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
中考模拟卷(三)(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模拟卷(三)(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共20页。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分析】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将声聚焦就是使声音增大即改变响度。
【解答】解:由题知,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分)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通过平行玻璃砖,如图所示的光路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光由空气通过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第二次由玻璃砖斜射再进入空气,两次均符合折射定律。
【解答】解: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砖两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再由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传播光路如图:
注意最后的出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
故选:D。
3.(2分)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坦克车上安装履带
B.图钉尖比图钉帽小很多
C.跳水运动跳板用弹性较大的板子做成
D.过沼泽地时,在地面上铺些木板
【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
【解答】解:
A、坦克车上安装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钉尖比图钉帽小很多,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跳水运动跳板用弹性较大的板子做成,是利用跳板的弹性,使人跳的更高,与压强无关,故C符合题意。
D、过沼泽地时,在地面上铺些木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分)光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照射光的强弱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常利用光敏电阻的这一特性来自动控制路灯的通断,光敏电阻通常是用下列哪种材料来做的( )
A.超导材料B.半导体材料C.绝缘体材料D.纳米材料
【分析】物质根据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分为: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其中半导体可以根据各自特点做出许多电阻,例如热敏电阻、压敏电阻、光敏电阻等等。
【解答】解: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根据半导体对光敏感的特性可制成光敏电阻。
故选:B。
5.(2分)如图是冰熔化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
B.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冰的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D.图中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该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3)水的比热容比冰大,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在吸热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冰升温快,水升温慢;
【解答】解: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如果停止加热,沸腾也马上停止,故A错误;
B、图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即该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由于冰和水的质量相同,又是同一个酒精灯加热,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6.(2分)如图是林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险丝只在发生短路时切断电路
B.两孔插座的连接正确,三孔插座的连接错误
C.电灯开关断开时,人接触M点不会触电
D.试电笔插入三孔插座的左孔,氖管发光
【分析】(1)保险丝通常安装在火线上,它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路中有过大电流通过时,保险丝发热自动熔断,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2)家庭电路中,各插座和各家用电器之间都是并联的;开关控制灯泡时,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且三孔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试电笔接触火线时,氖管会发光;对于两孔插座是:左零右火。
【解答】解:
A、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或总功率过大时都会引起干路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故A错误;
B、据图可知,两孔插座的接法正确,三孔插座的左孔接的是地线,上孔接的是零线,接法错误,故B正确;
C、电灯开关断开时,图中M点通过灯泡与火线连接,所以接触M点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
D、三孔插座的左孔接的是地线,所以试电笔插入左孔,氖管不发光,故D错误。
故选:B。
7.(2分)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用力推车,没有推动
B.举重运动员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C.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下落
D.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推力没有做功,故A错误;
B、举重运动员用力举着杠铃不动,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故B错误;
C、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下落,铅球受到重力的作用,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重力做功,故C正确;
D、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该力没有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8.(2分)如图所示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一种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电路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达到90℃,绿灯亮
B.自动报警器的触点类似一种开关
C.自动报警器中的电磁铁运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D.把水银温度计换成煤油温度计同样可以工作
【分析】(1)根据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哪个灯亮;
(2)电磁继电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开关;
(3)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运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
(4)水银是导体,煤油是绝缘体。
【解答】解:根据图片可知,当温度达到90℃时,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与上面的金属丝接通,控制电路产生电流,此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来接通红灯所在的电路,红灯亮、电铃响,完成报警。
A.温度达到90℃,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产生磁性,衔铁被吸下来,此时红灯亮,故A错误;
B.自动报警器的触点类似一种开关,故B正确;
C.自动报警器中的电磁铁运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水银温度计里面的水银是导体,而煤油是绝缘体,因此不能换成煤油温度计,故D错误。
故选:B。
9.(2分)2014年1月13日,我国“饱和潜水”首次突破300米,成功抵达海深313.15米处,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海水300米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海水密度1.0×103kg/m3)( )
A.3×104PaB.3×105PaC.3×106PaD.3×107Pa
【分析】已知海水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求海水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
在海水300米深处,h=300m,
该处海水的压强约为:
p=ρgh=1.0×103kg/m3×10N/kg×300m=3×106Pa。
故选:C。
