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巩固练习
展开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属于图中箭头( )
A。①B。②
C。③D。④
2.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粤港澳沿海水域易出现“赤潮”现象,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与其形成原因相关的图中箭头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的不当行为。第2题,“赤潮”的发生是由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大量排放含磷、氮的废水所致。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能体现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3~4题。
3.结合所学知识,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问题不需要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会自己扭转
B.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排放废弃物总量就越多,环境问题就越突出
C.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出现环境污染程度拐点的重要途径
D.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突出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水平落后
4.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在新技术革命后开始降低,其原因是( )
①增加了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速度迅速减慢 ⑤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⑤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在拐点前,环境污染的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到达拐点后,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故B错。随着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意识增强,所以出现拐点,故A错、C对。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但不是唯一原因,D错。第4题,增加环保投入,加强对环境的治理,环境污染水平会降低。工业技术进步,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排放的三废减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减少污染。新技术革命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速度仍然较快,没有迅速减慢。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会增加环境污染。故选B。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6.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
7.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5.B 6.D 7.C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农田土壤侵蚀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第6题,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而建筑工地扬尘属于固体粉尘污染,不会形成酸雨。第7题,土地沙漠化是在沙漠周围气候干旱的情况下,在风力作用和沙丘运动下造成的。
2019年5月,福建宁德、福州和平潭等地海域发生赤潮,水体呈褐色,条块状分布,面积约25平方千米。赤潮是海水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富营养化现象。据此完成8~9题。
8.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赤潮属于( )
A.环境污染问题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C.生态破坏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9.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将( )
①使影响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赤潮危害
③使影响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赤潮危害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8.A 9.D
【解析】第8题,材料信息表明,赤潮是海水中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富营养化现象。富营养化现象是人们排放的废水导致,因此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赤潮属于环境污染问题,A符合题意。自然资源衰竭问题主要是指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排除B。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是指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排除C。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主要是指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排除D。故选A。第9题,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洋流会把赤潮从当地带至其他地区,这样会使影响区域更分散,而不是更集中,①错误,③正确。洋流因把富营养化的海水带走一部分,使得富营养化海水污染程度减轻,同时会降低海水温度,从而减轻赤潮危害,而不是加剧赤潮危害,②错误,④正确。故选D。
读图,完成10~11题。
10.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滥伐森林B。草场退化
C。土壤污染D。沙尘暴
11.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臭氧层破坏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10.A 11.D
【解析】第10题,图中显示的是滥伐森林的行为,属于生态破坏。第11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回答12~13题。
12.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D.青藏高原上空
1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堆积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危及人体健康。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
①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②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
③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
④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12.B 13.A
【解析】第12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南美洲南端,距离南极地区较近,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南极上空,B正确。第13题,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①正确。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②正确。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③正确。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不一定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④不正确。①②③正确,选A。
14.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图”,AQ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变化特点: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我国空气质量指数的空间变化是京津冀地区大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从时间来看冬季高夏季低。原因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大气运动方面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