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1-3章 提升卷(2)(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75284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1-3章 提升卷(2)(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75284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1-3章 提升卷(2)(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75284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1-3章 提升卷(2)(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7528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1-3章 提升卷(2)(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7528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1-3章 提升卷(2)(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7528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章 提升卷-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复课开学摸底考试卷(浙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1-3章 提升卷-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复课开学摸底考试卷(浙科版),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1-3章提升卷2解析版docx、新教材精创1-3章提升卷2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目的的是( )
①认识等位基因分离的特点
②认识配子随机组合的特点
③了解基因组合与性状的关系
④了解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在实验中,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随机抓取一个,属于认识等位基因分离的特点,①正确;在实验中,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从而达到认识配子随机组合的特点,②正确;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统计雌雄配子随机组合产生的不同基因型及其代表的表现型,从而了解基因组合与性状的关系,③正确;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环境属于无关变量,所以不能了解到环境与性状的关系,④错误,故选A。
2.一株纯种黄粒玉米与一株纯种白粒玉米相互授粉杂交,比较这两个植株种子发育中的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结论是( )
A.胚的不同,胚乳细胞的相同
B.胚的相同,胚乳细胞的不同
C.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
D.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黄粒与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假设纯黄粒玉米的基因型为AA,则纯白粒玉米的基因型为aa,一株纯黄粒玉米与一株纯白粒玉米相互传粉:
(1)两棵植株结出的种子的胚的基因型相同,均为Aa;
(2)两棵植株结出的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不同,纯黄粒植株的种子中胚乳的基因型为AAa,而纯白粒植株的种子胚乳的基因型为Aaa。故选B。
3.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AABBB.AABbC.AaBbD.aaBb
【答案】D
【解析】
A、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A正确;
B、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B正确;
C、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C正确;
D、由于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B,所以后代的基因型中肯定会出现A和B的基因,后代不会有aaBb的个体,D错误。
4.小鼠毛色的黑色(B)与褐色(b)、无白斑(S)与有白斑(s)两对相对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雄鼠(BbSS)与雌鼠(bbss)杂交共获仔鼠80只,理论上获得褐色有白斑仔鼠数是( )
A.80只B.60只C.40只D.0只
【答案】D
【解析】
雄鼠(BbSS)与雄鼠(bbss)杂交,后代基因型为BbSs和bbSs,表现型分别为黑色无白斑和褐色无白斑,所以在获得的80只仔鼠中,没有褐色有白斑仔鼠(bbss)。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5.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的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II2的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
B.III1的基因型为X A1Y的概率是1/2
C.Ⅲ2的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IV1的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8
【答案】C
【解析】
ABCD、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概率相等;据题图可知,Ⅱ2和Ⅱ3的基型及比例都为1/2XA1XA2、1/2XA1XA3,它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都为1/2XA1、1/4XA2、1/4XA3,因此Ⅲ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XA1Y、1/4XA2Y、1/4XA3Y,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XA1、1/4XA2、1/4XA3;Ⅲ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XA1XA2、1/4XA2XA2、1/4XA2XA3,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1/4XA1、5/8XA2、1/8XA3,故Ⅳ1的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8,C错误,ABD正确。故选C。
6.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
【答案】C
【解析】
根据F2的表现型进行分析,扁盘形:圆形:长圆形=137:89:15≈9:6:1,可知:①9:6:1是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离比9:3:3:1的变形;②其中扁盘形为双显性(A_B_),圆形为“一显一隐”(A_bb、aaB_),长圆形为双隐性(aabb)。由于亲代植株是两株圆形南瓜,且自交后F1全是扁盘形,因此亲代必为纯合子,根据分析,其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已知玉米籽粒的颜色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 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答案】C
【解析】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相同,都是AaBb,A正确;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如果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应该是1:1,而题干中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说明有色籽粒的植株X产生了4种配子,测交后代双显性时才表现为有色籽粒,单显性和双隐性都表现为无色籽粒,则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错误;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aaBb和aabb三种,D正确。
