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模拟测试(一)(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模拟测试(一)(解析版)第1页
    模拟测试(一)(解析版)第2页
    模拟测试(一)(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模拟测试(一)(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模拟测试(一)(解析版),共17页。
    1.(3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用石灰浆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C.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B、用石灰浆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C、石油分馏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故选:B。
    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死亡
    B.计算机房失火只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煤矿矿井通风并严禁烟火,可以有效地防止爆炸事故
    D.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无毒,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判断.
    B.计算机房失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根据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来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使从死亡的原因不是中毐,而是窒息,所以错误。
    B.计算机房内有大量的电线,电失火不能用能导电的泡沫灭火器,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说法错误;
    C.矿井里通风良好,可以有效的降低矿井内部的温度,禁止烟火可以防止燃烧的发生,使爆炸的条件都消失,可以有效的防止爆炸事故。故正确;
    D.某物质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氧元素是否含有无法确定,故错误。
    故选:C。
    3.(3分)2021年5月15日07时18分,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火星车采用了钛合金等多种材料,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钛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其原子核上
    C.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钛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其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3分)钟南山团队研究证实:连花清瘟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有关该中药主要成分之一连翘酚(C15H18O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含40个原子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0:1
    【分析】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和混合物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连翘酚(C15H18O7),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
    B、因为(12×15)>(16×7)>(1×18),所以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选项错误;
    C、一个连翘酚(C15H18O7)分子含有40个原子,选项错误;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8)=10:1,选项正确;
    故选:D。
    5.(3分)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曲线N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图乙中烧杯内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饱和a溶液中得到固体a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结合图甲、图乙可知,b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图丙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曲线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A错;
    B、由图甲可知,t1℃时,a、b均是饱和饱和溶液,结合图丙可知,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图乙中烧杯b内固体全部溶解,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C错;
    D、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a的溶解度增大,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不能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饱和a溶液中得到固体a,故D错。
    故选:B。
    6.(3分)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质量分数公式即可作答。
    【解答】解:A.从图可以看出,20℃时,甲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从图可以看出,20℃时,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剂增多,所以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乙烧杯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乙→丙过程中,故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变小,故C错误;
    D.丙→丁过程中,继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7.(3分)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物质的性质实验(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正确的说法是( )
    A.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B.甲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C.乙处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分析】观察实验的装置,根据各处发生的反应分析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能污染空气,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解答】解:A、该装置中的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不需要尾气处理,故A错误;
    B、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发生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B正确;
    C、在乙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由于通入的二氧化碳不一定全部与碳反应,对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起到了干扰,所以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不可以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8.(3分)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A、稀盐酸和水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
    C、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
    D、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解答】解:A、稀盐酸和水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该选项方法正确;
    C、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B。
    9.(3分)如皋是国内首个“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制氢气
    B.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会污染环境
    C.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为0.94%
    D.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分析】A、根据水的电解产物分析;
    B、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
    D、根据温室效应的成因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电解水所得到氢气和氧气;故A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只生成水,不产生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空气中不含有氢气,故C错误;
    D、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10.(3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90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b可能是单质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x=40+40+10+32﹣12﹣10=10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后a、d质量减小,是反应物,b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b是由a、d反应生成的,因此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反应Ⅰ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Ⅱ丙中N的化合价﹣3价
    D.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
    【分析】A、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
    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
    C、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D、根据反应得到特点分析。
    【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Ⅰ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B说法错误;
    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反应Ⅱ中丙为氨气,氢元素显+1价,可推出N的化合价﹣3价,故C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2.(3分)溶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D、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液态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液态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3分)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体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下列对于相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A、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
    D、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解:A、软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CO2气体能与水反应,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能使塑料瓶变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最终水进入集气瓶至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该选项说法正确;
    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在敞开装置中进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4.(3分)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
    A.表示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
    B.表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变化
    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D.表示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充分反应
    【分析】A、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图象正确。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第一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稀硫酸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第二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稀硫酸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但原溶液是氢氧化钡溶液,原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可能是0,故选项图象错误。
    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氢氧化镁和氯化钙的质量增加,氯化镁和氢氧化钙的质量减少,最终氯化镁或氢氧化钙的质量减少至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MgCl2=Mg(OH)2↓+CaCl2,每74份质量的氢氧化钙能与95份质量的氯化镁反应生成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和111份质量的氯化钙,图中一种反应物减少的质量与一种生成物增加的质量相等,是不可能的,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15.(4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帮洋洋解决下列问题:
