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作业
展开(2021·河南许昌市·高三二模)对外依存度=进口量÷(本国产量+进口量)。1993年中国开放大豆市场,2001年正式取消大豆进口配额制度并将进口关税税率降至3%,大豆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农产 品。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其单产高、出油率 高,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下图为中国大豆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94年以来逐年上升B.1997年之前增幅极低
C.2018年后保持低水平D.与进口量呈正比关系
2.导致中国大豆进口量激增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内需求增长B.贸易政策调整
C.国内产量下降D.国外大豆优质
3.有效缓解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可行性措施包括 ( )
①调整优化布局,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②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转基因大豆品种,提高单产
③建立优质大豆保护区,保护生产能力
④提高大豆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大豆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1.B2.A3.B
【解析】1.由图可知,进口量和消费量下降,即对外依存度下降,A错。1997年前进口量很低且变化不大,故对外依存度增幅极低,B对。2018年对外依存度略有下降,但水平仍较高,C错。对外依存度除了受进口量影响之外还受本国产量影响,读图可知本国产量变化不大,因此对外依存度与进口量大致呈正相关关系,而不是严密的正比关系,D错。故选B。
2.由图文材料可知,国内产量变化不大,需求(消费)增长,进而导致进口量增长,故进口量激增根本原因是国内市场的需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若要缓解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需从自身做起,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建立优质大豆保护区,能够提高我国的大豆产量和质量,可以缓解对外依存度,①③正确。我国法律禁止种植转基因大豆,②错误。提高大豆进口关税不能解决国内市场的需求,不是合理有效措施,④错误。B正确。故选B。
(2021·河北邢台市·高一开学考试)在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分布着一种土壤(如图),人们描述它“插根筷子会发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插根筷子会发芽”是因为该土壤中( )
A.水分含量高B.空气含量多
C.矿物养分多D.有机质多
5.与该土壤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气温高,有机质不容易被分解
B.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弱
C.地势低平,河流挟带的养分容易富积
D.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土层深厚
6.对该类土壤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
①养用结合 ②修耕、轮作 ③大水漫灌 ④掺熟石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4.D5.C6.A
【解析】4.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土壤是黑土,“插根筷子会发芽”说明土壤肥沃,黑土肥力高主要是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呈黑色。故D选项正确。
5.黑土肥力高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关,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不容易被分解;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东北地区昼夜温差较小;土层深厚与平原地区堆积作用及人类活动有关;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堆积作用强,河流挟带的养分在此处容易富集,所以形成了肥力高的土壤。故C选项正确。
6.大水漫灌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掺熟石灰是南方红壤的改造、治理方式,③④错误;养用结合以及修耕、轮作才是对黑土的合理利用方式,所以①②正确。故A选项正确。
(2021·广西来宾市·高二期末)松嫩平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该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其中大豆、玉米喜温,小麦喜凉。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松嫩平原农业生产发生较大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全球气候变暖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业生产稳定性降低B.农业成本增加
C.作物产量波动性增大D.土壤肥力增加
8.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松嫩平原四大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可能缩小的是( )
A.水稻B.大豆C.玉米D.小麦
9.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松嫩平原可采取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
①调整作物布局②提高机械化水平
③培育耐旱作物④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7.D8.D9.B
【解析】7.在气候趋暖的大背景下,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有的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难以适应当前的气候环境,伴随而来的是农业生产稳定性降低、作物产量波动增大以及农业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包含土壤肥力增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松嫩平原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喜暖的作物水稻、大豆、玉米等种植范围扩大,喜凉的小麦种植面积缩小。故选D。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松嫩平原旱涝灾害频率会发生定的改变,作物产量波动变化,因此为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松嫩平原可采取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调整作物布局、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无关;松嫩平原并非气候变干,故培育耐旱作物未必能够达到增产保产的目的。①④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1·全国高三月考)东北地区作为国家的粮仓,保障粮食安全责任重大。近年来,盲目追求高产,东北稻作生产区域施肥量增加。目前,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比例不断增大,多数耕作区使用坐水种耕作模式,即先在土壤中灌水,后下种和施肥,将种子和肥料放在湿土上,及时覆土。下图示意2010~2015年东北地区化肥施用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东北稻作生产区域因长期施肥可能导致( )
①土壤肥力上升②经济成本增加
③引发作物病害④作物抗旱性能增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目前,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和种植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施肥数量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
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需求变化
12.当地使用坐水种耕作模式,主要是为了( )
A.保温,防止幼苗冻伤B.净水,防止土壤盐渍化
C.保墒,提高出苗率D.增湿,防止土地沙漠化
【答案】10.B11.D12.C
【解析】10.本题以2010~2015年东北地区化肥施用量变化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材料可知,东北稻作生产区域化肥施用量呈增加趋势,大量使用化肥,短期内会使土壤肥力上升,长期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经济成本增加、引发作物病害等。作物抗旱性能与化肥施用量关系不大。②③正确,故本题选B项。
11.本题以2010~2015年东北地区化肥施用量变化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施肥数量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因素,与粮食种植结构无关,A 项错误;在材料中未能反映出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结构的影响,B项错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粮食外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但是最终决定粮食产量和种植结构的是市场,C项错误;市场需求是决定作物品种、种植规模的关键因素,D项正确。
12.