8.卷毛鸡由于羽毛卷曲受到家禽爱好者的欢迎。但是这种鸡无法稳定遗传,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方式是( )
A.卷毛鸡×卷毛鸡B.卷毛鸡×丝状羽
C.野生型×野生型D.野生型×丝状羽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说明卷毛鸡是杂合子,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本卷毛鸡的基因型都是Aa,相互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1:2:1,符合提供信息中的数据.那么野生型和丝状羽分别是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它们杂交后代全部是卷毛鸡。故选D。
9.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1/16B.2/16C.5/16D.6/16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花长为24mm的个体中应该有(24-12)÷3=4个显性基因,且后代有性状分离,不可能是纯合子,所以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以AaBbCC为例,其自交后代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比例为1/4×1/4×1+1/4×1/4×1+1/2×1/2×1=6/16。故选D。
10.鸡的雄羽与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母鸡只能表现为母羽,公鸡既可以是雄羽也可以是母羽。现用两只母羽鸡杂交,F1代公鸡中母羽:雄羽=3:1。让F1代母羽鸡随机交配,后代出现雄羽鸡的比例为( )
A.1/8B.1/12C.1/16D.1/24
【答案】B
【解析】
在子代中,由于所有的母鸡都只具有母羽,所以母羽鸡的基因型为HH、Hh、hh。由于雄羽为隐性性状,所以雄羽鸡的基因型为hh。公鸡中的母羽的基因型为1/3HH、2/3Hh。由于母鸡的基因型有HH、Hh、hh,比例为1:2:1。将子代的所有母鸡(1/4HH2/4Hh1/4hh)分别和母羽雄鸡1/3HH杂交,理论上后代鸡的基因型有HH=1/4×1/3+2/4×1/3×1/2=2/12、Hh=2/4×1/3×1/2+1/4×1/3=2/12,将子代的所有母鸡(1/4HH2/4Hh1/4hh)分别和母羽雄鸡2/3Hh杂交,理论上后代鸡的基因型有HH=1/4×2/3×1/2+2/4×2/3×1/4=2/12,Hh=1/4×2/3×1/2+2/4×2/3×2/4+1/4×2/3×1/2=4/12,hh=2/4×2/3×1/4+1/4×2/3×1/2=2/12,即:HH=4/12,Hh=6/12,hh=2/12。其中公鸡中hh为雄羽,比例为2/12×1/2=1/12,故选B。
11.某植物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是粉红花。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在F2中具有与F1相同表现型的植株的比例是( )
A.3/32 B.3/64 C.9/32 D.9/64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子一代中是三杂合子,表现的都是杂合子的性状,而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是粉红花,所以在F2中具有与F1相同表现型的植株的比例是3/4×1/2×3/4=9/32,C正确,故选C。
12.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灰身(a),翅形有长翅(B)、残翅(b)。现用该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
C.F2黄身长翅果蝇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3/5
D.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的测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
【答案】D
【解析】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没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所以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B正确;
C、F2黄身长翅果蝇(A_B_)的基因型有1/5AABb、1/5AaBB、3/5AaBb,即双杂合子AaBb的比例为3/5,C正确;
D、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为Ab、aB、ab,其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因此后代有有3种表现型,D错误。
13.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病植株存活率是1/2,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00%,据此得出F2成熟植株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为( )
A.2种 3 : 4 B.4种 12 : 6 : 2 :1
C.4种 1 : 2 : 2 : 3D.4种 9:3 :3: 1
【答案】B
【解析】
据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DdRr,F2理论值是:高杆:矮杆=3:1,抗病:易感病=3:1,按题中存活率计算:高杆:矮杆=3×2/3:1=2:1,抗病:易感病=3:1×1/2=6:1,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1)×(2:1)=12 : 6 : 2 :1,表现型是4种,故选B。
14.某自花传粉的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紫色素合成,当两种色素同时合成时,花色表现为品红花,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时,花色表现为白花。科研小组做了甲、乙两组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组品红花亲本和F1中品红花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B.乙组紫花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
C.乙组F1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品红花:红花:紫花:白花=3:1:3:1
D.若乙组F1中某品红花植株自交,子代品红花所占比例是3/4,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或AABb
【答案】D
【解析】
A、甲:品红花(基因型为A-B-)×白花(基因型为aabb)→F1:品红花(基因型为A-B-)、红花(基因型为A-bb),则甲组品红花亲本和F1中品红花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A正确;
BC、乙:品红花(基因型为A-B-)×紫花(基因型为aaB-)→F1:品红花(基因型为AaB-)、红花(基因型为Aabb)、紫花(基因型为aaB-)、白花(基因型为aabb),则乙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紫花是aaB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1:3:1,BC正确。
D、乙组F1中某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该品红花植株自交,若子代品红花:紫花=3:1,品红花所占比例是3/4,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品红花:紫花:红花:白花=9:3:3:1,品红花所占比例是9/16,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D错误。
15.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 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D
【解析】
F2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数量的和为64,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AaBbDd,亲本杂交后得到的F1应是三杂合子,然后观察选项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符合条件。故选D。
16.果蝇卵原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
A.B.
C.D.
