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08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展开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木炭、硫、铁等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①氧气可以帮助可燃物燃烧(或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与可燃性有本质区别。
②“剂”是一种发生某种变化的作用物质,如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氧气可以提供氧从而把别的物质氧化的性质是氧气的氧化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可用作氧化剂。
(1)氧气与几种常见物质反应的比较表
(2)某些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eq \\ac(\s\up7(点燃),\(===,====))2CO2
C2H5OH+3O2eq \\ac(\s\up7(点燃),\(===,====))2CO2+3H2O
CH4+ 2O2eq \\ac(\s\up7(点燃),\(===,====))CO2+2H2O
①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氧气浓度的不同存在差异,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② 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的现象;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的现象;
③ 可燃物燃烧有三个明显现象,一般可以按照“一光、二热、三生成”的顺序进行描述。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氧气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主要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和反应放热三个方面:
(1)供给呼吸:一般情况下,呼吸只需要空气即可。但在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时,常需使用氧气。
(2)支持燃烧:一般情况下,燃烧只需空气即可。但在某些需要高温、快速燃烧等特殊要求时,例如鼓风炼铁、转炉炼钢(C+O2eq \\ac(\s\up7(点燃),\(===,====))CO2 炼钢实际上是用富氧降低钢中碳元素的含量,与炼铁的原理是不同的)等,则需使用富氧空气或氧气。
(3)反应放热:氧化反应特别是燃烧反应时,放出的大量热可被利用。例如燃煤取暖、火力发电;工业上利用乙炔(C2H2)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氧炔焰来焊接或切割金属,氧炔焰能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人们还利用液态氧浸渍木屑、木炭粉等多孔物质制成液氧炸药,用于开山凿石、挖沟采矿等露天工程爆破。此外,氧气(空气)也是生产硫酸、硝酸等化工产品的原料。
化学变化类别
化合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A.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B.特点:有多变一
C.表达式:A+B+……→C
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A.定义:物质与氧的反应。氧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分类:
①剧烈氧化:
a.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b.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
②缓慢氧化:进行缓慢的氧化反应,不易被察觉,放热但不发光。如: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酒和醋的酿造(发酵过程)、农家肥的腐熟、金属锈蚀等。(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1、牢记化合反应的特点,结合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判断。
2、氧化反应的特点是与氧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1、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如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因为没有生成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也就不能说是化合反应。
2、化合反应的字母关系式可表示为:A+B+……→C。可简单地记忆为多种变一种。
3、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故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4、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关系为交叉关系。
有的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如:H2+O2eq \\ac(\s\up7(点燃),\(===,====))H2O;
有的反应只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如:CH4+O2eq \\ac(\s\up7(点燃),\(===,====))CO2+H2O;
有的反应只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如:CaO+H2O=Ca(OH)2
5、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生物腐熟等等。
1.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
(1)硫燃烧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是有害气体之一,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对空气造成污染,此时不能用细沙代替水。
(2)铁丝燃烧实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高温熔融物,如果直接溅落到瓶底,会使瓶底炸裂,因此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此时可以用细沙代替水。
(3)红磷燃烧实验: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白烟是固体小颗粒五氧化二磷的集合体,该物质有毒、有刺激性气味,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可降低瓶内温度,此时不能用细沙代替水。
2.如何正确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
描述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烟”与“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的;
“雾”:是液体的小液滴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的。如红磷燃烧产生的是白烟,即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而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的是白雾,即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2)光和火焰的区别
光:一般是沸点高的固体燃烧产生的,如铁丝燃烧、镁条燃烧、木炭燃烧等。
火焰:是沸点低的固体、气体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如硫燃烧、酒精燃烧、蜡烛燃烧等。
(3)现象与结论不能混为一谈
实验现象是指感官能够感觉到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热量等,而结论是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得到的。如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而不能说“生成四氧化三铁”。只有通过分析黑色固体的成分,才能确知是四氧化三铁。
(4)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要有所区别
同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如硫、碳等;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铁丝。这是因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因此,在描述现象时一定要注意区别。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辽宁沈阳·中考真题)有关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生成黑色固体B.硫粉—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产生白色烟雾D.镁带—发出耀眼的白光
【答案】D
【详解】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出大量的热,没有生成黑色固体,说法错误;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才是蓝紫色火焰,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因此不是雾,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说法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法正确。
故选:D。
2.(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流程最终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反应Ⅰ属于分解反应,有三种物质生成
C.反应Ⅱ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反应Ⅲ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D
【详解】
A、整个流程最终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硫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Ⅲ中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是无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2021·青海·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D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C、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故选D。
4.(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出结论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有水生成,说明该气体中含氢元素,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可能是甲烷等,不符合题意;
B、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把木炭与氧化铜放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加热,木炭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色,说明生成了铜,不能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木炭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1·西藏·中考真题)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一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
C.将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稀盐酸,得到无色溶液
D.将分别蘸有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无明显现象
【答案】A
【详解】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一氧化碳,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稀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得到黄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氨水与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将分别蘸有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气体既能用排水集气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O2B.N2C.CO2D.H2
【答案】D
【详解】
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能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B、氮气密度接近空气,不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D、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氢气难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除去固体、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炽热的炭层能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8.(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后,瓶口有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N2,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氧气分别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可以探究水的组成,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将混合物溶解、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取滤渣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固体,正确。
