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七章 热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
C.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
D.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
2.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3.(2020枣庄)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状态之间转化,如图G-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G-1-1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4.(2020连云港)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出现的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5.(2020孝感)关于如图G-1-2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G-1-2
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6.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36分)
7.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105 Pa大气压下)可知:
(1)80 ℃的酒精是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 ℃,此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8.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 ℃时混合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混合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才会升高。
9.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后吸收热量 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0.(6分)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 都相同。
(2)若一名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3)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体积相同的样品,经过相同时间后,情况如图G-1-3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图G-1-3
11.(22分)(2020丹东改编)小明进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实验器材时,如图G-1-4甲、乙所示两套装置器材的组装顺序都是自下而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酒精灯用 。
图G-1-4
(2)小明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采取“水浴法”对试管中的海波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的好处是使试管中的海波 。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完整展示了探究实验要经历的七个探究要素。请把下列五个探究要素按照实验探究过程的顺序正确排序: (填字母)。
A.设计实验 B.猜想与假设 C.评估
D.分析与论证 E.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如图乙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中心有孔的纸板有固定温度计的作用,还有 的作用,从而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除了以上两点,还能起到防止上升的水蒸气由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液滴附着在温度计上,看不清示数的作用。
(5)如图丙所示,小明完成实验后,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中 (选填“AB”“BC”或“CD”)段图像是错误的,原因是 。
详解详析
1.C
2.B [解析] 雨是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有时是雪花熔化形成的,需要吸热,故选项A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选项B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选项C错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选项D错误。
3.C [解析] 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变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C正确。
4.C [解析] 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故C正确;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5.B [解析] 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图丙仰视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小,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图丁晶体熔化过程中,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6.B [解析]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A错误;
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现象,故C错误;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雾”,不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D错误。
7.(1)气 (2)酒精
8.60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
9.升华 凝华 熔化 [解析] 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由固态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
10.(1)液体的温度 (2)不正确 (3)正确
11.(1)外焰加热
(2)受热均匀
(3)BAEDC
(4)减小热量损失 液化
(5)CD 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从外界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水的沸点不变
[解析] (1)实验装置器材的组装顺序都是自下而上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2)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海波均匀受热,减慢熔化速度,便于发现海波熔化过程的规律。
(3)五个探究要素按照实验探究过程的顺序正确排序:BAEDC。
(4)中心有孔的纸板,有固定温度计的作用,还有减少热量损失的作用。除了以上两点,还能起到防止上升的水蒸气由于液化形成小液滴附着在温度计上,看不清示数的作用。
(5)图中CD段图像是错误的,原因是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从外界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水的沸点不变。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5
水银
-38.8
357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一、温度、温度计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一、温度、温度计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0 ℃的冰和0 ℃的水相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四、升华和凝华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四、升华和凝华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歌曲《云在飞》中唱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京课改版五、透镜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五、透镜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完成图8-5-4中的光路图,有媒体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