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74939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74939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74939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7493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7493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7493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精讲+练习(word版)
2020-2021学年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文件包含1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doc、1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导航
知识点1 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字母T来表示。
2.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3.摄氏度的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4.常见温度
①人体正常温度约37℃.
②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③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④中考考场的温度(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4-26℃
⑤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5℃.
⑥重庆夏天最高气温约为40℃.
⑦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常见温度
1.下面是小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做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B.家用冰箱里冷藏柜内部的温度约为﹣18℃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溧阳市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37.5℃
【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正确;
B、家用冰箱里冷藏柜(即冷藏室)内部的温度约为3℃,故B错误;
C、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才是100℃,故C错误;
D、溧阳市冬天的最低气温达不到﹣37.5℃,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接近40℃
B.泉州市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20℃
C.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D.让人感觉温暖而又舒适的温度是10℃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错误;
B、泉州市区冬季最低气温在10℃左右,故B错误;
C、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C正确;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接近25℃,故D错误。
故选:C。
3.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为0℃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
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D.冬天,唐山市最低气温可达﹣30℃
【解答】解:A、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A符合实际;
B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37℃之间,变化幅度很小;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BC不符合实际;
D、冬季唐山最低气温在﹣20℃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知识导航
知识点2 温度计及其使用
1.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常用温度计及区别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 或 煤油
酒精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温度计
(一)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解答】解:我们各地区气温最高不会超过78℃,最低也不会低于﹣117℃,故酒精在我国各个地区不会凝固成固态,也不会沸腾变成气态。
故选:C。
5.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80℃的酒精是液态
B.铅的凝固点是﹣328℃
C.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解答】解:A、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80℃的酒精应该是气态,故A错误;
B、铅的熔点是328℃,凝固点也为328℃,故B错误;
C、气温接近﹣50℃时,因为此水银已凝固。不能使用,故C错误;
D、水银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39℃处于熔点温度,可能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二)体温计的使用
6.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B.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和原理上都相同
C.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使用前都应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下端玻璃泡中
【解答】解: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普通温度计的分度值一般是1℃,所以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要高,故A正确;
B、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但是体温计有缩口,普通温度计没有,它们原理相同但结构不同,故B错误;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C错误;
D、体温计使用之前要先甩动,普通温度计不需要,故D错误。
故选:A。
7.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一定低于39.5℃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
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甲的体温。
故选:B。
8.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那么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
A.37℃、37.5℃B.37℃、38℃
C.37.5℃、37.5℃D.37.5℃、38℃
【解答】解: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测量体温是37℃的病人时,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5℃.测量体温是38℃的病人时,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为38℃。
故选:D。
(三)问题温度计数据处理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3℃,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3℃.若一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60℃,则用这支温度计测得该烧杯中水的温度是( )
A.48℃B.51℃C.54℃D.57℃
【解答】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当实际温度60℃时,该温度计的示数t=℃+3℃=57℃。
故选:D。
10.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
A.27℃B.32℃C.36℃D.30℃
【解答】解:(1)此温度计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格,
(2)室温的格数为(32﹣5)格=27格,
(3)室温为t=℃/格×27格=30℃.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导航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知识点3 物态变化关系
知识导航
知识点4 晶体熔化实验及图像
1.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温度计、计时器(秒表)
2.AB:固体,BC:固液共存,CD:液体
3.BC的特征: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4.AB与CD的斜率不同原因:比热容不同
5.B--C:是熔化过程,从B到C内能增大
