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18《动物的家》教案 教案 9 次下载
- 22《气候》教案 教案 10 次下载
- 20.一天的天气教案 教案 10 次下载
- 23《走近工程师》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小学科学青岛版 (五四制2017)三年级下册21 风的形成教案
展开课21.《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风是由于冷热温度造成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2.在教师指导下,能在小组讨论的前提下根据猜想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4.利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风对于人类生活及自然环境的两面性。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一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植物为一些动物提供庇护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空气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知道空气的基本性质,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对于风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冷热空气造成的空气流动没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从而对自然界风的成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
小组合作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大饮料瓶、蜡烛、蚊香、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
学法指导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PPT 3 出示]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图片上有什么? 这些物体哪些是有生命的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与非生物。(板书课题:生物与非生物)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石头与小草,什么会慢慢长大?
1.[PPT 4 出示]思考:小草与石头相比,有什么不同点吗?
2.[PPT 5 出示]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小草是有生命的,属于生物。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属于非生物。
活动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你有什么发现?
1.[PPT 6出示] 提问:观察狗妈妈、小狗和两只玩具狗,对比观察两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PPT 7出示]塑料花与真花的对比图片,有什么发现?
4.小组讨论。
5.小结: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生长,能繁殖后代,都要吃东西,会运动,都需要呼吸。
6.[PPT 8出示]思考:它们都是生物吗?
7.小组讨论:这些图片上的物体都是生物吗,理由是什么?
8.[PPT9出示]汇报交流,梳理完成表格。
9. [PPT10出示]小结: 生物需要营养,能够生长,能够繁殖,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而非生物则不需要营养,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拓展活动
1.[PPT 11出示]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做出判断,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板书
设计
课21 风的形成
热空气 轻 ↑ 好处
空气流动→风
冷空气 重 ↓ 坏处
【记录表】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三年级下册天气变化14 风的形成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三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072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天气变化14 风的形成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发现,形成新知,实践运用,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四年级上册10 风的形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四年级上册10 风的形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学生,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0 风的形成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0 风的形成表格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