,应该是蚕第5次蜕下的皮。) 7.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蚕蛹的结构图。)蚕蛹的身体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9个体节。在蚕的一生中,蚕是幼虫,蛹是蚕生命的另一个发展阶段。 【设计意图】通过解剖蚕茧、观察蚕蛹,使学生认识到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采用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的结构,方便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 研讨汇报 |
| ||
拓展与小结 | 1.拓展:蚕是一种昆虫,自然界许多昆虫也像蚕一样会经过蛹的阶段,比如蜜蜂、蚂蚁、苍蝇、蝴蝶等。(教学提示:出示蚂蚁、蝴蝶、蜜蜂与它们的蛹的图片。) 2.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会经历蛹的阶段的动物吧! 【设计意图】由对蚕这一种动物的认识拓展到对与其相似的一类动物的认识,渗透着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同时为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 |
| ||
板书设计 | 2.4 蚕变了新模样 蚕的幼虫:呈长圆筒形,白色,身体分为头(很小)、胸、腹(有足)三部分 蚕蛹:体形粗短、呈纺锤形,深褐色,身体分为头(很小)、胸、腹(无足)三部分 |
| ||
教学反思 | 在上节课观察了蚕的幼虫之后,学生在课外观察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因此,基于蚕茧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先组织学生用语言、图示或文字的方式展示、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介绍蚕吐丝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蚕身体发生的变化,并给予适当地评价,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观点、乐于倾听他人观点的科学素养。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蚕蛹的形态特征,在剪开蚕蛹时,学生可能会舍不得,需要向学生说明这也是科学研究的需要。学生在观察蚕蛹的身体结构时,会关注蚕蛹是否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由蚕拓展到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鼓励学生认识更多经历蛹期的动物,丰富学生的认知。
|
| ||
课后作业 | 二、判断题。 1.蚕茧有长椭圆形、球形和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 ) 2.要让蚕蛹动起来,我们可以用木棒敲击它。 ( ) 3.蚕蛹是蚕的最终形态,它不会再发生变化 ( ) 4.现在人们利用科技手段,能让蚕吐出彩色的丝,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 ) 三、选择题。 1.下列观察蚕茧和蚕蛹的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 )。 A.用尺子量一量蚕茧和蚕蛹的长度 B.借助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C.用小刀解剖蚕蛹进行观察 2.下列关于蚕吐丝结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蚕在吐丝时,头部来回摆动是为了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B.蚕吐丝时需要大量的营养,我们应该多喂一点桑叶 C.蚕吐丝后,身体变黄变干,被包裹在茧内 3.右图中的蚕,头胸昂起,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它是( )。 A.刚孵出的蚕 B.即将吐丝的蚕 C.吐丝后的蚕 4.下列动物一生中不会经过蛹的阶段的是( )。 参考答案 二、1.√ 2.× 3.× 4.√ 三、1.C 2.B 3.B 4.A |
| ||
小学教科版 (2017)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8.动物的一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8.动物的一生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7.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7.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