熔化与凝固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
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
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
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解答】解: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
C、水沸腾是一种汽化现象,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故C错误;
D、游泳后刚从水里出来,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冬日冰花
B.山河云海
C.冰川融化
D.朝露晶莹
【解答】解:A、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川融化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故C符合题意;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熔化的条件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
【解答】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达到熔点后,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热,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发生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故选:C。
14.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是冰增多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解答】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水不能放出热量,也就不能凝固,所以冰和水的多少都不会改变。
故选:C。
熔点
15.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铱的熔点是2443℃。下列可以检测黄金中是否存在铱颗粒的是( )
A.加热至1063℃B.加热至1065℃
C.加热至2444℃D.加热至3507℃
【解答】解:黄金的熔点是1064℃,铱的熔点是2443℃,当温度为1063℃是金和铱均为固态;当温度为1065℃时,金是液态,铱是固态,能判断黄金中存在铱颗粒;当温度为2444℃和3507℃时,金和铱都为液态。
故选:B。
16.在严寒的冬季,路面结冰,造成交通堵塞或事故,我们会看到交通管理人员往路面上撒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盐与冰雪混合可能降低冰的熔点
B.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冰的熔点
C.盐与冰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D.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水的凝固点
【解答】解:在严寒冬季当桥面结冰时,我们会看到交通管理人员往路面撒盐,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盐和冰雪混合可以降低冰的熔点。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 停表 。
(2)该实验采用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使被加热物质 受热均匀 。
(3)小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温度值为 ﹣3 ℃。
(4)试管中的冰熔化时,温度计示数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6 min。
②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 CD (选填“CD”、“CE”或“CF”)。
③若该物质在第3min时比热容为c1,第12min时比热容为c2,则c1:c2= 1:2 。
【解答】解:(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停表,由图甲可知,已有温度计,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停表。
(2)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使冰受热均匀,并目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并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0℃下面第3个小格处读作﹣3℃。
(4)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试管中的冰熔化时,温度计示数等于0℃。
(5)①由图丙可知,冰在4min到10min熔化温度不变,熔化过程用时:10min﹣4min=6min。
②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继续加热,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CD。
③根据比热容公式,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第3min时是冰,比热容为c1,第12min时是水,比热容为c2,因为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加热的时间相同都是4min,升高的温度比为4℃:2℃=2:1,吸收的热量之比为1:1,所以c1:c2=1:2。
故答案为:(1)停表;(2)受热均匀;(3)﹣3;(4)等于;(5)①6;②CD;③1:2。
18.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2 ℃。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 虚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固液共存 态。
(3)一段时间后,虚线对应物质的温度 不会 超过实线对应物质的温度(选填“会”“不会”或“不确定会”)。
【解答】解:(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的下方,所以此时的温度为零下,示数为﹣2℃;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晶体熔化的条件可知,烧杯中的冰先熔化,试管中的冰后熔化,所以实线是烧杯中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通过分析图象可知,第4min烧杯中的碎冰开始熔化,第10min冰完全熔化,熔化过程共经历6min;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3)一段时间后,根据热传递的条件,试管内碎冰熔化水后温度只能等于或低于烧杯内水的温度,即虚线对应物质的温度不会超过实钱对应物质的温度。
故答案为:(1)﹣2;(2)虚;固液共存;(3)不会。
19.在探究冰熔化的实验过程中,假设试管内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1)要对试管中的冰均匀加热,应采用甲、乙两图所示装置中的 乙 图所示装置。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 ﹣6 ℃。
(3)实验中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其内能 增大 ,温度 不变 ;
②图丁中线段AB和线段CD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该物质在两种物态下 比热容 不同。
(4)试管内所有冰熔化完后,继续实验,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 不会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解答】解:(1)水浴法加热使冰在熔化过程中受热均匀,应采用甲、乙两图所示装置中的乙装置;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温度计刻度在零下3格,此时的温度为﹣6℃;
(3)①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保持不变;
②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第0~4min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第10﹣14min水吸收的热量;
由图像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不同,由Q=cm△t,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故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因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乙;(2)﹣6;(3)①增大;不变;②比热容;(4)不会。
汽化与液化
20.2021年春节期间,为加强预防新冠病毒,人们外出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是容易使眼镜“起雾”给生活带来不便。关于“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加热镜片可以防止“雾气”生成
B.“雾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C.夏天佩戴口罩眼镜也会出现“雾气”
D.“雾气”其实质就是水蒸气
【解答】解:A、水蒸气液化需要放出热量,自加热镜片的温度高,可以防止“雾气”生成,故A正确;
BD、“雾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液化过程放热,故BD错误;
C、水蒸气液化需要放出热量,夏天镜片的温度高,佩戴口罩眼镜不会出现“雾气”,故C错误。
