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7.1 溶解与乳化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7.1 溶解与乳化教课课件ppt,文件包含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课件pptx、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练习docx、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教案doc、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学案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7.1溶解与乳化一、选择题(共16题)1.将少量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 B.食盐 C.白糖 D.植物油2.下列各种“水”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自来水 B.生理盐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3.可以作为溶质的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 B.粉笔灰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汽油5.取少量以下调味品各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白醋 D.芝麻油6.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7.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8.下列日常生活用品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白醋 D.面粉9.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大理石 B.食盐 C.植物油 D.二氧化锰10.水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属于溶液B.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后,水的硬度能有效降低C.要把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D.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34g,那么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7gKCl11.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及解释合理的是A.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B.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汽C.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于洗洁精D.稀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锈迹,是因其能与氧化铁发生反应12.通常状况下,下列方法中不能够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是A.溶解时不断搅拌 B.减少水的用量C.溶解时给物质加热 D.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13.取某固体物质加入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 B.氯化钠C.氢氧化钠 D.蔗糖1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A.面粉 B.植物油C.高锰酸钾 D.蔗塘15.一定温度下,将氯化钠溶于水中,再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 B. C. D.16.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B.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C.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6题)17.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
(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2)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______。(3)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4)C、D试管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产生了黄绿色气体,查阅资料可知: ,X的化学式为______。(5)询问老师得知用可处理Cl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处理0.142gCl2至少需NaOH的质量是多少______?18.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1)自来水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试剂X可以用_____,净化后的水是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A面粉 B冰块 C冰糖 D花生油(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两个实验验证水的组成①实验Ⅰ:点燃氢气前,应先_____,请你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②实验Ⅱ:往水电解器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碳酸钠不参与反应,仅起增加水的导电性的作用),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该试管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的气体约为_____mL19.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作用。(2)上海世博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过滤+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____.(4)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此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___: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可以是____.20.据图回答下列实验的问题:
(1)图甲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吹散面粉的目的是_____。蜡烛的作用是_____,最终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面粉发生的这个变化是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图乙是氯化钠溶解的实验。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氯化钠“消失”在水中,是因为氯化钠在溶液中以_____(填微粒符号)的形式存在。在室温条件下,小明:①向100g水中加入5g氯化钠完全溶解;②在10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也完全溶解。他得到的结论:氯化钾比氯化钠更易溶于水。他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有_____(写一条,下同),错误之处是_____,错误导致了实验结论的不可信。(3)如图丙,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实验中水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反应后量筒中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沿导管进入玻璃瓶。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21.(1)下面是教材下册中“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活动与探究。请你一同完成该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固体
NH4NO3固体
NaOH固体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20
20
20
溶解现象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温度无明显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放热”或“吸热”)
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放热和吸热现象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根据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___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填“<”或“>”或“=”符号)。(2)下图“→”表示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A、B、C、D各是一氧化碳、木炭粉、氧化铜、氧气中的某一种物质,请你推断(用化学式表示):B是________,D是________。22.走进生活,走进化学(1)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作用;(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3)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洗漱时发现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锈了,铁生锈与______________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
参考答案1.D【详解】试题分析:形成溶液的条件是该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故选D。2.C【详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自来水、生理盐水、矿泉水都是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C。
3.D【详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份溶液中可有多种溶质,但溶剂只能有一种,溶质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体(如溶于水的糖或食盐),可以是液体(如溶于水的酒精),也可以是气体(如溶于水的氯化氢气体、氨气等),所以只有D正确;故答案为D。4.B【详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形式与分散在溶剂的分子间。蔗糖以分子分散在水分子间,碘以分子分散在酒精分子间,植物油能以分子分散在汽油分子间。所以蔗糖和水 、 碘和酒精、植物油和汽油形成的都是溶液。粉笔灰以固体颗粒分散在水分子间,形成的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是溶液。选B5.D【解析】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C、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D、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正确。故选D。6.D【详解】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是葡萄糖,溶剂是蒸馏水;生理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蒸馏水;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蒸馏水;碘酒中溶质为固体碘,溶剂为酒精.7.B【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烟雾,此选项错误;B、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此选项正确;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此选项错误;D、油不能溶于水,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乳浊液,而非澄清透明的溶液,此选项错误;故选B。8.D【详解】试题分析:与水形成溶液的物质是能溶于水的物质,故A选项食盐能形成溶液;B选项蔗糖能形成溶液;C选项白醋能溶于水,形成溶液;D选项面粉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答案选择D9.B【详解】A、大理石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A错;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C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错。
