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教案(第2课时)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511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教案(第2课时)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511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教案(第2课时)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511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复习回顾,知识拓展1,知识拓展2,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2课时1.运用地图、示意图、视频等资料,分析某区域或某城市的交通方式及布局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2.通过案例探究,了解某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布局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影响。2.知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其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案例具体分析和认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其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京广高铁》,大致了解到高铁交通对沿线地区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究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兴趣。【讲授新课】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和掌握了现代社会的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主要特点,知道了怎么合理地选择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的运输需求。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探究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布局,以及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你知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哪些历史变迁吗?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特点和影响是什么呢?从古至今,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其变化对区域城市的分布格局及发展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板书)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一、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板书)1.交通运输方式的历史变化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历史上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什么变化?生:(可能的答案)不同的历史时期,交通运输方式各不相同。教师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中国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南、北方差异。 教师讲述:在古代,我国北方地区以陆路交通为主,主要交通工具为马匹和马车等;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水运发达,主要交通工具是船舶,水运的好处是相对降低了运输成本。在现代: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现代运输方式,并形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板书)2.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积极意义教师讲解: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积极意义:大幅度提高了运量,还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教师讲述: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使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区域变小了,城市靠近了,出行便捷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更颠覆了传统的空间意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深入人心,“地球村”更成为和谐的大家庭。(板书)3.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特点及其影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具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有什么积极意义?生:(可能的答案)(1)特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倾向。(2)积极意义:交通运输效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强化,人际交往日趋密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差异及原因。截至2017年底,不含港澳台,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470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达13.6万千米;铁路运营里程12.7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达2.5万千米。读图,试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生:(可能的答案)差异: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长,密度大,通达度高;交通线路类型多样,形成网状交通运输格局;西部交通线路里程短、密度小,通达度相对较低。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中国铁路客运的分类和影响。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分为多种类型,G代表高铁列车,Z代表直达特快列车,D代表动车组列车,K代表快速列车,L代表临时加开列车,Y代表旅游列车。结合下表,谈一谈你对高速铁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看法。生:(可能的答案)现在人们出行首选高铁,因为高铁比其他类型的列车耗时少、乘坐舒适、价格合理。这源于高铁的运行速度快,输送能力强,安全性能好,能源消耗少,正点率高,乘坐舒适度高。教师过渡:以上我们学习和探究了世界交通运输方式的历史变化、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和影响。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和探究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板书)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1)交通运输会提高沿线地区的可达性,加速区域的综合发展。(2)区域整体水平的提升,城市的发展壮大,又会促进交通运输的建设。(板书)2.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密切联系?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密切联系表现在:(1)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典型例子:我国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的繁盛,皆与水运有关。西方的重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维也纳、布达佩斯等的兴起,也与河流有着密切关联。教师讲述并展示相应城市相关示意图:中国的许多古都,都与水运有关,都因水而兴,有些又因水而衰。并展示“中国六大古都分布图”和“因水而兴”的开封—清明上河图景区。教师讲述:西方的许多重要城市,也往往与河流密切相关,并展示一组图片资料。图片文字说明:伦敦,是英国首都,世界金融中心,也是一座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城市。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千米。巴黎,是法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五个国际大都市之一。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距河口375千米。【复习回顾】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等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完成表1.河流不同位置与城市区位的关系。城市区位区位优势举例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赣州河流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河海联运便利上海、广州、加尔各答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伦敦、布达佩斯、金边【知识拓展1】因水而兴的城市——重庆。学生阅读以下材料:了解河流对城市发展的深刻影响。依山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重庆重庆是一座凭借水运而兴起的城市。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汇合处。重庆原是一座水运便捷的小城,2000多年前,长江干流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段的川江已通行木船。南宋时期,四川盆地对外交通主要经由长江水路,重庆成为长江上游货物集散中心。1890年重庆开埠后,长江三峡段开始通航轮船,重庆发展成为一座以商业为主的内河港口城市。抗日战争期间,大批工厂经长江水路内迁,加上人才汇聚和战时军事工业的发展,重庆成为“大后方”最大的工业中心。此后,长江航道经多次疏浚,特别是三峡大坝竣工后,通航能力大大提高,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最大城市,带动了西南地区的发展。(问题及答案承上)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联系第二个;(2)在古代:①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古代十分重视道路的建设,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典型例子:从西安往西,沿古丝绸之路可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城市。②在西方,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对欧洲城市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文字说明:从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开始,西至摩洛哥,东至巴格达,南至埃及孟菲斯,最北端能到达英国……时至今日,仍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说法。古罗马的道路修建工程从公元前500年开始,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而延伸,加上罗马帝国内的372条大道,总长度超过了40万公里。这段道路不仅是罗马鼎盛时期的国力象征,反过来,道路建设也巩固了罗马的统治地位。时至今日,它仍然值得人们铭记。(问题及答案承上)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密切联系?生:(可能的答案)(2)在现代: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板书)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沿线城市的影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沿线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知识拓展2】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扬州城市发展的影响。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完成表2.不同历史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扬州城市的影响。时期交通变化城市发展古代扬州春秋“邗沟”水运繁华都市:全国最大的海盐集散地隋唐京杭大运河漕运明清水陆交通发达近代扬州19世纪初海运兴起,黄河改道,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淤废逐渐衰落:内河水运枢纽地位衰落20世纪初海运取代运河漕运,津浦铁路建成通车今日扬州1949年以来整治京杭大运河,改善通航条件重新焕发活力:“宁镇扬一体化”建设21世纪“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已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学生进行活动探究3:交通运输的变化对扬州兴衰的影响。阅读教材P87“活动”材料,以扬州的兴衰为例,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1)古代兴盛的原因: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扬州成为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咽喉,交通的繁荣使扬州成为当时世界大城市之一。(2)衰落的原因:①清代中叶以后,京杭大运河淤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②京沪铁路的修建、沿海航运的发展,使扬州加速衰落。扬州的兴衰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和布局密切相关。(3)重焕生机的原因:①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又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在全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②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疏浚,加强了扬州与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扬州经济的发展;③随着连淮扬镇高铁的修建,扬州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交通地位得以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课堂小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精品第3课时教案,共1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优秀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一等奖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