10.(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端移动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灯泡的亮度不变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滑动变阻器支路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通过灯泡L的电流和实际功率不变;
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该支路电流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利用P=UI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滑动变阻器支路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通过灯泡L的电流不变,实际功率不变,灯泡的亮暗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右端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I=可知,该支路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综上所述,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2分)
11.(4分)判断在下列现象中,物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填“增加”或“减少”)
(1)一杯水吸收热量,它的内能 增加 。
(2)锯木头,锯条发热,锯条内能 增加 。
(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胎内空气的内能 增加 _。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据此判断。
【解答】解:(1)一杯水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内能一定增加;
(2)用锯条锯木头,要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压缩空气做功的过程,导致胎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增加;(2)增加;(3)增加。
12.(2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 BO 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 35° 。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解答】解:由图可知,∠BOM′=30°,所以∠BON=90°﹣30°=60°,同理∠AON=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NN′为法线,MM′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CON′=90°﹣55°=35°。
故答案为:BO;35°。
13.(2分)R1:R2=2:3,将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之比为 2:3 ;若将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1:1 。
【分析】(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1=I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导体的电阻之比,即U1:U2=R1:R2;利用W=UIt可以知道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之比;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的电压相等,即U1=U2。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R1、R2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I1=I2;
由I=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I1R1,R2两端的电压U2=I2R2,则U1:U2=I1R1:I2R2=R1:R2=2:3;
由W=UIt可知,R1消耗的电能:W1=U1I1t,R2消耗的电能:W2=U2I2t,则W1:W2=U1I1t:U2I2t=U1:U2=2:3;
(2)由题意可知,R1、R2并联在同一电路中,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U1′=U2′,即U1′:U2′=1:1。
故答案为:2:3;1:1。
14.(2分)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000N重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1000 N,若吊车改为4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 1000 N。
【分析】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对重物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重物的运动状态求出拉力与重力的关系。
【解答】解:被吊车吊着的重物,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下的重力G作用;
货物静止或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都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三种情况中,钢索对重物的拉力都为:F=G=1000N;
故答案为:1000;1000。
15.(2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定值电阻R0的发热功率P0、滑动变阻器PR消耗的电功率P和电源总功率P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了a、b、c三条图线,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R0= 1 Ω,电源电压U为 3 V,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 2.25 W。
【分析】(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R0的电功率最大,根据图像读出对于的示数,根据P=I2R求出R0的阻值;
(2)电源电压U不变,由P=UI可知,电源总功率P与I成正比,P﹣I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读出一组数据求出电源电压;
(3)设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P=UI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进一步求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
【解答】解:
(1)由P=I2R可知,定值电阻R0的发热功率P0与电流I是二次函数关系,则由图像可知,定值电阻R0的发热功率P0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图线是b,且定值电阻R0的最大功率P0=9W,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3A,
由P=I2R可得,电阻R0的阻值:
R0===1Ω;
(2)电源电压U不变,由P=UI可知,电源总功率P与电流I成正比,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由图像可知,电源总功率P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图线是a;
由图像可知,电源总功率P=9W时,电流I=3A,
由P=UI可得,电源电压:
U===3V;
(3)图线a表示P﹣I图像,图线b表示P0﹣I图像,则图线c表示PR﹣I图像,
设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由I=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U﹣IR0=3V﹣I×1Ω,
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R=URI=(3V﹣I×1Ω)I=3V×I﹣1Ω×I2=﹣1Ω×I2+3V×I=﹣1Ω×I2+3V×I﹣()2W+()2W=﹣(I﹣A)2×1Ω+2.25W=2.25W﹣(I﹣A)2×1Ω,
所以,当I=A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最大为2.25W。
故答案为:1;3;2.25。
三.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16.(5分)今年5月13 日,小明参加了我市“环南湖健步行”活动,小明的质量为50kg,双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0.04m2,g=10N/kg。求:
(1)小明所受的重力大小;
(2)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分析】(1)知道小明的质量,利用G=mg求小明受到的重力;
(2)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的重力,知道受力面积,利用p=求小明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
(1)小明所受的重力:
G=mg=50kg×10N/kg=500N;
(2)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
F=G=500N,
受力面积S=0.04m2,
小明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p===1.25×104Pa。
答:(1)小明所受的重力为500N;
(2)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25×104Pa。
17.(5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30Ω,电阻R2的阻值为6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求:
