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练习题
展开1.读图,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B [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建立在( )
A.资源的再生性
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C.物质运动的循环
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B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不断扩大资源的利用领域和范围,改善生产条件,发挥生产潜力,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3.电煤(即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占煤炭消费的比重是衡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个标准,发电厂可以集中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避免煤炭散烧造成的超标排放。下表为世界主要国家电煤比重表。读表,提高电煤比重,有利于( )
A.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总量
B.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C.减少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
D.增加煤炭消费的总量
C [据材料信息可知,提高电煤比重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C正确。]
下图为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煤炭B.水能
C.铁矿D.焦炭
5.下列自然资源没有地带性规律的是( )
A.水资源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D.森林资源
6.按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B.气候资源
C.水资源D.铁矿资源
4.B 5.B 6.D [第4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能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煤炭、铁矿、焦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本题选B项。第5题,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地质成矿规律,但没有地带性规律。其他三个选项都有地带性分布规律,故本题选B项。第6题,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铁矿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本题选D项。]
7.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自然资源质量差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C [这种“资源诅咒”直接表现在现今国际经济发展中资源富有、以资源输出促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资源输出国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工业技术革新较为落后,面临经济发达的资源贫乏国的有形、无形“剥削”,直接导致其发展滞后,故选C项。]
读图,完成8~9题。
图1
图2
8.图1中哪幅图表示的事象与图2中图例丙表示的事象属于同一类( )
A.①B.②
C.③D.④
9.图1中,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和再生的自然
资源是( )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8.D 9.B [第8题,图①~④依次表示煤炭、森林、梯田、汽油;图例丙表示的事象不属于自然环境中原有的,选项中只有汽油符合这一条件。点拨:一定要读懂丙的性质。第9题,“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恢复和再生”是关键信息,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梯田)是可再生资源。]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着时代及科学技术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10~11题。
10.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B.②
C.③D.④
11.用煤炭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 )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10.B 11.C [第10题,①原煤这种通过消费地直接燃烧煤炭的方式,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属于清洁使用;通过洗净、气化输往消费地的数量相对较小;目前,对于消费地而言,输入火电是一种清洁使用煤炭能源的方式,且这种使用方式规模较大。第11题,火电站建设周期短,但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且运转时投资大;水电站建设具有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运营时成本较低,但水电站建设周期长,建设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
下图示意中亚某著名湖泊变迁状况。读图,回答第12题。
12.近年来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小
D.流域内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 [中亚气候干旱,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面积萎缩;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对湖泊面积的影响需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湖区汇水面积不会发生改变。]
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
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
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增加
14.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13.B 14.C [第13题,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而非经济发展减缓;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减少。第14题,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应采取节流措施。]
15.下列有关土地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土地数量对人类影响很大
B.农业文明阶段土地数量和质量都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农业文明时期在草原地区出现世界文明源地
D.工业文明时期,科学技术发展,人类摆脱了土地数量和质量对其生存发展的制约
B [采猎文明时期土地数量对人类影响较小,土地质量的影响较大。工业文明时期,由于人口快速增加,非农业用地大幅度增多,土地所承受的压力增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也越来越严重,土地数量和质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16.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光照资源图
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由34台巨大的白色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千米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力相当于5万辆汽车行驶。
(1)按照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________能源。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什么?(至少答出两点)
(2)读图分析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为什么?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解析]第(1)题,注意分类标准是能源性质;开发新能源的意义可从新能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的角度展开。第(2)题,该题的答案在图中,理由主要从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第(3)题,从风能资源、经济基础、技术支撑、市场前景、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建设风电场的条件。
[答案](1)可再生 意义:开发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2)拉萨。原因: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3)有利因素:地处沿海地带,风力较大;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不利因素:风速不稳,不利于提供稳定的电力;海洋灾害影响发电;季风风向的变化带来技术、投入上的问题等。国家或地区
中国
美国
欧盟
俄罗斯
世界
电煤比重(%)
51
93
82
64
78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开源措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当堂检测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