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
A.由南向北倾斜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由东向西倾斜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2.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
A.南岭B.太行山
C.天山D.大兴安岭
3.推测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B.风雹
C.雪崩D.泥石流
【答案】1.B 2.A 3.D
【解析】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灌木、山地灌木草地分布区的热量依次变差,因此海拔逐渐升高。结合指向标可知,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基础自然带与当地纬度保持一致,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太行山、天山 、大兴安岭均在北方,无亚热带植被,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该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方山区,受夏季暴雨的影响,如果地表植被被破坏,极易发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故D正确。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少见,故A错误。风雹灾害是指冰雹、雷雨大风和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其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强,因此由题中信息无法判定当地是否易发生风雹灾害,故B错误。雪崩应发生在有积雪的高山,读图可知该山地无积雪,故C错误。故选D。
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 )
A.净化水质B.调蓄洪水C.涵养水源D.发展航运
5.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答案】4.A 5.A
【解析】4.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河口生态环境,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地区,不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因其为浅滩地区,有可能不利于洪水排泄,排除B.因九段沙湿地位于河口地区,涵养水源已经意义不大,排除C.发展航运不属于生态功能,且九段沙湿地水浅,不利于发展航运,排除D.
5.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取决于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取决于河水流量的大小。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入海径流量最小,长江口水位最低,海水容易侵入到长兴岛,导致盐度最高,选项A符合题意。4月为春季,长江流域气温回升,与北方的寒冷气流经常形成锋面雨、对流雨也开始增多,长江入海径流量增加,长江口水位上升,长兴岛盐度有所降低,排除B.夏秋季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入海流量大,水位高,高盐度海水很难靠近长兴岛,长兴岛盐度低,排除C、D.
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完成7~9题。
6.该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是( )
A.176km2 B.284km2C.568km2D.1136km2
7.该自然保护区可能是( )
A.吉林省东部B.福建省西北部C.云南省南部D.内蒙古东部
8.如果要在图中A、B两地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图中四个方案最合理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6.C 7.B 8.B
【解析】6.根据比例尺可算出该地面积大约为24km*24km=576km2,C项接近。
7.根据图例可知该地位于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C项位于热带地区,所以B正确。
8.公路的修建要考虑路线长度及地形影响。既要与等高线平行,又不能太长。所以B符合。
我国某城位于其所在省最高峰山地自然保护区下,海拔909.5m年均温7.1℃,读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的面积分布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9.不同海拔段的面积分布统计表明( )
A.保护区边界按照等高线划定B.高海拔区域面积大、坡度大
C.山地地形独特,呈纺锤状D.低海拔区域面积小、坡度大
10.该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主要地带性植被是( )
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常绿阔叶林
11.该自然保护区林地占60.7%,北坡面积75%、南坡46%,可能是因为( )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答案】9.D 10.B 11.B
【解析】9.主要结合常识排除数据判读的干扰。题干特别交代了909.5m、7.1℃的“某城”在“自然保护区”下方;“保护区边界”的含义,如果保护区是一座山,那么海拔段的面积比显然是低海拔大于高海拔,但题图显示的是保护区面积中间大,两头小,高海拔面积小所以保护区小可以理解,低海拔则显然有大部分并不在保护区范围内,所以,保护区边界不应“按照等高线”划定。当然,据常识更可知没有哪种山体是独特的纺锤状(某种地貌有可能)。故只有D正确。
10.该自然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就得找出其基带的植被类型。从海拔909.5m、7.1℃等信息可知,可通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计算出同纬度平原地区应约为13℃。从自然保护区、海拔、平原地区的气温可推出是华北地区,所以该自然保护区在华北从太行山到黄土高原的地区,其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
11.华北森林北坡多于南坡这是一个典型的非地带性案例知识。按地带性分布规律,南坡的光照比较充足,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森林多于北坡,但该保护区却是北坡多于南坡,说明是非地带性因素造成,即有可能是北坡的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故而森林较多,B正确。
下图为科研人员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所绘制的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均值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分析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13.该山地自然保护区中有可能生长成片的阔叶树应为( )
A.桦树林B.胡杨林C.榕树林D.桑叶林
【答案】12.A 13.A
【解析】12.根据材料,该时段内,气温均值降低,蒸发量减少,而降水量均值增加,说明土壤中含水量增加,A对;
该时段内,降水增加,气温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B错;
降水均值虽然增加,但是年降水量呈波动上上升趋势,地表径流不会逐年增加,C错;
由于年降水量增加,气温降低,土壤水分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故植被覆盖率上升,D错;故正确答案为A.
13.据材料可知,该地平均气温较低,该地年均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应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我国北方半湿润地区代表植被为桦树,A对;
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B错;
榕树和桑树主要分布在我国湿润地区,C、D错;故正确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4.读“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和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 757个,其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个,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___________;人为原因:__________。
(3)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4)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哪三个方面来做工作?
(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其划分依据是
A.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B.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C.自然保护区的级别D.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答案】(1)加快 (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等)、离体保护(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 (5)A
【解析】整体分析:物竞天择,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是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是人类破坏了生物生存环境。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也是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划分依据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1)根据图示曲线,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加快变化的趋势。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是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是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许多生物人们了解的不够,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4)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可以迁地保护,即建设动物园、植物园等,保护物种多样性。可以采取离体保护措施,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
(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三类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同,所以其划分依据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A对。每个自然保护区的位置都不同,不是划分标准,B错。三类自然保护区不能体现级别、经济价值的差异,C、D错。
1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北麓,距信阳市32km,介于东经114.18—114.30°,北纬31.28—32.09°之间,面积4.68万公顷,保护区内的最高峰海拔827.7m,是一个以保护山区森林珍稀鸟类为主的野生动
物型的自然保护区。董寨自然保护区的鸟类之多,为同一纬度或同一经度保护区中所罕见的。越来越多的观鸟人喜爱上了董寨这个看鸟的好地方。下图示意我国候鸟迁徙路线及董寨自然保护区位置。
(1)说明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众多的原因。
(2)简析观鸟人喜爱到董寨自然保护区观鸟的原因。
【答案】(1)位于秦淮一线以南,是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湿润;森林生态系良好,物种多样,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处在候鸟的迁徙路线上;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保护鸟类发挥了重要作用。
(2)董寨自然保护区内的最高峰,海拔827.7m,山体不高,体力消耗少并且较为安全;董塞自然保护区位置适中,距周边大城市较近,且交通便利;下游有大型水库,观水鸟也很方便。
【解析】(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秦岭——淮河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淮一线以南,是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不同鸟类的生存;森林生态系良好,物种多样,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也可以再联系候鸟的迁徙路线分析。
(2)主要从旅游距离、保护区内观赏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优秀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同步测试题,共11页。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缓冲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推进国家公园建设,A 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