(1)电源电压;
(2)电流表A的示数。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
(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
(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2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流表A的示数。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
(1)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可得,电源电压:U=I1R1=0.2A×30Ω=6V;
(2)通过R2的电流:I2===0.1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表A的示数:I=I1+I2=0.2A+0.1A=0.3A。
答:(1)电源电压为6V;
(2)电流表A的示数为0.3A。
四.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满分28分)
18.(3分)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显示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
(1)此实验原理是: v= (公式);由此可知该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是:①刻度尺;② 秒表 。
(2)由图可知,该实验中小车通过的总路程是 90.0 cm(提示:注意估读)。小车从甲位置运动到乙位置,用时 3 s,平均速度是 0.15 m/s。
(3)小车在斜面向下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越来越大 (选填“越来越大”、“越来越小”或“保持不变”)。
(4)下列对实验斜面的选择以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 。
A.应选择坡度较小的,让时间更长便于测量
B.应选择坡度较大的,让时间更短便于测量
C.应选择坡度较小的,让速度更大便于测量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出运动的时间;
(2)从图中读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及时间,由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3)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故为加速运动;
(4)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因为实验中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需要秒表;
(2)由图可知,小车通过的总路程s=90.0cm=0.9m;
小车从甲位置运动到乙位置,所用的时间t1=3s,s1=90.0cm﹣45.0cm=45.0cm=0.45m,
小车从甲位置运动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
v1===0.15m/s,
(3)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为加速运动,故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越来越大;
(4)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让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
故选A。
故答案为:(1)v=;秒表;(2)90.0;3;0.15;(3)越来越大;(4)A。
19.(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已知0~t1与t5~t6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可知两段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相同 ,物质升高的温度 不同 ,由此可得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 小 。
【分析】根据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判断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关系;根据图像可以计算出两段时间内物质升高的温度的关系;根据Q吸=cmΔt可知:在吸收的热量和时间一定时,物体的温度变化值越大,比热容就越小。
【解答】解:因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则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图可知,在0~t1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Δt1=20℃,
在t5~t6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Δt2=10℃,
Δt1>Δt2,所以物质升高的温度不同;
由Q=cmΔ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Δ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
所以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故答案为:相同;不同;小。
20.(4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已经知道: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 物距 有什么关系?(选填“物距”、“像距”或“焦距”)
(2)如图乙所示,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光屏上 能 成像(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
(4)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 远离 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分析】(1)物距变化,导致所成的像也随之发生变化,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关;
(2)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分析像距的变化情况;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成的像推后会聚,分析光屏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1)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由此可知物距在变化,导致所成的像也随之发生变化,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2)如图乙所示,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成的像推后会聚,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物距;(2)能;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增大;(4)远离。
21.(4分)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必须 (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这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丁 (选填“甲”、“乙”“丙”或“丁”)图;
(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压力 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关;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夏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小,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
(4)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压力越小,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在这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丁图;
(3)比较甲、乙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
比较乙、丙实验可知,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4)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将物体切去一半,则压力变小了,故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必须;(2)丁;(3)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4)错误。
22.(4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东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分析 ①③④ 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分析实验过程,还能得到哪些实验结论?请写出:(只写出实验结论,不写分析过程) 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3)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9×103 kg/m3。
