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部编版语文3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3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第1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3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第2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3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守株待兔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守株待兔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拓展阅读,赏析体会,回顾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寓言故事一篇篇寓言故事,就像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郑人买履》告诉我们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走进寓言天地,就如同走进一座智慧的宝库,让我们汲取生活的智慧,更好地前行。一个农夫不劳作,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撞过来,想不劳而获;铁罐看不起陶罐,结果陶罐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消失无踪;一只漂亮的鹿喜爱自己的鹿角嫌弃自己的四条腿,最后反而是腿救了它的性命;池子懒惰,安于现状,最后完全枯干,河流锐意进取,至今长流不断。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既让我们欢笑,也促使我们沉思。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另外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及书籍。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单元习作任务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要求进一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守株待兔    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宋国有个耕田人因一次意外收获而守在树桩空等的故事。1.认识2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2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3.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4.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1课时陶罐和铁罐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诩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多年以后,陶罐变成了文物,铁罐却消失无踪。2课时鹿角和鹿腿鹿在饮水时特别欣赏自己的角而抱怨自己的腿细,结果被狮子追击时,细腿助它脱困,角却令它陷入危机。2课时池子与河流作者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1课时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引导学生围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个话题展开交流,明确自己的观点,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并清楚、有条理地表达出来。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1课时看图画,写一写根据放风筝的场面,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动作、表情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当时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3.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2课时   交流平台强化对寓言的认识,了解寓言的特点;积累AABC式、“无×无×”式词语;仿写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写好横画、竖画较多的字;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并积累成语。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6.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2课时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小故事大道理提供了具体的推荐阅读篇目,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寓言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1.自主阅读寓言作品。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3.与同学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机动 
    5 守株待兔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干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撞死的事,向学生阐述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深刻的道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能否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需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文言文,引导学生自我感悟和体会,帮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的体悟,并对课文主旨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教学目标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懂得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领会人物可笑之处并从中受到启发。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不断深化对寓言道理的感知和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叶公好龙》《掩耳盗铃》等故事图片,引导学生猜故事名称,说故事内容。导语:同学们,我们听过很多故事,也看过很多故事的动画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说的是什么故事吗?(出示图片)谁来给大家讲讲图片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你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表述。)2.简介“寓言”。过渡:这些故事都是寓言。寓言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出示寓言简介。)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后来成为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如下:·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的修辞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寓言故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同学们可能早就知道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但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却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用字精简,意思却不容易懂,最重要的是读起来有点绕口。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文言文课文,大家还记得吗?(《司马光》。)试着回顾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读准朗读节奏。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辨形。shǒu zhū dài   sònɡ    ɡēnɡ    兔走chùjǐnɡ而死    shì lěi    复得兔    wéi宋国笑正音:守、株、触、释是翘舌音,是平舌音;耕、颈是后鼻音。多音字:wéi 为难  为首  1.做,行,做事; 2.当作,认作; 3.变成; 4.被。wèi 因为  为虎作伥  1.替,给; 2.表目的; 3.对,向。形近字示例:耒(耒耜sì——未(未来)——末(末尾)颈(颈项)——经(经常)——劲(强劲) 冀(希冀)——翼(羽翼)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学生知识宽度。学生对于这种工具较为陌生,可通过耒的图片教学,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知识的宽度。4.出示课后9个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及结构特点,指导生字书写。书写指导:[耕]  略窄,略宽。首笔是横,末笔捺改点。撇笔从竖中线右侧起笔,撇向下侧,长竖起笔高,收笔低。[释]  左窄右宽。的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右上的两笔从竖中线起笔,收笔于横中线。右下末笔竖与两笔相交点垂直对齐。[其]  两竖在竖中线左右,左低右高,中间两短横分写横中线上下。的撇、点分写竖中线左右,收笔持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试着结合课文注释和以往的阅读经验了解课文词句,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2.小组交流,尝试了解课题、字义、词义。守株待兔:守,守在;株,树桩;待,等到,得到;守株待兔,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3.思考:谁守在树桩旁?守在树桩旁等兔子做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宋国一个种田的人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撞死在树桩上。)4.引导学生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填空: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谁),因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于是就丢下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野兔,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成了宋国的大笑话。5.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过渡:由刚刚概括的故事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则寓言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梳理:起因: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探究故事的起因。1.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出示文句并释词释义。·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者:……的人,表示人物身份。走:跑。触:碰撞,撞到。折颈:折断脖子。句意:宋国有个农夫。他的田地里有个树桩。有一天,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了。2.想一想: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得快?3.说一说:农夫此时会怎么做?他会怎么想?(农夫白白捡到了一只兔子,喜出望外,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兔子就好了。)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5.熟读句子,借助想象的画面进行理解性背诵。指名背诵。齐背。了解故事经过。1.引导学生说说农夫是怎么做的。出示文句并释词释义。