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
考点10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0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实验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2)有关概念的理解:
a.“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如氧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b.“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如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都是由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并不是每一个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
c.“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构成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变化后的分子不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故从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角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关于分子运动的探究
【实验目的】
1. 知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 知道酚酞遇碱性溶液(氨水)会变红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酚酞溶液、浓氨水
【实验操作】
如右下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B中无明显想象。
【实验分析】
C中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由于运动进入到A中,与A中的水分子发生反应又生成氨水。氨水是碱,呈碱性,于是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 1 \* GB3 ① 浓氨水有强挥发性
= 2 \* GB3 ② NH3 ▪ H2O=NH3↑+H2O(氨水易分解) NH3+H2O=NH3 ▪ H2O (氨气能与水反应)
= 3 \* GB3 ③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实验小结】
= 1 \* GB3 ①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 2 \* GB3 ② 分子间有间隔。
= 3 \* GB3 ③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他山之石---类似实验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通常情况下,如果分子间隔相对较大,物质就呈气态;如果分子的间隔相对较小,物质就呈液态或固态。
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知识可解释物质的扩散(包括溶解、蒸发、挥发等)。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可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和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
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通常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等发生了改变,所以在宏观表现上反映出来的仅仅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等状态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是分子间距离发生改变引起的,如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的间距变大,反之变小。),并没有其他物质的生成。
例如:氧气在低温高压下,由无色气体变为淡蓝色液体或雪片状的固体时,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氧分子之间由气态时的大间隔变为液态或固态时的相对小间隔,为物理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首先是分子内的化学键的断裂,形成自由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过程中,形成新的化学键。)时,原来构成物质的分子自身首先被破坏,发生了改变,重新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从宏观表现上反映出有其他物质生成。
例如:我们做过的实验——给铜绿加热,受热时,碱式碳酸铜的分子被破坏,重新组合成氧化铜的分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分别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1.2H2+O2eq \\ac(\s\up7(点燃),\(===,====))2H2O 该反应中H2和O2的构成H2O的构成完全不同。
2. 2H2+O2eq \\ac(\s\up7(点燃),\(===,====))2H2O反应中反应前分子数为3而反应后为2,分子数目改变; H2+Cl2eq \\ac(\s\up7(点燃),\(===,====))2HCl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均为2,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这里要说明的是:出题人有时故意设置陷阱。比如“冰水混合物”,此混合物不是彼混合物(冰水为之),属于故弄玄虚,另外再如“纯净的空气”中的“纯净”是指不再含有空气外的其他成分,但是空气本身是混合物(多分子和多原子混合物)。
混合物
5.分子构成的物质
(1)金属、多数固态非金属(I2除外)、稀有气体等直接由原子构成。其它一般由分子构成。
(2)原子构成分子,很多分子聚集成为物质。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其实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1.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有关概念的理解:
a.“最小粒子”是在“化学变化”的前提下而言的。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能再分,是最小粒子。但如果不考虑化学变化,原子还可以分为更小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等。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粒子是指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保持不变,即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没有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会发生变化。
2.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的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在初中阶段分为两种:金属和稀有气体。例如:铁、汞、氦气、氖气等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注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分子中的原子不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水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但其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既不保持氢气的性质,又不保持氧气的性质,更不保持水的性质。
如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则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例如在汞这种物质中,不存在汞分子,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汞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三、分子和原子比较
1.用原子-分子论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从微观角度(即从原子、分子的观点)去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实际上是一个“破而立”的过程,即构成物质的分子首先在一定条件下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这些新生成的分子再构成物质,有时,分裂成的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可以由下表加深理解:
分子eq \\ac(\s\up5(分解),\s\d0(——→),\s\d5()) 原子eq \b\lc\{\rc\ (\a\vs4\al\c1(一种情况下: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多数情况下:原子组合成新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
如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从微观角度解释:
氧化汞分子eq \\ac(\s\up5(分解),\s\d0(——→),\s\d5()) eq \b\lc\{\rc\ (\a\vs4\al\c1(汞原子→无数个汞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汞,氧原子→氧分子→无数个氧分子构成氧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要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要进行重新组合。原子与分子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最根本的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拓展: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较,原子比分子小,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如最小的氢分子中,一个分子共含有2个质子和2个电子,其体积和质量均没有氧原子大。一个氧原子中就含有8个质子,8个中子和8个电子。
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判断物质的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隔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但原子的种类不变。以水的变化为例:
水的蒸发——物理变化—水分子间隔变化:
水的电解——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变化:
1、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2、分子的理解: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 “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④ “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燃物要求是在空气中能和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的固体;红磷要过量,确保和容器内空气里的氧气充分反应;容器密闭,有良好的气密性,观察水面进入容器里的高度时应待容器中的温度冷却至常温。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2、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4、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巴中·中考真题)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艾草浓烈芳香的气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
D.一个黄酮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详解】
A、根据黄酮素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艾草浓烈芳香的气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C、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5):(1×10)≠15:10,说法错误;
D、根据黄酮素化学式可知,一个黄酮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故选:C。
2.(2021·贵州黔西·中考真题)化学既需要“见微知著”,又需要“见著知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墙内开花可以在墙外闻到香味,选项正确。
B、很多果汁有酸味,因为这些果汁中含有氢离子,选项正确。
C、分子间间隔可以改变,所以冰融化后体积变小,选项正确。
D、 C60与C18的性状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2021·青海·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考真题)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C.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答案】A
【详解】
A、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在加压时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了,错误;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
故选A。
4.(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从陶瓷、玻璃、水泥到集成电路芯片,硅的用途非常广泛。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甲的化学式是SiCl4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X的化学式是HCl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答案】D