故选B。10.D【解析】A. 凡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属于溶液;B. 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自然沉降,是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较大的、重的不溶物下沉;吸附沉降即化学沉降,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过滤除掉沉降还不能除掉的小颗粒不溶物;吸附是除掉水中色素异味;,灭菌是除掉细菌病毒,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后,不能使水的硬度能有效降低;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把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水分或升高温度;D.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34g,那么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7gKCl。选D11.D【详解】A、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B、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C、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是因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12.B【详解】A、溶解时不断搅拌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选项正确;B、减少水的用量可以减少物质溶解的质量,但不改变物质溶解的速度,选项错误;C、加热能够加快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运动速度,从而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选项正确;D、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增大了物质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选项正确;故选B。13.A14.B15.D16.D【详解】A. 溶质不同分别为碘和高锰酸钾,溶剂相同为水,所以该对比实验是比较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故A不符合题意;B. 酚酞溶液罩在大烧杯外边,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由于大烧杯的阻挡,不能运动到酚酞溶液中,看不到变红现象,不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 铁、铜都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只能证明铁铜的活动性都比银强,但是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故C不符合题意;D. 铁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发生化学反应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符合题意。故选D。17.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 气态、液态、固态 乳化作用 MnCl2 解:设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x
x=0.16g
答: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16g。 【详解】(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故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一定时间后,乙醇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最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故现象为: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2)酒精溶于水,溶质是酒精,酒精是液态,高锰酸钾溶于水,溶质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固态,氯化氢溶于水,溶质是氯化氢,氯化氢是气态,故溶质状态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3)用洗涤剂清洗B试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作用;(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K、Mn、O、H、Cl的个数分别是2、2、8、16、16,生成物中含K、Mn、O、H、Cl的个数分别是2、0、8、16、1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Mn、4个Cl,故X的化学式为:MnCl2;(5)见答案。18.活性炭 混合物 C 验纯 氧气 20 【详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自来水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试剂X可以用活性炭,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是混合物;(2)冰糖能溶于水,形成溶液,而面粉、花生油都不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冰块和水是同一种物质,不是溶液,故填:C;(3)①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要进行验纯,以防爆炸;氢气燃烧生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②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与负极相连,是氢气,玻璃管b与正极相连,是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管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约20mL气体。19.乳化 吸附 混合物 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H2O 灭火 【详解】(1)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于清除油污;(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4)根据Mg5(OH)2(CO3)4 5MgO+X+4CO2↑,可知:反应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4个、H原子2个、C原子4个;而生成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3个、H原子未知、C原子4个,则可推测: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H2O。因为碱式碳酸镁不可燃,300℃即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作阻燃剂(或灭火等)。20.使面粉充满容器,并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点燃面粉(或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容器内缺少氧气 化学变化 加速食盐的溶解 Na+、C1- 溶剂质量相同 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反应物 铁生锈消耗玻璃瓶中的氧气 19% 【详解】(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实验中吹散面粉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容器,并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接触和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蜡烛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最终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缺少氧气,面粉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食盐的溶解,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消失”在水中,是因为氯化钠在溶液中以Na+、C1-的形式存在;比较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固体物质的质量,他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有溶剂的质量相同,错误之处是没有达到饱和状态,错误导致了实验结论的不可信。(3)如图丙,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实验中水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暖宝宝中的铁粉与集气瓶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所以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反应物;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58-20)mL=38mL,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220-20)mL=20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1.吸热 放热 > CO CuO 【详解】(1)硝酸铵溶解于水温度降低,所以可以知道硝酸铵溶解时表现出来的是吸收热量,同时说明NH4NO3固体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氢氧化钠表现出来的是放出热量;(2)根据图示可知AD、BC不反应,但是A能够生成B,所以A是碳或者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C和D分别可以和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则可以判断A为氧气,那么B为就是CO,所以C为碳,而D为CuO;22.元素 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乳化 吸附 煮沸 水和氧气 刷油漆或制成不锈钢等 【解析】(1) “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元素;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使用洗洁精轻松除去了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2)活性炭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3)硬水有很多危害,生活中常用通过加热煮沸可以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水垢的形式析出,形成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软水; (4)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可以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制成不锈钢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1 溶解与乳化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知学习,乳化作用,当堂检测,实验小结,交流讨论,乳化作用的应用,洗发水洗头发,洗洁精洗锅,洗衣粉洗衣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 溶液7.1 溶解与乳化说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溶液的组成,非水物,学生活动,CuSO4,C2H5OH,二硫化碳,课堂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七章 溶液7.1 溶解与乳化课堂教学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泥水,加热实验,加热能加快溶解,碾碎能加快溶解,搅拌实验,精挑细选,1溶解与乳化,第二课时,乳浊液,知识视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