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511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511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年)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511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要点归纳,知识点一,学法指导,训练检测,预习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习目标】1.能说出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2观察、识别、描述城乡景观特征,说出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学习重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学习难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要点归纳】【知识点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1.地域文化(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表现形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3)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3.城乡景观的相互关系:①各大洲,各地区,城乡景观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地域文化城乡建设【典例1】【考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材料一 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材料二 颇具历史渊源和哈尼族特色的“木刻分水”:在一股山泉或沟渠的灌溉面积内,由这一面积内的田主,根据各自梯田的数量共同协商、规定其用水量,然后按泉水流经的先后,在流水入田处,横放一块刻有一定水量的木槽,水经木槽流入各家梯田。这种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下图为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1.为什么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2.美丽乡村哈尼村落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该地区流传下来的古代分水制度体现了怎样的地域文化?【答案】主要由森林、村寨、梯田和河流四部分组成。 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学法指导】1.地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1)表现形式(2)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2.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地区耕地农作物役畜民居选材饮食运动项目古代交通工具北方旱地小麦、玉米、甜菜黄牛旧式民居以土坯作材料,注意防寒面食冬季溜冰马南方水田水稻、油菜、甘蔗水牛旧式民居以砖瓦竹木作材料,注意通风散热大米游泳、龙舟竞赛船3.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文化的差异地区人口分布生产活动生活习惯东部农耕区人口众多,密度较大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西部牧区人口分散,密度很小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畜产品加工厂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等移动性房屋,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考点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城市布局特点地域文化特点我国古代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欧洲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美国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 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1)我国:我国城乡建设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后,建筑风格也会发生变化;其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2)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等。4.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当今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典例2】【考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1.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体现“合”字内涵的?【答案】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2.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性格特征?【答案】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也体现了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3.试从北京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答案】北京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可保温防寒避风沙,向阳使冬季采光多。【学法指导】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尤其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最为突出,城市建筑的布局、结构、风格都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如下表所示: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布局美国城市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美国历史较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发展历史不同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中西方地域文化差异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建筑风格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中西方统治权力不同 【训练检测】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2.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B 2.C【解析】第1题,①主要位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房顶有坡度,易于排水,双层建筑利于通风散热,A项错误。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顶覆盖海草且为尖顶,有利于防潮排水,B项正确。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其为多层建筑,当时建筑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为了便于生活居住,C项错误。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也体现了一种防御性的文化,D项错误。第2题,从图片上看,广东开平碉楼造型别致,具有中西合璧的民居特色,其他都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点。故选C项。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如图所示)。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完成3~4题。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答案】3.D 4.B【解析】第3题,我国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烈,建设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第4题,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雨季长、降水量大、气温高、太阳光照强烈的气候特点。下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5~7题。5.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A.市区中心 B.市区边缘 C.河流两岸 D.郊区6.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7.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美国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不需要围墙【答案】5.A 6.B 7.B【解析】第5题,美国大城市中的摩天大楼一般位于市区中心。第6题,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市中心多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第7题,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种建筑形式上的鲜明对照,是因为中、美地域文化存在差异,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美国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是该地聚落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结果,下图为我国典型传统民居。据此完成1—2题。8.为了冬季保温、夏季通风散热设计的分别是( )A.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 B.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C.福建土楼、云南竹楼 D.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楼9.具有防匪防盗功能的是( )A.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 B.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C.福建土楼、云南竹楼 D.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楼【答案】8.B 9.D【解析】8.北京四合院设计主房坐北朝南,利于冬季采光及防寒保暖;云南竹楼双层设计,下层圈养牲畜、堆放杂物,上层居住利于夏季通风散热。其他民居无冬季保温、夏季通风散热设计,故B正确,ACD错误。9.福建土楼家族集聚、楼体坚固、窗小利于防匪防盗;广东开平碉楼坚固,有瞭望台,利于防匪防盗。其余传统民居无防盗防匪功能,故D正确,ABC错误。“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规模经营,集约生产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11.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C.限制开发,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答案】10.A 11.D【解析】10.由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水网密布,有利于发展灌溉,A正确。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川西林盘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B错误;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错误。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D错误。故选A。11.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不应限制开发,C错误。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一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读我国部分地域文化区示意图(1)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_____,它与当地______ 的气候特点相适应。(2)黄河中游河段流经的地域文化区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__,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____。(3)河套平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它非常适合______生活。(4)下列各组文化事物中,在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出现的一组是___________。(单项选择)A.酥油茶—“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四合院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评剧C.“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窑洞—京剧D.喇嘛寺庙—坎儿井—那达慕节庆—信天游—四合院(5)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________和地域文化的_________。12.【答案】(1)青藏高原 掉袖藏袍 昼夜温差大 (2)③ 秦腔(3)内蒙古草原 蒙古包 草原游牧 (4)B (5)差异性 多样性【解析】(1)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发源地”这个关键词,才不至于答非所问。“掉袖藏袍”可以在气温低时穿上袖子,气温高时脱半个袖子下来。(2)黄河中游河段是指河口到旧孟津一段,流经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3)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4)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是④③②③①,注意“依次”二字,再结合选项逐个分析。“碉房”是青藏高原的传统民居;“兰州拉面”中的兰州已指明了地理位置在甘肃;“马头琴”是蒙古人民的传统乐器;“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评剧”是①文化区的传统剧种。(5)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只要搞清楚了二者的因果关系,就不难作答。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1)简述山西省形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节水意识的主要自然原因。(2)根据当地建筑特征推断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特征。【答案】(1)山西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水资源稀缺。(2)冬季寒冷,多大风,降水少。【解析】第(1)问,根据山西省老式的四合院民居特点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降水少,水资源稀缺,“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为了获得更多宝贵的水资源。第(2)问,该种民居较封闭,可起到保暖的作用;南侧窗户大,可获得较多的阳光。由此推知,这种由单面倾斜的房顶、封闭庭院、较大的南窗组成的民居是冬季寒冷、多大风、降水少的自然环境的反映。【预习检测】能说出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本节思维导图,收获与质疑,课后研学活动,下节预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