【详解】
A、由图可知,每个甲分子由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构成,故甲的化学式为SiCl4,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Si、Cl、H的个数分别是1、4、4,生成物中含Si、Cl、H的个数分别是1、0、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H、4个Cl,故X的化学式为HCl,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电子、中子构成
D.物质热胀冷缩现象的实质是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变化
【答案】C
【详解】
A、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学科,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A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B正确;
C、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故C错误;
D、热胀冷缩实际是微粒之间间隔的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6.(2021·贵州遵义·中考真题)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空隙: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C.地壳中元素含量:D.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答案】A
【详解】
A、同种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隔,一般顺序为气体大于液体大于固体,正确;
B、氢、碳、铝的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1、2、3,故排列错误;
C、地壳中元素含量前3位为O、Si、Al,错误;
D、空气中物质的含量最多的为氮气,次之为氧气,排列错误。
故选A 。
7.(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佩香囊,迎端午”,人们能闻到香囊发出的香味,主要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B
【详解】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在远处可以闻到香囊散发出的香味,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体积、分子质量等无关。
故选B。
8.(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端午时节粽飘香,用分子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发生了分解D.分子不断运动
【答案】D
【详解】
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扩散到鼻腔里使人们闻到粽香。
故选D
9.(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香水要密闭保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氮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A
【详解】
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变大造成的,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正确;
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香水要密闭保存,故选项正确;
D、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所以氮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0.(2021·辽宁锦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都由原子构成
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没有带电的粒子
【答案】A
【详解】
A、分子由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不含中子,不符合题意;
C、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由于原子核外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说明
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是不断运动着
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答案】B
【详解】
A、糖块能溶解在水中是构成糖的分子运动了水分子之中去了,主要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体积和质量很小、也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故选:B。
12.(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端午时节,粽香飘入千家万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D.分子不带电
【答案】A
【详解】
“端午时节,粽香飘入千家万户”,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
故选:A。
13.(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下列事实从微观粒子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水通电分解——水分子变成其他分子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详解】
A、浓氨水挥发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相比于普通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的排放物只有水,没有其它污染物。如图是氢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氢分子氧分子
C.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克
D.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答案】A
【详解】
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此选项表述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反应前是氢气分子,反应后是氧气分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此选项不正确;
D、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5.(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水遇冷结成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解释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解释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自由移动的电子,解释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物理变化
D.“人要实,火要虚”中“火要虚”指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旺
【答案】D
【详解】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使高温条件也不发生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有“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
C、“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均是改变了物质形状,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人要实,火要虚”中的“火要虚”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更充分,可燃物才能燃烧得更旺,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7.(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题)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B.该变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4:3
【答案】C
【详解】
A、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符合“单换单”特征,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反应物氨气、氧气的质量比为68: 96=17: 24,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18.(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A.过滤和蒸馏是常用的净水方法,均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净水,
B.O2和CO2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构成它们的微粒中都有氧分子
C.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同一种元素不可能组成混合物
D.pH>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答案】D
【详解】
A、过滤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矿物质,不能使硬水变软水,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
C、同种元素可以构成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是混合物,故C错误;
D、pH>7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的pH 一定大于7,故D正确。
故选: D。
19.(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答案】C
【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此选项不正确;
B、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此选项不正确;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此选项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原子或分子的质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微粒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故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20.(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C
【详解】
A、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故说法错误;
B、同种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D、不管是固态、气态和液态,物质的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说法错误。
故选C。
混 合 物
纯 净 物
区
别
(1)宏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1)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
(2)微观构成:由不同种物质的不同种粒子构成
(2)微观构成:由同种物质的相同粒子构成
(3)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
(3)成分单一
(4)一般无固定的组成,但有时有一定的组成范围
(4)有固定的组成
(5)一般无固定的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等
(5)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各成分简单混合,相互间一般不反应
(6)各组分通过一定比例发生化学变化后生成
(7)各成分保持自己原有的性质
(7)各组分不再保持原有的性质
(8)一般不能用某一化学式来表示
(8)能用一个化学式进行表示
联
系
例
海水,空气,稀有气体,石灰水等
氧气,水,二氧化碳,氯酸钾等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②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③彼此间有间隔,④总是在不停地运动,⑤都既有种类之分,又有个数之别,⑥都不显电性。
不同点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只能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构成物质举例
单质:O2、H2、N2、Cl2、C60、O3等
化合物:H2O、CO2、HCl、NH3等
金属:如Fe、Cu、Hg
稀有气体:如He、Ne、Ar
某些固态非金属: 如C、Si等
相互关系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选项
宏观现象辨识
微观原因探析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很多果汁有酸味
这些果汁中含有氢离子
C
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分子间间隔可以改变
D
C60与C18的性状不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遇冷结成冰,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构成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
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7金属的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29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置换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