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第1课时 酶的本质及酶的特性-练习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7597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第1课时 酶的本质及酶的特性-练习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7597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 第1课时 酶的本质及酶的特性-练习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7597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随堂练习+阶段检测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 酶的本质及酶的特性 基础巩固1.某同学为验证酶的特性,分别将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淀粉酶、蒸馏水与3 mL3%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并分别测定O2生成量,推测该同学是为了验证酶的 ( )A.专一性 B.高效性C.两重性 D.多样性2.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RNAC.脂质 D.多糖3.下图表示的是某类酶作用的模型,该模型不能说明 ( )A.酶具有专一性B.A表示酶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D.反应前后,酶的结构不发生改变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发烧引起食欲减退主要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活C.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几种相似底物与酶分子自身的形状有关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酶后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5.果子酒放久了会产生沉淀,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6.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组1: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沉淀组2:2%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本尼迪特试剂→无红黄色沉淀组3:2%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变量是底物和酶B.组3的结果是红黄色沉淀C.指示剂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替代D.实验结果证明酶有专一性7.下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学说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B.酶促反应结束以后酶的结构恢复到原状C.该学说不能体现出酶的专一性D.高温和低温都可能会影响活性中心结构8.在淀粉-琼脂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 ℃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 h后,用碘液冲洗淀粉-琼脂块,其结果记录于下表。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淀粉圆点实验处理方法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A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B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蓝黑色C只有新鲜唾液红棕色D接种面包霉红棕色E只有2%蔗糖酶溶液蓝黑色 (1)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一致,你的解释是 。 (2)你认为圆点C与哪一点比较能说明酶的专一性? ,理由是 。 (3)圆点A应该呈现的颜色是 ,理由是 。 (4)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因是 。 能力提升9.(2020温州、丽水、衢州第一次联考)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1%淀粉新鲜唾液蔗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13 mL——2 mL23 mL1 mL—2 mL33 mL—1 mL2 mL A.试管1的作用是检测淀粉中是否含有葡萄糖B.该实验结果证明了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若用碘-碘化钾溶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可缩短实验所需的时间D.若仅试管2、3出现阳性反应,则说明蔗糖酶溶液或淀粉溶液不纯10.为验证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mL试管号123456本尼迪特试剂2222221%淀粉溶液3 3 3 2%蔗糖溶液 3 3 3稀释的人新鲜唾液 11 蔗糖酶溶液 11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1和试管2的作用是检测淀粉和蔗糖中是否含有还原糖B.试管3~6需在热水浴中保温2~3 min以利于酶的催化作用C.试管3和6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若试管5中出现阳性反应说明蔗糖酶也能分解淀粉11.(2020浙江1月选考改编,8)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下到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B.酶①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①的形状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12.下图为最适温度下,将A、B两种物质混合后的浓度变化曲线,其中在T1时加入酶C。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体系中反应速率先慢后快B.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C.酶活性降低导致T2后B增加变慢D.酶C与A和B形成酶-底物复合体 参考答案 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 酶的本质及酶的特性基础巩固1.A 解析 本实验的底物是过氧化氢,添加的酶有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故该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2.B 解析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剩余物质是RNA,说明RNA具有催化功能。3.C 解析 B和A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互补,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项正确;A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故A表示酶,B项正确;图中模型不能说明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项错误;由图可知,反应前后,酶的结构不发生改变,D项正确。4.C 解析 酶是蛋白质或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发烧引起食欲减退主要是因为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而不是失活,B项错误;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几种相似底物与酶分子自身的形状有关,C项正确;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酶后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D项错误。5.A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本题涉及的酶的种类不同,底物相同,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说明沉淀中含有蛋白质,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其他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6.C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和酶,A项正确;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成还原糖,因此组3的结果是红黄色沉淀,B项正确;淀粉可以用碘-碘化钾溶液鉴定,但蔗糖及蔗糖的水解产物都不能与碘-碘化钾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该实验的指示剂不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替代,C项错误;该实验中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但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这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项正确。7.C 解析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A项正确;酶促反应结束,酶分子恢复原状,B项正确;酶具有一定的性状,与相应底物结合,能体现酶具有专一性,C项错误;低温或高温都会改变酶的结构,因此可能会影响活性中心结构,D项正确。8.解析 (1)C中的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一致,说明面包霉能够分泌淀粉酶,将淀粉水解。(2)圆点C和圆点E对比说明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蔗糖酶不能将淀粉水解,可见酶具有专一性。(3)圆点A唾液和盐酸混合,pH过低,唾液淀粉酶失活,淀粉不会被水解,故加碘液呈现蓝黑色。(4)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答案 (1)C中的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D中面包霉能够分泌淀粉酶,将淀粉水解(2)E点 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蔗糖酶不能将淀粉水解(3)蓝黑色 pH过低使淀粉酶失活,淀粉不会被水解(4)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能力提升9.C 解析 试管1的作用是空白对照,检测淀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A项错误;该实验结果证明了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证明其具有专一性,B项错误;若用碘-碘化钾溶液代替本尼迪特试剂,可缩短实验所需的时间,C项正确;若仅试管2、3出现阳性反应,则说明蔗糖酶溶液不纯,但不能说明淀粉溶液不纯,D项错误。10.A 解析 除本尼迪特试剂外,试管1和试管2分别只加入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其作用是检测淀粉和蔗糖中是否含有还原糖,A项正确;热水浴中保温会导致酶失活,B项错误;试管3和6存在底物种类和酶的种类两个自变量,因此无法得出酶具有专一性,C项错误;若试管5中出现阳性反应,可能是由于淀粉溶液不纯,其中混有还原糖,D项错误。11.D 解析 分析题意,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突变型细菌①③两种酶缺乏,A项错误;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酶的形状发生改变,B项错误;酶具有专一性,C项错误;细菌生长需要丁和戊,戊可以来自丙→戊,也可来自乙→戊,因此,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D项正确。12.B 解析 由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A项错误;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B项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C项错误;酶C与A可形成酶-底物复合体,D项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课后作业题,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二 酶的特性第2课时测试题,共14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