故选C。
11.(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黑色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生锈的铁钉加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然后有气泡冒出
【答案】A
【详解】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生锈的铁钉加入稀硫酸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反应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然后有气泡冒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是酸,符合题意;
C、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说明该条件下,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不符合题意;
D、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铁发生了反应,应该是铁粉与硫粉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答案】D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B.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铝和镁至过量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答案】B
【详解】
A、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镁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的氧化镁质量从0开始增加到一定值,A正确;
B、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硫酸铜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溶质增加的质量就是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图像不符,B错误;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铝和镁至过量,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每54份质量的铝产生6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 当加入镁、铝质量相同时,铝生成的氢气质量多,C正确;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质量先减少,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变,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一直不变,故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D正确。
故选:B。
15.(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点燃系在细铁丝下端的火柴,立即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D.集气瓶底部的水不能用少量细沙代替
【答案】B
【详解】
A、铁的着火点较高,不易引燃,实验时,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反应化学方程式需要标注反应条件,方程式为, 故选项错误;
D、集气瓶底部的水是为了防止熔融状态的生成物温度过高炸裂瓶底,所以可以用细沙代替,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电解水的实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有氧气生成,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有氢气生成,其体积比约为1:2,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现象正确,结论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红热的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实验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是实验结论不属于实验现象,现象不正确,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试管中加满迅速冷却的沸水,浸入洁净的铁钉,塞紧试管塞,一段时间后未见铁钉生锈,是因为在只有水的条件下铁钉不生锈,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现象正确,结论正确,符合题意;
D、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放于表面皿中的纸上写字,字迹逐渐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现象正确,结论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详解】
A、氧气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故A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放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B错误;
C、氧气可支持燃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作火箭燃料;故C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故D正确。
故选: D。
18.(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作导线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除味剂
C.氧气可支持燃烧,用作燃料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详解】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用作除味剂,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读图识图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A表示:一定量的镁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B. 图B表示:加热分解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
C. 图C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NO3)2溶液中加入铁粉
D. 图D表示:向稀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答案】B
【详解】
A、一定量的镁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氧化镁,镁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小,最后有剩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加热分解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和硝酸铜反应:,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故混合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一开始不变,后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B.硫C.镁D.红磷
【答案】A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色固体生成,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答案:A。
物质
色、态、味
密度
溶解性
氧气(O2)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反应装置图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S+O2eq \\ac(\s\up7(点燃),\(===,====))SO2
硫的用量不要过多;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碱溶液,用来吸收生成的SO2气体,以减少空气污染
红热,生成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发出白光,生成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eq \\ac(\s\up7(点燃),\(===,====))CO2
夹持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
4P+5O2eq \\ac(\s\up7(点燃),\(===,====))2P2O5
此反应生成的是固体的小颗粒,现象应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小液滴)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璧上有水珠
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
2H2+O2eq \\ac(\s\up7(点燃),\(===,====))2H2O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
2Mg+O2eq \\ac(\s\up7(点燃),\(===,====))2MgO
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用石棉网承接燃烧的生成物
不燃烧(发出红光)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3Fe+2O2eq \\ac(\s\up7(点燃),\(===,====))Fe3O4
细铁丝应绕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在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以引燃铁丝;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
加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反应速率更快
2Cu+O2eq \\ac(\s\up7(点燃),\(===,====))2CuO
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火焰分层,放出热量,稍有黑烟,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eq \\ac(\s\up7(点燃),\(===,====))二氧化碳+水
集气瓶要干燥,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无法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
该气体一定为H2
B
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生成。
硫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
把木炭与氧化铜放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加热。
试管内黑色固体变红色。
生成CO2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该无色气体为O2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MnO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除去N2中混有的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2与O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N2
B
探究水的组成
电解水,分别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并检验气体
C
稀释浓硫酸
取适量浓硫酸于烧杯中,再缓慢倒入蒸馏水
D
除去MnO2中的KCl
将混合物溶解、过滤,取滤渣洗涤干燥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
该条件下,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其中加入少量硫酸),接通直流电源
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其体积比约为1:2
水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B
将红热的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生成
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C
在试管中加满迅速冷却的沸水,浸入洁净的铁钉,塞紧试管塞
一段时间后未见铁钉生锈
在只有水的条件下铁钉不生锈
D
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放于表面皿中的纸上写字
字迹逐渐变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考点08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8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5溶液的配制(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35溶液的配制(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44化学肥料(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44化学肥料(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巧学妙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