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地形 同步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3-17169797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3-17169797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3-171697972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3-171697972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3-171697972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3-171697972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3-171697972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3-1716979721/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1-17169797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1-17169797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1-171697972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2-17169797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导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0-17169797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导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0-17169797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地形 同步导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756065/0-171697972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PPT课件+学案+教案+练习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1地形同步教案docx、21地形同步导学案docx、21地形同步练习docx、21地形同步课件ppt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1 地形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地形的特征和分布的了解,并能初步分析地形。2.通过我国主要山脉的学习,能够总结这些山脉的特点。3.通过对地形和地势的学习,总结它们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我国地形的特点以及地形包括的类型。2.理解我国地形和地势对人们生活和经济的影响。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美丽的雪宝顶雪山,景色优美的帕米尔高原,是什么原因使得各地呈现不同的风景?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地形,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原因。 (雪宝顶雪山) (帕米尔高原)讲授新课1.中国的地形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30%;山地33%;高原26%;盆地10%;平原12%。主要山脉①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尔泰山 中列:祁连山 南列:巴颜喀拉山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贺兰山 中列:六盘山 南列:横断山区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势高,面积大,高原面起伏和缓。②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地面广阔坦荡,视野开阔,是我国第二大高原。③黄土高原包括山西全省和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的一部分,高原上覆盖的黄土分布广,厚度大。④云贵高原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地势崎岖不平,小盆地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境内,天山以南,面积最大,内部较平坦,沙漠广布。②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以北,内部平坦,有沙漠分布。③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境内,平均海拔约3000米,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④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较平坦。(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位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只有长春附近地势稍高。②华北平原包括海河平原和黄淮平原两部分,西起太行山,东到海滨,北依燕山,南抵淮河附近,跨冀、鲁、豫等省和京、津两市。③长江中下游平原,北接华北平原,跨鄂、湘、赣、皖、苏、浙六省和上海市。(三大丘陵)①山东丘陵位于黄河以南,大运河以东的山东半岛上,面积约占半岛面积的70%,由古老的结晶岩组成的断块低山丘陵,突兀在丘陵之上的少数山峰,虽海拔高度不大,但气势雄伟。②辽东丘陵位于辽宁省的东南部,西临渤海,东靠黄海,南面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遥相望,北部宽约150公里,南端宽不过10公里,辽东丘陵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③东南丘陵是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的丘陵的统称,处于亚热带,降水充沛,热量丰富,是我国林、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地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2.中国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3.地势和地形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可以在山区发展旅游业、林业(种果树)、采矿业、畜牧业,发展药材种植,开发小水电等。南方地区(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地势东西差异较大。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光照强烈,热量充足,降水较多,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而地形是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纵横交错,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人均耕地少。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地区;(2)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3)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五、板书设计1.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2.中国的地形分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4.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5.地形对 经济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七、教学反思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了解雪山和高原形成的原因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形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习题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212中国主要地形区与地势pptx、211中国的山脉和地形概况pptx、212中国主要地形区与地势docx、211中国的山脉和地形概况解析板docx、211中国的山脉和地形概况原卷板docx、212中国主要地形区与地势原卷板docx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1《地形和地势》课件PPTpptx、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