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展开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教本课会认字时,指导读准字音,如“踪”是平舌音,“首、柔”是翘舌音,“踪、萍”是后鼻音。字形识记时,有多种方法,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如“踪、迹、浮、萍、荷、露”等,都是形旁加声旁。“采”是会意字,“泉”是象形字,可通过字理识字帮助识记。最常用的是通过组词与形近字比较来识记,如“荷花—何时”“踪迹—综合”等。写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首、爱、角、采、尖”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上下对齐;“树”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无”是独体字,注意与“天”的区别。
阅读理解
本课是两首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池上》时,可结合插图,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船划过去后,水面的浮萍会被冲开一道水痕,进而理解“浮萍一道开”的意思。教学《小池》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惜细流”“爱晴柔”,体会拟人修辞方法的形象生动;在理解“尖尖角”时,知道指的是新生的荷叶还在卷曲没有完全打开,而不是指荷花的骨朵儿;“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呈现的是作者抓拍的一个镜头,表达了作者对小池,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积累运用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要求熟读成诵,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并能自然地迁移运用。就是说不但能背诵,还应该会默写,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为以后口语交际、写话或写日记运用古诗名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1.生字小卡片。
2.搜集整理以前读过、背过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池上》大意。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并会背诵;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趣:美丽的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能说一说最喜欢夏天的哪些景色吗?
2.过渡:是啊!夏天的荷塘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快看!(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3.导入: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我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荷花,想吟诗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荷塘的古诗。
活动2 学生字“首”,了解作者
1.识记生字“首”。
课件出示 认识“首”字
首,象形字。本义指头,脑袋瓜。如:昂首挺胸、俯首帖耳。本课的“首”是量词。如:一首歌、古诗二首。
(1)指名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
(3)“首”可以用作量词。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一首诗 一首______________ 一首______________
2.揭题:诗人白居易用一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形象,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画面。(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上。
3.简介作者白居易。
课件出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操作指导 教学伊始,要指导学生关注本单元是围绕“夏天”这个主题展开的,便于建立课文之间的联系。在创设情境时,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生字“首”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扩词来加深记忆。
板块二 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活动1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配乐范读。听准字音,听清停顿。
2.学生自由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强调:“踪、采”是平舌音,“萍”是后鼻音。
4.出示词语和诗句,请小老师领读。
课件出示 读一读。
shǒu zōnɡ jì fú pínɡ
一首 踪 迹 浮 萍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巩固生字,归类识记。
课件出示 认一认,送字宝宝回家。
首 踪 迹 浮 萍
左右结构 |
|
半包围结构 |
|
上下结构 |
活动2 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课件出示 1.同学们,看看课文上的图片,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小孩在撑着船。
↓ ↓
小娃 撑小艇
2.小艇里面有什么?
有莲蓬。
3.猜一猜:小孩刚才去干什么了?(用诗句回答)
偷采白莲回。
1.划分节奏读诗。
(1)引读:同学们真棒,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我们不仅要把诗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感。我们来听一听朗读录音,你能为这首诗划分一下节奏吗?
(2)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3)指名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导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教师范读)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感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把诗句读得更有趣些呢?
3.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师示范拍手读、合作读、开火车读。
4.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摇头晃脑地读诗的样子非常有趣。
5.引导学生初读诗文,质疑:荷花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操作指导 教师注意分层次指导读,每次读的目的和要求要明确,引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美。读的形式要多样,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板块三 随文识字,品味诗趣
活动1 图文对照,读懂诗句
1.过渡: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塘边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 1.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解释一下“小艇”和“偷采”。
小艇:小船。 偷采:偷偷地去采摘。
2.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一个天真顽皮的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去采摘池上的白莲。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解释一下“不解、藏、踪迹”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藏:隐藏。踪迹: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诗句大意: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3.(课件出示插图中小娃撑小艇的图片)你能用哪句诗来形容画面中的内容呢?(小娃撑小艇。)联系插图,你能猜到小艇是什么意思吗?(小船。)
4.请你照着图片,也模仿小娃的样子做做“撑小艇”的动作吧。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诗句。
5.感受荷塘的美。
(1)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子的?白莲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2)出示“莲蓬”的图片,简介:莲蓬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莲子就慢慢成熟了,它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可爱的小娃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相机学习“采”。
①会意字,它就像是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本义是用手指或者指尖轻轻摘取。
②做一做采白莲的动作。
6.体会小娃偷采白莲的心情。
(1)小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去采白莲,他当时在想什么?是怎样的心情呢?(预设: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
(2)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小结: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活动2 诗画对应,读通诗句
1.导学: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谈理解。(引导学生抓住最传神的诗句“不解藏踪迹”体会小娃的顽皮、纯真。)
3.学生汇报,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小娃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①出示浮萍被冲开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小娃的“踪迹”。
②依次出示图片:小鸡的脚印、小鸭的脚印、小马的脚印、小狗的脚印。请你猜一猜这些分别是谁的踪迹?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学习“浮、萍”。
①出示浮萍的图片,教师介绍:“浮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所以“萍”的草字头要盖住三点水。
②做动作,借助反义词“浮——沉”来识记“浮”。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怎么样了?(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啊!
(6)齐读后两句诗,读出小娃偷采白莲却不知道隐藏踪迹的顽皮与可爱。
活动3 诵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有趣的画面、顽皮天真的小娃娃,还藏着一个人呢!他是谁?
2.你们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偷笑。)
3.来采访一下:请问白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乐呢?