·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因:于是。释:放下。其:代词,指农夫。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冀:希望。复得兔:再次获得一只(撞死的)兔子。句意:于是农夫放下他的农具,一门心思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收获撞死的兔子。2.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农夫在等待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他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示例:他可能会被风吹、日晒、雨淋,也可能会被家人、邻居劝阻,但是他什么也不顾。他会想:兔子啊兔子,快点撞到木桩上来吧!最好天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发生,这样我就不用辛苦干活啦,等着捡现成的就好。过渡: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满心等待再有兔子出现撞死在树桩上,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什么?(白日做梦,心存侥幸,不劳而获……3.教师引读,学生边读边想象农夫的心理活动。引读: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学生接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引读: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听邻居的劝告,也不管家人的劝阻,他——(学生接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引读: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学生接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引读: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学生接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4.学生试背这两句话。指名背诵,齐背。感知故事结局。1.质疑:农夫天天这样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如何?(地里草很多,庄稼没有收成,也没有得到兔子。)2.学生发言,教师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笑:……嘲笑。句意:他再也没能得到兔子,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试着进行背诵。4.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整篇寓言连起来背诵。指名背。齐背。5.探究交流:你觉得这个农夫怎么样?你想对他说什么?示例:我觉得这个农夫很愚蠢可笑,哪会有兔子天天往树桩上撞呢?我想对他说:别傻了,你再也等不到兔子的。(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被农夫捡到,这只是一次偶然事件。)我觉得这个农夫很懒惰。他因为捡到一只兔子就妄想着天天能捡到兔子,就不用辛辛苦苦去劳动了。我想对他说:你要认清现实,要脚踏实地,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放弃劳动和努力,最终必然会一无所获。)6.教师小结,引导学生领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齐读课文,试背诵。小结:老师也有一句话想送给他。(出示句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起来读一读。同学们,《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我们就读到这里了,现在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或是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道变通。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农夫这样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时常被幸运眷顾,但是,真正的幸运必然源于努力耕耘,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五、拓展阅读,赏析体会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材料,学生自由朗读。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啊?他回答说:到楚国去。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根据《战国策·魏策四》相关内容改写2.思考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明确:坐车的人想去(楚国),(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朋友五次三番提醒他,他却以为只要(马跑得快)、(车夫是好把式)、(盘缠多),就一定能抵达。他没有意识到,一旦(方向)错误,再好的条件也无济于事,最终只能(事与愿违)。3.用自己的话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例句:你一面急着想要提高学习成绩,一面却日夜不分玩游戏,南辕北辙,难怪没有一点成效。六、回顾积累,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把《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一讲或演一演。3.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农夫,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坐车的人。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想读结合,体会感悟。师:现在,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生: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师: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如何?请同学们各自把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这个人为什么坐在树桩旁等兔子?生:因为他曾经在树桩边白捡了一只兔子。师:那他是怎么在树桩边捡到兔子呢?生:因为有只兔子撞死在树桩边上了。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生: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师:看来这个故事还得从兔子撞死讲起。兔走触株在文言文中就是跑的意思。谁来把前三句讲的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宋国有个农夫,他有一块田地,田地旁边有一个树桩。一天,他去地里干活。突然,一只兔子从树林里跑出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撞到树桩上,撞断脖子死掉了。于是,这个农夫美滋滋地跑过去把兔子捡了起来。师:我们找到了农夫守着树桩的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生读前三句。)师:一个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前三句很自然地连接起来了。所以在后停顿。再读读这句话,注意停顿。(生读第四句。)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的事会经常发生吗?生:不会。师:也就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生:少见。师:这里老师教大家一个词——侥幸。侥幸就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某样东西或者是取得成功,或者是避免了灾害。在这个故事中种田人就是——生:(齐)侥幸地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师:没花一点儿力气就白捡到一只兔子,农夫真是太高兴了 ,他希望还能遇到这样的美事,于是——生: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师:那么,你们想一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1: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兔子撞来了。2:兔子一定会一只接一只地撞过来。3:兔子呀兔子,你怎么还不来啊?4:唉,坐得好无聊呀,还是去干活吧。不行,说不定兔子马上就撞来了,还是在这里等吧。师:像这种不出力气就想得到好处的想法,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用哪个词恰当呢?生:不劳而获。师:一天天地等下去,后来,他等到兔子了吗?田里变得怎么样?生:他没等到兔子,田里长满野草,庄稼全完了。 师:从哪里得到这样的判断?生: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师: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楚了吗?谁能把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说一说。生:故事的大意是,有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兔子,心里很高兴,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师: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等到兔子,而且田里长满了草,庄稼完全了。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1:两手空空。2:一无所获。师: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赏析: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不直接点明,却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同时,在积累的过程中,渗透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的感悟。教师能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想去感悟,从而揭示道理。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在想象、表达、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把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让学生回顾读过的白话文故事,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巧妙地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快速且准确地理清文章的结构。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烦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字词教学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让学生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反复品读课文,不但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一步步分解课文内容,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地说,从而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总结出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课后我让学生自主编排故事小品,要求他们设计相应的道具、人物形象及情景,学生们的表现尤其活跃,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总之,在读中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才能促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激发他们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以点燃自己的创新的火花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

    小学5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5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句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及反思,共2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