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展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南北方聚落差异。
| 地形 | 规模 | 形状 | 人口 |
北方 | 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 较大 | 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 较多 |
南方 | 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 | 较小 |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 较小 |
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地区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我国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
①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②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
③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3)交通线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选择有利地形。
③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
人类为什么要修建梯田?
提示:地形坡度过大,发展种植业易造成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保持水土。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能力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类型 | 图示 | 影响因素 | 典例 |
集中式 | 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 成都、北方的村落 | |
带状 | ①高原的河谷 (地势低、气温较高);②山区地形限制;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 | 兰州、南方的村落 | |
组团 | 受地形或河流阻隔,聚落由几片组成,各片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 | 武汉 |
(2)地形影响聚落区位。
表现 | 原因 | 典例 | |
平原 | 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
山区 和高原 | 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 西宁位于湟水谷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 |
热带 地区 | 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 |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
(3)河流地貌与聚落。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地形 | 高原 | 山区 | 平原 |
分布 |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
形态 | 多呈狭长的带状 | 条带状 | 团状、带状 |
聚落密度 | 小 | 较小 | 大 |
成因 |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
举例 |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 甘肃省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 |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
2.地形对交通运输等过程建设的影响:
(1)对线路走向的影响。
原则 | 原因 |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道路的坡度 |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近 |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 保证运输安全,减少灾害的影响 |
(2)对线网密度的影响。
(3)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四川茂县位于岷江上游中段的高山峡谷区,如图示意茂县乡村聚落沿岷江干流的分布特征。据此,完成(1)、(2)题。
(1)茂县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总体呈 ( )
A.片状集中 B.带状延伸
C.环状分布 D.零散无序
(2)距干流约200米聚落数量最多,最可能原因是 ( )
A.地势相对平坦,地质灾害较少
B.植被茂盛,土壤肥沃,易于耕作
C.距水源近且不易遭洪涝灾害
D.地势较高,气候干爽,适宜居住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 题目(1) | 题目(2) |
问 | 茂县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 | 聚落数量最多的原因 |
思 | 峡谷区的聚落特点 | 聚落选址的区位条件 |
答 | 茂县位于岷江上游中段的高山峡谷区,乡村聚落沿岷江干流的分布,受河谷地形影响,乡村聚落形态多呈带状沿河谷延伸 | 聚落选址既要靠近河流取水,又要预防河流洪水危害 |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图示聚落基本都在距离河流干流100~
1 600 m,即具有明显的沿河分布特征。而河流处于高山峡谷中,则聚落具有带状分布特征。第(2)题,距离河流近而便于取水,但太近又有洪水威胁,故多位于河流干流两侧一定距离之处。
【方法技巧】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2)根据水源判断。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的地区。
(4)根据灾害判断。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
【补偿训练】
(2017·海南高考)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的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选A,(2)选B,(3)选C。第(1)题,由文字材料可知,该县90%以上的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第(2)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受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于该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慢,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
能力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是我国著名的地堑式构造平原。河流水电站的建设,能够给人类带来许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水电站建设因水位上涨也可能给水库上游地区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简要说明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
(2)简析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对关中平原的地形带来的影响。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 题目(1) | 题目(2) |
问 | 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 | 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对关中平原的地形带来的影响 |
思 | 地形特点主要指地形类型以及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 水库蓄水,水库水位上升,使渭河水面落差减小,造成渭河流速减缓,使泥沙沉积作用加快,使河床不断抬升 |
答 | 断裂下陷,形成东西向的裂谷,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而成 | 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使关中平原地下水位上升,使渭河水面落差减小,造成渭河流速减缓,由于渭河流速减缓,使泥沙沉积作用加快,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 |
【解析】第(1)题,关中平原的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形类型以及地势高低起伏状况进行描述。关中平原属于地堑式构造平原,该平原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下陷,形成东西向的裂谷;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而成。第(2)题,读图可知,三门峡水电站位于关中平原附近的下游地区,水电站上游水库蓄水,水面上升,下渗量增加,使关中平原地下水位上升,水库水位上升,使渭河水面落差减小,造成渭河流速减缓,由于渭河流速减缓,使泥沙沉积作用加快,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
答案:(1)关中平原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下陷,形成东西向的裂谷,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而成。
(2)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使关中平原地下水位上升,使渭河水面落差减小,造成渭河流速减缓,由于渭河流速减缓,使泥沙沉积作用加快,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不断抬升,形成地上河。
【补偿训练】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形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1)、(2)题。
(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2)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观度
【解析】(1)选C,(2)选C。第(1)题,山体裸露、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故需人工进行修复。第(2)题,注意修复的目的是恢复生态系统,即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台主要考虑收集雨水,C正确。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山区开发利用
材料一 赣州市崇义县上堡梯田群因其景色壮观美丽而闻名遐迩。这里梯田依山势开垦,连绵数百亩,又有零星村落点缀其间,其场面蔚为壮观。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佛手瓜作为一种新鲜蔬菜出现在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上,并且价格较高。山东临朐西南地区乡镇大力发展佛手瓜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为了获得佛手瓜种植的架杆,临朐西南一村镇把山区树木砍伐殆尽,绿油油的林区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此后20年该村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1)(综合思维)材料一中这种耕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
提示: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
(2)(人地协调观)材料二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提示:洪涝灾害加剧,地表水资源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增多;下游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泥沙淤积加重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