    (1)早上洋洋吃了肉包子,有点咸那是食盐放多了。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Na+ 。(用化学用语表示)
    (2)上学的路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洋洋想到呼吸离不开氧气,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构成的,3个氧分子可以写为 3O2 。(用化学用语表示)
    (3)化学课上,为了方便记忆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布问题,有的同学说了“养闺女……”洋洋立马心领神会!“养闺女”是指 O、Si、Al 。(用化学用语表示)
    (4)体育课上,小宁同学不小心崴了左脚,大伟同学一边安排同学扶他坐好并做好保护,自己飞奔医务室,可惜冰袋用完了,于是又飞奔化学实验室,向化学老师借了一种化学药品,自制了临时冰袋,给小宁同学进行冷敷,有效减轻了伤痛!大伟同学向老师借的药品可能是 C 。(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5)中午放学,一进家门洋洋就闻到大米饭香,这是因为分子 在不停地运动 。
    (6)用餐完毕,洋洋帮妈妈用洗涤剂清洗碗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作用。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来分析;
    (3)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溶于水的热量变化来分析;
    (5)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6)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其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因此钠离子符号为Na+;故答案为:Na+;
    (2)氧分子用氧气的化学式来表示,表示3个氧分子需要在氧气的化学式前面添加数字3,即三个氧分子表示为:3O2;故答案为:3O2;
    (3)地壳中位于前三位的元素依次为氧、硅、铝,元素符号分别为O、Si、Al;故答案为:O、Si、Al;
    (4)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C;
    (5)中午放学,一进家门洋洋就闻到大米饭香,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答案为:在不停地运动;
    (6)用餐完毕,洋洋帮妈妈用洗涤剂清洗碗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16.(8分)随着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③ (填序号)。
    ①水的蒸馏 ②水的蒸发 ③水的电解 ④水的净化
    (2)有媒体曝光过,有一辆某品牌大货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后轮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并燃烧起来,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并用高压水枪喷射货车油箱和轮胎,才得以扑灭。请解释向轮胎喷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3)水是常用的溶剂。若要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进行如下的操作:①计算(需要氯化钠2.5g);②用托盘天平称量2.5g氯化钠;③用 50mL (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 50 mL水(水的密度为1g/mL);④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
    【分析】(1)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必须通过化学变化的反应来验证;
    (2)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3)根据量筒的选择方法是比所量体积大并且接近解答;
    【解答】解:(1)①②④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汽车后轮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并燃烧起来,幸好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并用高压水枪喷射货车油箱和轮胎,才得以扑灭。请解释向轮胎喷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50g 5%的氯化钠溶液中需要氯化钠:50g×5%=2.5g,需要水:47.5g,和47.5mL,量筒的选择方法是比所量体积大并且最接近的;用50mL量筒量取47.5mL水,将两者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答案:
    (1)③;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50mL;47.5;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三.推断题(共2小题,满分18分)
    17.(8分)在牙膏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极细小的CaCO3粉末作为摩擦剂,它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生产(石灰石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如图是实验室模拟生产“摩擦剂”的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CaO+CO2↑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
    (3)将块状CaCO3加工成细小粉末,该过程属于 物理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分析】(1)操作a是将杂质与C溶液进行分离,反应①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反应③是石灰石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将块状CaCO3加工成细小粉末,只是形状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操作a是将杂质与C溶液进行分离,故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反应①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2)反应③是石灰石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将块状CaCO3加工成细小粉末,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过滤;CaCO3CaO+CO2↑;(2)CO2+Ca(OH)2═CaCO3↓+H2O;(3)物理.
    18.(10分)现有H2SO4、NaOH、Na2CO3、Ca(OH)2、BaCl2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用A、B、C、D、E、F各代表这六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分析后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H2SO4 。标出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2CO3 。
    (2)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B的用途(写一种) 粗盐精制或生成玻璃或造纸或生产洗涤剂等 。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H2SO4、NaOH、Na2CO3、Ca(OH)2、BaCl2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中,硫酸能与NaOH、Na2CO3、Ca(OH)2、BaCl2四种物质反应,只与CO2不反应,因此C是硫酸,F是二氧化碳;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二氧化碳能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钙还能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因此D是氢氧化钙,E是氢氧化钠,B是碳酸钠,A是氯化钡。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属于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碳酸钠的用途是:粗盐精制、生成玻璃、造纸、生产洗涤剂等。
    【解答】解:(1)H2SO4、NaOH、Na2CO3、Ca(OH)2、BaCl2五种溶液和CO2一种气体中,硫酸能与NaOH、Na2CO3、Ca(OH)2、BaCl2四种物质反应,只与CO2不反应,因此C是硫酸,F是二氧化碳;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故答案为:H2SO4;2CO3;(合理即可)
    (2)D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3)E是氢氧化钠,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碳酸钠的用途是:粗盐精制、生成玻璃、造纸、生产洗涤剂等;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粗盐精制或生成玻璃或造纸或生产洗涤剂等;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28分,每小题28分)
    19.(28分)如图所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CBF (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②上述制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③若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大量澄清石灰水溶液的大烧杯中,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之一)。
    (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袋试样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查阅资料知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一定质量的该塑料袋碎屑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仪器B1的作用是 吸收氧气中的水分,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仪器B2质量增重3.6g,仪器D质量增重8.8g,则在该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 6 : 1 (填最简整数比)。
    ③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氢元素的质量比将 偏小 (填“偏小”“偏大”“不变”之一)。
    【分析】(1)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制取氧气)C(吸收氯化氢)B(吸收水蒸气)F(收集二氧化碳)。
    故填:ACBF。
    ②上述制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若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大量澄清石灰水溶液的大烧杯中,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减小。
    故填:减小。
    (2)①仪器B1的作用是吸收氧气中的水分,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吸收氧气中的水分,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仪器B2质量增重3.6g,说明反应生成3.6g水,仪器D质量增重8.8g,说明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则在该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8.8g×):(3.6g×)=6:1。
    故填:6;1。
    ③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导致氧气中含有水蒸气,进一步导致B2中测定的生成水的质量偏大,这样计算出的水中氢元素质量偏大,进一步导致测算出的该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氢元素的质量比将偏小。
    故填:偏小。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水
    滴入酚酞
    B
    除去MnO2中的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入足量氧气中点燃
    D
    除去CuO中的Cu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选项
    A
    B
    C
    D
    实验
    探究CO2的溶解性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镁条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
    操作
    实验分析
    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气体能与水反应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该实验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该实验只能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相关试卷

    2024 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三)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 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三)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三化学原卷版docx、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三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省 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题(一)(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 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题(一)(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题一原卷版docx、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题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化学模拟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中考化学模拟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