故选:A。
2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B.春天,冰雪消融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的内壁结霜
【解答】解: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出来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B.春天,冰雪消融,是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冰箱冷冻室的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环境气压为标准大气压,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沸点为100℃),用酒精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若试管中放入的是酒精(沸点78℃),酒精能否沸腾?若试管中放入的也是水,水能否沸腾?( )
A.酒精能,水不能B.酒精不能,水能
C.都能D.都不能
【解答】解:(1)已知酒精的沸点为78℃,随着给烧杯加热,当烧杯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达到78℃时,若再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即此时水的温度高压试管中酒精的温度,所以试管中的酒精达到沸点后,由于还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够沸腾。
(2)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都是100℃,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选:A。
23.如图,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如果再继续加热,则(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D.无法确定小烧杯A内的水能否沸腾
【解答】解:(1)容器B内的水达到100℃后,能继续从炉火(高于100℃)中吸收热量保持沸腾状态,在水未完全汽化之前,温度保持在100℃,管A置于容器B中,能够从B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达到100℃,但因B中的水温不能高于100℃,所以,管A内的水就无法再从B中吸收热量,因而不可能发生剧烈的沸腾现象。但A管中的水可以维持在100℃.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AD错误,B正确;
(2)A中的水会不断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水量不断减少。故C错误。
故选:B。
2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戴眼镜从寒冷的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解答】解: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为冰,然后冰再熔化为水形成的,故C正确。
D、戴眼镜从寒冷的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25.某班同学在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特点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 温度计接触到烧杯底了 .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发现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是水 沸腾时 (选填“沸腾前”、“沸腾时”)的状态.
(3)有两组虽然选用的实验仪器和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质量 不同.
(4)有一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适当改变(如图丁),将装有水的大容器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在敞口玻璃瓶A里盛适量的水;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B瓶口朝下,且有适量水进入玻璃瓶.用夹子将甲、乙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对大容器进行加热,待大容器的水沸腾后,关于甲、乙两个瓶中的水能否沸腾,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瓶中的水能沸腾
B.乙瓶中的水能沸腾
C.甲、乙两个瓶中的水都沸肪
D.甲、乙两个瓶中的水都不沸腾
【解答】解:(1)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而装置中的温度计接触到烧杯底了;
(2)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气泡逐渐变大;
(3)质量越大的水达到沸点的时间越长,因为两组实验沸腾的时刻不同,所以水的质量不同;
(4)甲乙两瓶中的水在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所以都不沸腾;
故答案为:(1)温度计接触到烧杯底了;(2)沸腾时;(3)质量;(4)D。
26.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水沸腾前的现象及温度和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如图乙所示,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a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如图丙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温度值为 91 ℃。
(2)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记录情况,则该地区水的沸点是 98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如图丁所示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4)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适当缩短加热时间,节省燃料,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适当减少水量 。(填一种即可)
(5)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解答】解:(1)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91℃;
(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10min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8℃,故沸点是98℃;
此时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当地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时必须继续吸热,且温度保持在沸点温度不变,A图温度一直升高,C图温度升高、不变、升高,B图温度升高、不变,因此只有B图符合实际;
(4)要缩短加热所用的时间,节省燃料,可以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或加盖减少热量的散失;
(5)“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
故答案为:(1)b;a;91;(2)98;小于;(3)B;(4)适当减少水量;(5)液化。
升华与凝华
27.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冰冻的衣服晾干了
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D.河流中冰雪融化
【解答】解: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正确。
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故C错误。
D、河流中冰雪融化,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8.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树叶上的露水
C.秋天大雾弥漫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
【解答】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
D、“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D正确。
故选:D。
29.“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正确。
故选:C。
时间/min
…
8
9
10
11
12
13
温度/℃
…
96
97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第三节 测量电功率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23功率范围问题解析版doc、23功率范围问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三节 测量电功率精品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21电功率解析版doc、21电功率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第二节 电流做功的快慢优秀测试题,文件包含20电能与电功解析版doc、20电能与电功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