本题以2010~2015年东北地区化肥施用量变化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农业措施及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坐水种耕作模式即先在土壤中灌水,后下种和施肥,将种子和肥料放在湿土上,及时覆土,这样可以保持土壤水分(保墒),提高出苗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监测,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15年后,表层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农田扬尘减少35%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每亩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重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在东北黑土地实施“农作物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的季节一般在( )
A.冬春季节B.春夏季节C.夏秋季节D.秋冬季节
14.通过该现代耕作技术的连续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黑土地( )
A.土壤的温度B.土壤的含水量
C.土壤的矿物质含量D.土壤的沙土含量
15.相对于我国南方地区,该技术的实施与应用对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玉米种植面积大,田地秸秆堆积量大B.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小
C.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D.扬尘少,风力侵蚀作用小
【答案】13.A14.B15.C
【解析】13.“农作物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主要是为了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冬春季节风力大,对黑土的风蚀能力强,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故选在该季节进行秸秆覆盖能减轻土壤风蚀、保墒抗旱,A正确。故选A。
14.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15年后,表层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农田扬尘减少35%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每亩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主要增加下渗,进而保证的水分,B选项正确;只能保持土壤的温度相对稳定,并不能增加矿物质和沙土含量,排除A、C、D选项。故选B。
15.肥力的提升与有机物的含量有关,相对于我国南方地区,该技术的实施与应用对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地区,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有利于有机质量的积累;而南方地区,温度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故选C。
(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二期末)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17.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16.C17.D
【解析】16.东北地区主要是黑土,不是红壤,A错误。水土流失严重和石漠化主要是我国南方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而不是东北地区,B错误。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黑土冲刷,湿地破坏等生态问题,而不是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减少。C正确。D错误。故选C。
17.黑龙江垦区在加强粮食生产的同时,应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D正确;粮牧企中的企是指现有的国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市场品牌,而不是新建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A错误;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是破坏湿地资源,扩大耕地面积,B错误;从“北大仓”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深加工,C错误。故选D。
(2021·山西太原市·高二期末)轮作是指在同一地块上有序地轮换或者组合种植不同作物,休耕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不耕种,但仍进行耕地管理和保护。我国重点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业交错区开展轮作试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休耕试点。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轮作和休耕试点省区及其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我国推进耕地轮作和休耕制度的前提是( )
A.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C.农业生态环境良好D.三农问题根本解决
19.河北省休耕试点面积大于轮作面积的原因是( )
A.重金属污染B.土地退化C.水资源紧缺D.气候冷凉
20.与黑龙江省相比,河南省休耕轮作面积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小B.耕地质量高C.人口压力大D.复种指数高
【答案】18.A19.C20.C
【解析】18.根据材料可知,轮作和休耕都是为了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当年的粮食产量减少,所以推进耕地轮作和休耕制度的前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故A正确;推进耕地轮作和休耕制度与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关系不大,故B错误;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是轮作和休耕的目的,不是前提,故C错误;轮作和休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A。
19.“我国重点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业交错区开展轮作试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休耕试点”,根据以上材料可知,休耕试点主要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区,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大量开采地下水,在很多地方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所以河北省休耕试点面积大于轮作面积的原因是水资源紧缺,故C正确;河北重金属污染比较少,故A错误;河北省土地退化不严重,故B错误;根据材料“我国重点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业交错区开展轮作试点”可知,东北为气候冷凉区,华北相对较温暖,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C。
20.河南平原广布,耕地面积大,故A错误;黑龙江和河南相比较,耕地质量高的是黑龙江,故B错误;河南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比黑龙江小,人口压力大,所以休耕轮作面积较小,故C正确;复种指数的高低与休耕轮作面积大小,关系不大,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C。
二、综合题
21.(2020·广西高一期末)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最重要农产品。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1)请说出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2)简析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了保证粮食安全,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耕地面积减少,2005年以后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减缓。