【答案】B
【解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果蝇的卵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6+XX)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6+XX)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X,后期为6+XX)+第一极体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为3+X)+3个极体(染色体组成为3+X)。根据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可知,在卵原细胞内其上染色体数目为8条,复制后仍然为8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减半为4条,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仍为4条。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有性别差异,即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两对性状中,圆眼、长翅均为显性性状
B.雌性果蝇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C.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3
【答案】D
【解析】
A、由以上分析可知,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题意知,子代雌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5:2,不是3:1,说明雌果蝇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显性纯合致死现象,B正确;
C、由题意知,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圆眼果蝇,也有棒眼果蝇,雌果蝇只有圆眼果蝇,说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假设亲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Xb,各占1/2,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50%,D错误。
18.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都需表达,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
D、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X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误。
19.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B.果蝇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一定相等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答案】A
【解析】
朱红眼与深红眼基因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果蝇每条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一定相等,B正确;据图示可知,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C正确;据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D正确。故选A。
20.显微镜下观察到果蝇(2n=8)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4条。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
A.有4个DNA分子B.有8条染色单体
C.没有非同源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A、如果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每组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A错误;
B、如果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已经分裂,则每组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
C、不论处于什么时期,每组染色体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不论处于什么时期,每组染色体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D正确。
21.下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乙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其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④
C.②和④D.③和⑤
【答案】C
【解析】
ABD、分析图,①和②、①和④、③和⑤的染色体组成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这三组细胞中的两个精细胞都分别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B、D均错误;
C、②和④的染色体组成无明显的差异,但②的大的染色体绝大部分为白色,极少部分为黑色,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对大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②和④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
22.有的染色体着丝点位于中部,有的位于端部。下图为某生物(2m=6)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图中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C.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对染色单体未分离
【答案】C
【解析】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中只有4条染色体,两边的2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1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正确;
D、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能显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是否分离,D错误。
23.如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动物睾丸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A.处于AF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FI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
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不同,分别是TR和tr
D.AF段所对应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FG段所对应的细胞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答案】B
【解析】
A、纵坐标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在AF段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并出现对数增加,说明是有丝分裂,GH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说明减Ⅰ使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经过减数分裂,该动物应该产生TR、Tr、tR和tr四种正常配子,现在产生Ttr的异常配子,说明等位基因未分离,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说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异常发生在减Ⅰ,即FG段,B正确;
C、HI段是减Ⅱ,等位基因已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但是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应该含两个相同的基因,所以基因型应为TTRR、ttrr或TTrr、ttRR,C错误;
D、AF段是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但是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D错误。
24.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牛,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基因A,a,B,观察分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
C.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
D.只有一部分精细胞中有2种颜色2个荧光点
【答案】B
【解析】
A、如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由于DNA复制,所以会看到3种颜色8个荧光点,A错误;
B、由于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如果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B正确;
C、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C错误;
D、减数分裂后精细胞中核DNA分子减半,则所有精细胞中都有2种颜色2个荧光点,D错误。
25.下图1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②与④
【答案】C
【解析】
由图1可知,这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为黑色,一条为白色,经过染色体复制和交叉互换后,白色的染色体上的一条单体含有部分黑色片段,黑色的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部分白色片段。则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及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为①与④或②与③。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特殊说明处2分,共6小题,共50分)
26.(6分)某多年生植物的宽叶和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R、r控制。让两纯合植株杂交,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2中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研究小组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
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
假说二:F1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2)(2分)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株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检验两种假说。____________ (写出简要实验设计思路,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
(3)如果假说一成立,让F2中的宽叶红花自交,后代窄叶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答案】
(1)5:3:3:1 AaRR、AARr AR (2)以F1中的宽叶红花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F2中窄叶白花测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若两种方式的测交实验中有一种子代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白花:窄叶红花=1:1:1(子代不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2分) (3) 1/16
【解析】
(1)F2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红花=5:3:3:1,不是9:3:3:1,说明存在致死现象;若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因为出现异常比例的是宽叶红花,正常情况下宽叶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RR:AARr:AaRR:AaRr=1:2:2:4,故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AARr和AaRR;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后代也会出现5:3:3:1。
(2)要验证两种假说哪种正确,可以选择F1中的宽叶红花(AaRr)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F2中的窄叶白花(aarr)测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如果是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则测交后代两种方式的测交实验中有一种子代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白花:窄叶红花=1:1:1(不会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
(3)若假说一成立,即基因型为AARr和AaRR的个体死亡,则F2中叶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RR:AaRr=1:4,AARR自交后代都是AARR,占总数的1/5,
