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数学人教版七下全册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画图或列表等方式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题意,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顺利列出方程组.2.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算技能,渗透应用意识,体会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题目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找出相等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设辅助未知量,用式子正确表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谁来告诉大家,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并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教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下面一个练习: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2∶3.现有一块面积为17公顷的土地,要在这块土地上种植这两种作物,且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是多少?教师:在这个题目中有哪几个量,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如有不足,其他同学补充,师生一起得出结论:单位面积产量×公顷数量=总产量.教师:为了更明确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表格来呈现,以便更好理解. 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甲 乙 关系 + =17 ∶ =2∶3 ∶ =3∶4 教师:在表格中有哪几个未知量,如果我们设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是x公顷,y公顷,甲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2a,其他三个空,你能否表示出来?从中可以列一个怎样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求出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共同完成表格,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求解.解:设甲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2a,种植面积为x公顷,乙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3a,种植面积为y公顷.根据题意,得解得答: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是9公顷、8公顷.设计意图由于探究2中的问题学生比较陌生,并且难度较大,所以先设计一个较简单的题目作铺垫,一方面让学生熟悉常用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熟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同时分散探究2的难点.新知应用探究点: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第99页探究2据统计资料,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2.现要把一块长200 m、宽100 m的长方形土地,分为两块小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教师:把一个大长方形分割成两个小长方形.可能有哪些划分方案?分割线的位置由哪些条件决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以下结论:(1)有两种方法划分土地(如图1,图2). 图1 图2(2)分割线的位置要通过计算确定.教师:如果利用第一种分割法,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别是什么图形?它们的种植面积是多少,总产量又该怎样表示?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学习成果,师生一起得到结论:若按如图3所示的方案种植,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别为长方形AEFD和BCFE.设AE=x m,BE=y m,则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是100x 、100y ,甲、乙两种作物的产量分别是100x,100y×2.图3教师:请你完整地写出本题的解答过程.学生独立完成,并在黑板上板演,教师纠正不足,规范解答过程,得到如下内容:解:如图3,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别为长方形AEFD和BCFE.设AE=x m,BE=y m.根据题意,得解得于是可得如下分割方案:过长方形土地的长边上离一端120 m处作这条边的垂线,把这块土地分为两块长方形土地.较大一块土地种甲种作物,较小一块土地种乙种作物.(设计说明:在学生完成热身练习的基础上,结合图形就能顺利列出方程组,之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解答过程,是因为找到思路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能否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计算、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务必在这个环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如果利用第二种分割方法,如何解这个应用题?学生活动学生仿照第一种方法写出解答过程,一方面可以检验学习效果如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法的重要性,将举一反三落到实处.投影学生解答过程,其他同学纠正不足,教师作点评,得到规范的解答过程如下:解:如图4,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别为长方形DEFC和ABFE.设DE=x m,AE=y m.根据题意,得解得于是可得第二种分割方案:过长方形土地的短边上离一端60 m处作这条边的垂线,把这块土地分为两块长方形土地.较大一块土地种甲种作物,较小一块土地种乙种作物.图4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可以逐步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或列表等方式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顺利列出方程组.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当堂达标”)参考答案1.D 2.3.56 32 4.100 5.2006.18 解析: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根据题意,得解得9×(4+1×3)-5×1×9=18.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7.解:设中性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分别是x元,y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中性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分别是2元,6元.(见导学案“课后提升”)参考答案1.解:设该旅游团有x人住了三人普通间,有y人住了双人普通间.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住三人普通间24÷3=8(间),住双人普通间26÷2=13(间).答:三人普通间客房住了8间,双人普通间客房住了13间.2.解:设玫瑰花、薰衣草每亩卖花的平均收入分别为x元、y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玫瑰花、薰衣草每亩卖花的平均收入是4 000元和4 500元.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计方案.2.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方程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3.注意的问题:(1)认真审题,准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解方程组时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3)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布置作业教材第102页习题8.3第4,5,6题.设计意图及时布置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板书设计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课时) 探究2 解:如图,设AE=x m,BE=y m. 根据题意,得 解得 于是可得如下分割方案:过长方形土地的边长上离一端120 m处,作这条边的垂线,把这块土地分为两块长方形土地.较大一块土地种甲种作物,较小一块土地种乙种作物.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