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课件+教案15 自相矛盾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5 自相矛盾(课件).ppt
    • 课件
      15 自相矛盾(笔顺).ppt
    • 教案
      15 自相矛盾(教案).doc
    15 自相矛盾(课件)第1页
    15 自相矛盾(课件)第2页
    15 自相矛盾(课件)第3页
    15 自相矛盾(课件)第4页
    15 自相矛盾(课件)第5页
    15 自相矛盾(课件)第6页
    15 自相矛盾(课件)第7页
    15 自相矛盾(课件)第8页
    15 自相矛盾(笔顺)第1页
    15 自相矛盾(笔顺)第2页
    15 自相矛盾(笔顺)第3页
    15 自相矛盾(教案)第1页
    15 自相矛盾(教案)第2页
    15 自相矛盾(教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15 自相矛盾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5 自相矛盾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15自相矛盾课件ppt、15自相矛盾教案doc、15自相矛盾笔顺ppt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这样指出了勤与思对于学业成功的重要作用。不光学习如此,解决问题也是这样。后天的勤奋努力也许能弥补一些不足,但只有思维的方法对了,处理问题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劳而无功。纵览古今,只有懂得勤思、慎思、善思,才能让思维的火花聚在一起,燃成巨大的火焰,照亮广袤的精神世界。走进本单元,我们将看到大人物和小人物运用不同的思维处理问题的经历:卖矛与盾者思维混乱,前后矛盾,结果闹出笑话;孙膑只是合理安排马匹的出场顺序,就轻而易举地助田忌转败为胜;船长面对处于险境的儿子没有惊慌,而是果断地命令孩子跳水,让孩子成功获救。学会思考,用正确的思维解决问题,你会发现生命在你张开的手掌上延伸着无限,在短暂的时光里凝聚着永恒。本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这一主题选编了三篇课文。虽然每篇课文的体裁不一,内容不同,但都从不同方面彰显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维品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思维过程,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自相矛盾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但他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从中受到教育。1课时田忌赛马文章记叙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策使田忌反败为胜的故事,说明遇事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抓住主要矛盾,经过比较分析,才能得出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孙膑是如何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理解田忌获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2课时跳水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孩子意外爬上帆船的桅杆,在命悬一线时,孩子的爸爸——船长命令他跳入水中,让孩子最终得救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场景,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感受故事的惊险,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的气度。2课时神奇的探险之旅发挥想象,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1~2课时交流平台交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交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字词的古今用法;品味时间语的对比用法并能进行仿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积累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2课时词句段运用体会字词的古今意义的异同;品味时间语的对比用法;具体说说修改作文的方法。日积月累理解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并进行积累。15自相矛盾文本分析《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全文只有一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楚人自夸矛和盾;第二层是楚人被人诘问,哑口无言;第三层是作者发表的议论。寓言讽刺了那些自吹自擂、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的人。选编这篇寓言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寓意。由于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不太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及语法特点,难以理解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掌握语言的内容,再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目标1.会认吾、弗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矛、盾、誉、吾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4.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难点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的动漫视频,让学生猜出相应的成语,引导学生交流观后感想。导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成语有的出自寓言故事,有的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自相矛盾就出自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自相矛盾)预设:先引导学生了解(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和(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进而思考:楚人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的?他的话中有哪些前后抵触的地方?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支持变法改革。他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韩非子》 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逝世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书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máo dùn   yù    wú    fú    fú 矛 盾             需注意的字音:是多音字,本课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所以应读fú”需注意的字形:的第一笔是平撇,不能写成横;的下面是,不是(2)理解重点字词。[鬻]卖。     [曰]说。     [应]回答。[吾]我。     [其]他的。   [莫]没有什么。[陷]刺破。   [弗]不。     [誉]称赞。文中有夸耀的意思。4.师生共同划分朗读节奏。(用/在课文中标明。)明确: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直到学生读熟、能背诵为止。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读课文,并讲一讲故事。参考译文: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破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没有不能刺破的东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了。什么东西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2.课件出示课文,引导学生逐层分析。(1)学习第一层。