4/5AaRr自交,窄叶白花的比例是aarr=4/5×1/16=1/20,由于AaRR、AARr死亡,死亡的比例是1/4×4/5=1/5,因此后代窄叶白花的比例是1/20÷(1-1/5)=1/16。
27.(6分)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段(填序号)。图2中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段变化相同。
(2)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E2F2 C1D1 (2)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图4 (3) 4 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解析】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5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的E2F2段,图2中D2E2段此时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图1中C1D1段变化相同。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4和图5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图5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图4细胞中。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细胞中的①和⑤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即在前一个时期(中期)时①和⑤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28.(12分)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二倍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填字母)____________,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的图有(填字母)____。
(2)图甲中B处于____________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__________。
(4)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2分),图乙中8处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分)(填生理过程)。
(5)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
【答案】
(1)A AC B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3~4 (4)5~8(2分) 受精作用(2分) (5) 20
【解析】
(1)图甲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图甲中A和C的着丝点分裂,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细胞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
(2)图甲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此时的细胞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3)图甲中的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乙中3~4。
(4)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即整个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位于图乙中的5~8。图乙中8处由于受精作用使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
(5)6~7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20条。
29.(7分)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1)甲同学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 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
①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
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实验二中,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对母本的简要操作流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绿色为显性;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黄色为显性。
【答案】
(1)不能 因为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时,后代的表现型为绿色和黄色,因此无法判断显隐性(2分) (2)①绿色 ②套袋→授粉→套袋 全部为绿色 全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
【解析】
(1)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不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其原因是:如果选取的显性亲本为杂合子,则正交与反交的结果一致,即后代的表现型均为绿色和黄色,无法判断显隐性。
(2) ①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植株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绿色是显性性状。
②若实验一的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说明绿色是纯合子,可能表现为显性性状(AA,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a),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因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所以在实验二中,对母本的简要操作流程可表示为:套袋→授粉→套袋。
如果绿色为显性,上述绿色果皮植株(AA)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aa)做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Aa)。
如果黄色是显性,则绿色(aa)与黄色果皮(AA或Aa)植株杂交,则杂交后代全部为黄色果皮(Aa)或黄色(Aa):绿色(aa)=1:1。
30.(10分)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受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乙病受B,b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不考虑XY同源区段)。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性基因;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7______;Ⅲ10______。
(3)Ⅲ8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
(4)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____(2分),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的几率是____(2分)。
【答案】
常 隐 X (2)AAXBY或AaXBY AAXbY或AaXbY (3) 1/2
(4)5/12(2分) 1/2(2分)
【解析】
(1)3、4正常,子代患甲病,说明为隐性遗传,另8病,其父未病,可排除为伴X隐性遗传,则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题中说另一病为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X遗传,5、6正常,10患乙病,说明乙为隐性遗传,则乙为伴X隐性遗传。
(2)单独考虑甲病,7号基因型为AA或Aa,10号基因型为AA或Aa;单独考虑乙病,7号基因型为XBY,10号基因型为XbY,所以7、10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或AaXBY、AaXbY或AAXbY。
(3)II3的基因型是AaXBY,II4的基因型是AaXBXb,则Ⅲ8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2。
(4)已知Ⅲ8与Ⅲ10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AaXbY或AAXbY,只考虑甲病遗传,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患病概率为2/3×1/2=1/3,正常概率为2/3。只考虑乙病遗传,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患病概率为1/2×1/2=1/4,正常概率为3/4,只患一种病的几率计算式为:1/3×3/4+2/3×1/4=5/12,既不患甲病又不患乙病的概率为2/3×3/4=1/2。
31.(9分)下图中编号a~g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1)取该植物解离后的花药,用镊子捏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染色,加上盖玻片,压片后做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
(2)若将上述全部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则最合理的顺序为:a→________→f(填图中英文字母)。
(3)上述细胞分裂图像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2分)(填图中英文字母)。在图d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________,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______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 (姐妹/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非等位基因。
(4)图g中的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期,该细胞中有__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1)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2)d→b→g→c→e (3)a、b、d、g(2分) 联会 非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48
【解析】
(1)在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加入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将染色体染色,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确定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2)根据图中染色体形态、数量、分布特征,可初步确定图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图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图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图中分裂图的先后顺序为a→d→b→g→c→e→f。
(3)根据题(2)分析可知,图a、b、d、g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在图d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非等位基因。
(4)图g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中有48条姐妹染色单体,因为每条染色体上含2条染色单体。
甲:品红花×白花→F1:品红花、红花
乙:品红花×紫花→F1:品红花、红花、紫花、白花
亲本组合
F1
F2
宽叶红花
宽叶红花
宽叶白花
窄叶红花
窄叶白花
宽叶白花窄叶红花
98
102
61
63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三生物02(全国卷)-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解析版docx、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考试版docx、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答题卡docx、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答题卡pdf、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2全国卷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一生物(重庆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重庆专用考试版docx、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重庆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重庆专用答题卡docx、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重庆专用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高一生物(江苏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江苏专用考试版docx、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江苏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江苏专用答题卡docx、高一生物开学摸底考江苏专用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