4.指导朗读。配乐朗读,读出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操作指导 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荷塘之美,同时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学习生字和理解诗意时,要巧妙借助课文插图,并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深入体会诗中的情趣。
板块四 背诵全诗,改编故事
活动1 背诵全诗
1.出示与古诗内容相对应的图片,请同学分别说出相对应的诗句。
2.练习背诵: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师生合作背,齐背。
活动2 改编故事
1.引导想象: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2.小组里编一编这个故事,推荐“故事大王”在全班讲一讲。
操作指导 可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背诵,鼓励学生在头脑中构筑相应的画面,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五 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
采:平舌音,共8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爪字头;“木”的横位于横中线上,撇、捺舒展。
3.指导学生书写“首”。
(1)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尝试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归纳:“首”,翘舌音,共9画,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4.展示书写成果。师生评价。
操作指导 此环节要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注重教师示范的作用,教师要一边示范一边强调书写要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惜细流、爱晴柔”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小池》大意。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池》,并会背诵;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引导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过渡: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诗人赞美它。
(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了,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是啊,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了,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古诗题目:小池)
5.学生齐读古诗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操作指导 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夏天里的美好景物,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小池》中描写的夏天景色产生强烈的期待。
板块二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活动1 学生自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2.提出自学要求:
(1)自读古诗,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活动2 交流识字方法,巧记生字
1.出示本节课的生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1)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再读一读生字。
(2)教师强调:“柔”是翘舌音,“露”在本课中读lù,“角”是三拼音节。
2.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明确:
“泉”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水从洞中流出的样子,“泉眼”的意思就是流出泉水的洞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明确: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造句。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或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识记“流”“柔”“荷”“露”。“荷、露”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识记。
(4)出示牛角图片及“角”的字理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角”。
3.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 读一读。
泉眼 流水 荷花 爱惜 温柔 露水 尖尖角
4.巩固生字,归类识记。
课件出示 认一认,送字宝宝回家。
泉 流 爱 柔 荷 露 角
左右结构 |
|
上下结构 |
活动3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读起来很美,请同学们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感。
3.学生练习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4.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操作指导 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
板块三 深入朗读,体会诗情
活动1 结合插图,了解诗人所写的景物
1.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诗,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诗中画一画。
课件出示 泉眼 无声 惜细流,树阴 照水 爱晴柔。
小荷 才露 尖尖角,早有 蜻蜓 立上头。
2.课件出示插图,请学生找一找诗人描写的景物。
活动2 图文结合,读中体会景物之美
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你最喜欢诗中描写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这些景物的特点。
2.相机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 1.“惜”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惜细流”?
惜:爱惜。“惜细流”就是泉眼爱惜泉水,好像舍不得多往外流。
2.怎样理解“爱晴柔”?
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1)你能想象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吗?
(2)一个“惜”字,让我们感受到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3)不仅泉眼爱惜这泉水,树阴似乎也在用自己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第二句诗中,哪个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份情呢?(爱)
(4)一道溪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来,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到水面上,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相机学习第三、四句。
(1)课件出示“尖尖角”“蜻蜓立上头”的图片,仔细观察,蜻蜓立在了哪里?
(2)指导想象:如果小荷和蜻蜓之间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
(3)引读: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此时会怎样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生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4.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景色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活动3 拓展相关诗句,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欣赏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操作指导 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验对古诗的意思有大致的了解,不要逐字逐句翻译。注意创设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
板块四 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端正,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范写,相机指导书写。
无:4画,独体字。两横上短下长,竖撇从第一横中间位置起笔,竖弯钩从竖中线上起笔,弯钩伸展。
树:9画,左中右结构。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部件之间要穿插避让,“又”的横撇要写到木字旁的点下方,长点位于“寸”的点的下方。“木”和“又”的捺要变成点。
爱:10画,上下结构。上部“爫”较小,撇是平撇,秃宝盖扁而宽。“友”第二笔竖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第四笔捺长而舒展。
尖:6画,上下结构。上部第一笔是短竖,位于竖中线。下部“大”的横位于横中线,撇、捺舒展,位于同一高度,撑起整个字。
角:7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斜刀头短撇从竖中线起笔;“用”中间的两个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先临写,再自己写两个。
4.投影展示,欣赏评议。
操作指导 要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总结出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时要讲清楚书写要领,引导学生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展示古诗画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立”等关键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从而感悟古诗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 古诗二首 | 用 时 | 3~5分钟 |
活动内容 | 1.一边读《池上》,一边圈画描写小娃动作的词语,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 ||
我找到的词语 | 我的感受 | ||
| 这是一个( )的小娃。 | ||
2.默读《小池》,圈出作者描写的事物。结合插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 |||
作者描写的事物 | 我的感受 | ||
|
|
★活动建议
1.带着表格中的问题去读古诗,边读边圈画描写小娃动作的词语。
2.在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找到的词语,结合关键词语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汇报,在教师的点拨下补充、完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 古诗二首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预学内容 | 熟读课文 |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正确断句。 | ||
预习字词 | 1.拼一拼,连一连。 zōng jì 浮萍 fú píng 踪迹 quán shuǐ 荷叶 hé yè 泉水 2.形近字组词。 首( ) 采( ) 无( ) 角( ) 自( ) 来( ) 元( ) 用( ) | |||
内容感知 | 1.《池上》和《小池》描写的都是诗人在( )季的所见。 A.春 B.夏 2.《池上》中的小娃是一个( )的孩子。 A.令人讨厌 B.顽皮、纯真 3.“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的意思是( )。 A.可惜 B.爱惜 | |||
资料搜集 | 搜集描写夏天或荷花的诗句。 | |||
阅读质疑 | 通过预习,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上课时向老师请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