(4)请你写出一条此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的注意事项: 在竖直方向上调零(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
【分析】(1)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相同,结合称重法测浮力分析;
(2)分析①②③实验知,由称重法测浮力可得出结论;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或分析①④⑤实验也可);
(3)由①④实验可知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金属块的体积,由密度公式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4)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的要注意在竖直方向上调零(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解答】解:(1)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要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相同,只改变深度大小,由称重法测浮力,故分析①③④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由①④实验可知,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水=G﹣F1=9N﹣8N=1N;
因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等于物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ρ水gV物,
V物=
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ρ==F=×ρ水=×1.0×103kg/m3=9×103kg/m3;
(4)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的注意事项:在竖直方向上调零(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故答案为:(1)①③④;
(2)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或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3)9×103;(4)在竖直方向上调零(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3.(5分)如图所示是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物电路图,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
(1)实物电路中连接不合理的是 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 A (选填“A”或“B”)端。
(2)合理操作,调节滑动变阻器,分别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如表: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52 W,小灯泡逐渐变亮的原因是实际功率逐渐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由灯泡规格,从实物连接上判断电压表的不合理;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大值处;
(2)由表格数据找到灯泡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由P=UI计算其额定功率;灯泡亮度由其实际功率决定。
【解答】解:
(1)由题知灯泡的额定电压3.8V,由实物连接可知电压表使用的是0~3V量程,所以不合理,应使用0﹣15V量程;
为保护电路,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即图中的A端;
(2)由表格数据找到灯泡电压等于额定电压3.8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4A,
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UI=3.8V×0.4A=1.52W;
由表格数据,灯泡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也越大,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故答案为:(1)电压表量程选小了;A;(2)1.52;变大。
24.(5分)如图甲是热敏电阻R1做测温探头的某热敏电阻温度计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可在0.6V~1.2V之间调节,定值电阻R2=100Ω。如图乙所示为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用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将R1放在待测温度处,闭合开关,调节电源电压,使电压表V2的示数保持0.2V不变(即电路中的电流保持2mA不变),再从电压表V1的表盘上直接读出待测温度t即可。(电压表V1的表盘刻度已经改成了相对应的温度刻度)
(1)热敏电阻是用 半导体 材料制成的。
(2)测温时电路中的电流保持2mA不变,R1两端的电压随温度升高而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乙,请用数学方法计算温度t1=20℃时,热敏电阻R1= 360 Ω。
(4)某次测温时,V1表盘上显示的温度是20℃,求此时的电源电压。
(5)当电源电压调为最小值0.6V时,该热敏电阻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为可测温度范围的最 高 温度(选填“高”或“低”)。
【分析】(1)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2)测温时,电路中的电流保持2mA不变,由图乙可知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得出R1两端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
(3)根据图乙可知,R1与t的关系为一次函数,设为R1=kt+b,然后把图中两组数据代入即可得出表达式,根据表达式求出V1表盘上显示的温度是20℃时R1的阻值;
(4)根据欧姆定律求出V1的示数,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此时电源电压;
(5)电源电压可在0.60V~1.20V之间调节,当电源电压调为最小值0.6V时,由于电压表V2的示数保持0.2V不变,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此时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根据R1两端的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即可判断此时的温度在可测温度范围的特点。
【解答】解:(1)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2)测温时电路中的电流保持2mA不变,从图乙可知,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所以,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R1两端的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3)由图乙可知,R1与t的关系为一次函数,设为R1=kt+b,
把t=0℃、R1=520Ω和t=30℃、R1=280Ω代入可得:
520Ω=k×0℃+b,280Ω=k×30℃+b,
联立等式可得:k=﹣8Ω/℃,b=520Ω,
则R1=﹣8Ω/℃×t+520Ω,
当V1表盘上显示的温度是20℃时,R1=﹣8Ω/℃×20℃+520Ω=360Ω,
(4)此时V1的示数:U1=IR1=2×10﹣3A×360Ω=0.72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此时电源电压:U=U1+U2=0.72V+0.20V=0.92V;
(5)由题意可知,电源电压可在0.60V~1.20V之间调节,当电源电压调为最小值0.6V时,由于电压表V2的示数保持0.2V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由于R1两端的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变小,所以,该热敏电阻温度计测量的可测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
故答案为:(1)半导体;(2)变小;(3)360;(4)0.92;(5)高。实验次序
1
2
3
4
电压U/V
2.5
3.0
3.8
4.5
电流I/A
0.33
0.36
0.40
0.44
灯泡亮度
逐渐变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力(讲义)(原卷版+解析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文件包含专题08力讲义原卷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pdf、专题08力讲义解析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0 电与磁(讲练)(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0电与磁讲练解析版doc、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0电与磁讲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2 浮力(讲练)(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2浮力讲练解析版doc、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2浮力讲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