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思考:在这一层中,作者是如何刻画楚人的形象的?明确:作者通过两处语言描写,写出了楚人片面地夸大自己的盾和矛的作用。演一演:引导学生想象楚人的神态、动作、语气等,将他卖矛和盾的情形表演出来。可以先在小组内演,再在班上演。教师认真观看,相机指导。(2)学习第二层。过渡: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楚国人的反应怎样?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明确:弗能应。不能够回答。无言以对、哑口无言。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明确: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相互抵触的情景。(3)学习第三层。(课件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明确:这是作者针对此事的议论,揭示了楚人的话自相矛盾的原因。3.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楚人的自相矛盾表现在哪里。明确:楚国这个卖盾和矛的人,当他夸耀自己的盾时,无限吹嘘盾的坚固,而忽略了手中矛的锋利;在夸耀矛时,又片面地说自己的矛锋利得可以刺破任何盾,而忘记了自己所卖的盾的坚固。楚人这样说就显得前后矛盾了。4.理解寓意,深化主题。过渡:寓言故事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教师引导:这个楚国人说的话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为什么回答不上来别人的问话?(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前后抵触的情景。(4)探讨故事的寓意。交流示例:生1: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生2: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生3: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生4:不要夸耀过头,免得喧宾夺主。(5)学生探讨交流后,教师小结。小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启示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6)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思考。过渡:这个楚国人自吹自擂,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而闹出笑话。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呢?我们今后该怎么做呢?预设:学生小组内讲、评,教师指名汇报。明确:我们今后做事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不能夸大事实,不着边际。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楚人片面夸大矛和盾的作用,显得多么愚蠢可笑。这则寓言故事虽短,却让我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领悟了深刻的哲理,领略了古人的智慧,认识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我们也要吸取故事中人物的教训,避免在现实生活中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算真正学有所用。课堂上,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2.课外搜集、整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们听。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深入评价,把握寓意师:作者通过楚人的言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师:不可同世而立是什么意思?生: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意思。师:(板书:不可同世而立)是的,不能被刺破的盾牌和什么都能刺破的长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这说明那个楚人的话怎么样?我们一起评价一下他的话。生1:他的话太离谱了生2:他的话太夸张了。生3:他的话太不实在了。师:是的,正因为不实在,让他的言语前后怎么样呢?生:产生冲突,前后抵触。师:可是光这样批评他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得帮他总结一下教训。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生:说话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师: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谁来说说?生1:说话、做事必须实事求是。生2:说话、做事必须前后一致。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课文正是要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中。赏析: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关键句,引导他们深入评价课文,总结出寓言的寓意,并进行延伸。这样,他们在各自个性化的思维碰撞中就能产生新的思考和发现,课堂教学也更见成效了。这是一则文言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我从文章的体裁——寓言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欣赏、表演的方式弄清故事的寓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教学比较流畅自然,整堂课也显得充实紧凑,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这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一名老师的教学艺术是何等的重要: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我要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启发的。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投其所好设计教学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每堂语文课都充满快乐。在具体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初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学习新课时,先听音频示范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我带领学生齐读一遍课文,明确读音,在文中把需要停顿的地方做好标记,随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二、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文中的注释读懂句意,同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经过这一步的学习,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的了解。三、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教学课文的重点句,尤其是语言描写句时,我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动作,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其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心理、性格,进而理解文章的寓意。总之,文言文的教学应切实做好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积累一点儿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课件

    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优秀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作者介绍,朗读课文,自相矛盾,字词学习,生字组词,我会组词,盾牌矛盾,长矛矛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5自相矛盾第一课时pptx、15自相矛盾第二课时pptx、15自相矛盾朗读视频_2023119172438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一等奖ppt课件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