(2)实行惠农政策,人们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导致粮食产量上升;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3)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普及优良品种等。
【解析】(1)结合图示可看出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2005年以前我国的耕地面积下降快,2005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
(2)结合材料,2003年以后,国家对农民税收减免,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增加的粮产。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高也是重要原因。
(3)“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是: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普及优良品种等。
22.(2021·河南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数值上等于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如图示意1999—2013年我国各省平均复种指数分布图及河南、福建1999年和2013年耕地复种指数。
1999—2013年中国各省区平均复种指数分布图
(1)新疆、甘肃等省区的平均复种指数不足80%,探究其耕作业的发展潜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时间段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
(3)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答案】(1)这些省区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丰富,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或发展灌溉,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复种指数。
(2)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多,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耕地利用率降低。
(3)加大惠农力度可以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科技投人,可以提高作物的熟制,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耕地充分利用。(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新疆、甘肃等省区复种指数低,主要是缺水,但是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发展滴灌喷灌等,并调整农业结构,减少高耗水农业的发展,缓解水资源紧缺,可以提高复种指数。
(2)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耕地多。第二、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多,农民洗脚上田,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经济收益较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出现撂荒现象多,耕地利用率降低。
(3)加大惠农力度、制定政策,加大种粮补贴,可以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科技投人,用玻璃温室等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熟制,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灌溉水资源,保障耕地充分利用,加大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认识。
23.(2021·山东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含量少。2015年,农业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量全球占比接近1/4,但单产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图为我国四大主粮与世界平均单产的比较。
材料二:根据自然条件、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本着不与其他主粮抢水争地的原则,农业部将我国马铃薯主产区规划为五大优势区,旨在逐步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图2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分布图;下表中数值代表我国部分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
(1)从地形、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描述我国马铃薯优势区的分布特征。
(2)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分析西南和西北地区马铃薯综合比较优势高的原因。
(3)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简述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现实意义。
【答案】(1)主要集中在海拔较高的(或地势第二阶梯的)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土地质量等级较低的地区;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
(2)两地区马铃薯种植规模大,集中度高,商品性强;土地贫瘠,与其他主粮相比,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较高;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种植马铃薯可节约水资源;西南地区可利用冬闲地种植,提高耕地利用率。
(3)相比我国传统的三大主粮,马铃薯单产高,增产潜力大,可增加我国粮食供给数量;马铃薯营养丰富,且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占用优质耕地少,不与其他主粮争地抢水,有利于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和水资源。
【解析】(1)注意题干的提示角度“从地形、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读图2可知,从地形方面而言,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南方丘陵等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第二级阶梯。从土地资源角度来说,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土地质量等级相对较低,多属于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这主要与马铃薯具备耐旱、耐贫瘠等生长习性有关)。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而言,我国马铃薯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
(2)读图2可知,西南优势区和西北优势区种植面积大,种植规模大,马铃薯种植的集中度更高,商品性更强;其次,西南和西北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土地贫瘠,与水稻、小麦等其他主粮相比,马铃薯耐贫瘠,易种,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更高。同时,西北种植优势区气候较干旱,西南种植优势区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源相对不足,相比于其他主粮而言,种植马铃薯可节约水资源,且西南地区纬度相对较低,可利用冬闲地种植,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读图1可知,相比于稻谷、小麦、玉米而言,马铃薯的单产更高,且我国马铃薯的单产较世界平均单产较低,增产潜力较大,所以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大大增加我国的粮食供给数量,保证粮食安全;其次,马铃薯喜温凉,易种、耐寒、耐旱、耐贫瘠,占用优质耕地少,不与其他主粮争地抢水,有利于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最后,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含量少,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华南地区
黄淮海地区
2016年
0.87
1.71
1.68
0.74
0.16
2020年
0.8
1.64
1.76
0.82
0.17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后测评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