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鲁教版)
- 考点05元素(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06溶液的形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08空气的成分(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09物质组成的表示(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10氧气(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考点07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7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目标
1.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和表示,会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会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3.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进一步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提升计算能力。
知识梳理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3.公式变形: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如果有体积,则应转换成质量进行计算,体积不可以直接相加减。
4.溶液的稀释计算
依据: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1)m(稀释前溶液)×w(稀释前溶液)=m(稀释后溶液)×w(稀释后溶液)
(2)m(浓)+m(水)=m(稀)
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
计算:计算所需溶质、溶剂的质量,并将液体质量换算成体积。
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液体。
溶解:将液体倒入放有溶质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溶解,直到溶质完全溶解。
装瓶存放:把配置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
②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③注意:根据所量液体的多少选择大小适合的量筒,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存放
②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4.错误分析
凡是能导致溶质质量增大或者溶液(溶剂)质量减少的,都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如砝码生锈、量取液体时俯视刻度线等;凡是能导致溶质质量减小或者溶液(溶剂)质量增大的,都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 = 1 \* GB3 ①仰视度数 = 2 \* GB3 ②药品不纯 = 3 \* GB3 ③烧杯内本来有水 = 4 \* GB3 ④药品和砝码放颠倒(用到游码)⑤砝码缺损 ⑥往烧杯中转移药品时洒出等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如图是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50℃时,向45g硝酸钾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得到95g溶液
C.5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硝酸钾比氯化钠少
D.分别将50℃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溶液析出的固体多
【答案】C
【详解】
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
B、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50g水不能溶解45g硝酸钾,所以得到溶液的质量小于50g+45g=95g。错误。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质量的水种可以溶解更多的硝酸钾。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硝酸钾比氯化钠少,正确。
D、因不确定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确定析出固体的多少。错误。
故选C。
2.(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甲和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
A、图中阴影部分位于乙物质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乙的不饱和溶液,错误;
B、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则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错误;
D、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物质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B。
3.(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答案】B
【详解】
A. 溶液②、溶液④中烧杯底部均有未溶解的溶质,故一定是饱和溶液,正确;
B. 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20g水最多可以溶解硝酸钾质量为6.32g>4g,故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③没有说明具体升高的温度,不能判断溶液状态,错误;
C. 溶液②升温后底部晶体溶解得到溶液③,故两者的质量大小为:③>②,正确;
D. 溶液②、溶液④均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②升温后底部晶体溶解得到溶液③,故溶质质量分数③最大,所以三者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③>②=④,正确。
故选B。
4.(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随NaOH溶液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代表溶质质量
B.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
C.O→P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原溶液中CuSO4和H2SO4质量相等
【答案】D
【分析】
向盛有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发生的反应是:,后发生的反应是:。
【详解】
A、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溶质质量增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析出的沉淀质量大于加入的氢氧化钠质量,溶质质量减小;继续加氢氧化钠不再发生化学反应,溶质质量增加,所以乙代表溶质质量,故A说法正确;
B、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没有甲物质,继续滴加氢氧化钠甲的质量增加,则甲代表沉淀的质量,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即稀硫酸、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只有Na2SO4,所以Q点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故B说法正确;
C、O→P过程发生的是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CuSO4和H2SO4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消耗氢氧化钠质量相等时CuSO4和H2SO4的质量比为:160:98=80:49,二者质量不相等,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5.(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可除去钙离子,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 反应生成硫酸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氯化钡能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除去镁离子,后面可加入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但是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符合题意;
B、加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有刺激性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C.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答案】D
【详解】
A、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题干中未注明“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a的质量为25g,所以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0g物质a,故B错误;
C、t2℃降温至t1℃,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c的质量分数不变;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质量分数减小。故比较t1℃时a、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t2℃物质c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即可。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C错误;
D、t2℃时b的溶解度为2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b12.5g,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故D正确。
故选D。
7.(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碱溶液的pH大于7,因为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答案】A
【详解】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故A正确;
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但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故B错误;
C、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故C错误;
D、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但铝在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故D错误。
故选A。
8.(2021·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存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溶液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事故处理: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C
【详解】
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
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9.(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 量为78g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 Z>丙
【答案】C
【详解】
由题中信息知,A、在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B、在t2℃时,甲物质溶解度是40g,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 量为50g +20g=70g,故B错误;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D、甲和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 甲>丙,故D错误。
10.(2021·山东·烟台市福山区教学研究中心模拟预测)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
B.t2℃时,100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物质75g
C.固体b中混有少量a时,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
D.将t1℃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
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应该在一定的温度下,没有指明温度,所以无法比较a、b、c溶解度的大小,选项A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75g,也就是100g水中溶解了75g的a物质达到了饱和状态,此时是175g溶液中含有a物质75g,选项B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温度的影响程度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温度的影响程度较小,若固体b中混有少量a时,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选项C正确;
D.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增大,升温后,溶解度增大,原来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减小,升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要结晶析出,溶液依旧为饱和溶液,选项D错误。
故选:C。
11.(2021·山东·济宁市第十五中学二模)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质的浓度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答案】C
【详解】
A、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全部溶解了,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果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不变,如果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没有变大的可能,错误;
C、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全部溶解了,溶质的质量增加,正确;
D、温度不变,则溶质的溶解度不变,错误。
故选:C。
12.(2021·山东·济宁市第十五中学三模)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a>b
D.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答案】C
【详解】
A、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甲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减小,故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乙剩余固体的质量均为10g,说明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0g甲、乙,故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均为40g,不符合题意;
C、a点时,甲、乙两种固体形成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点时,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即a>b,c点时,乙析出固体质量减小,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即c>a,故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a>b,符合题意;
D、t2℃时,甲剩余固体质量为15g,溶解的溶质质量为15g,温度由t2℃降低到t1℃,t1℃时,甲剩余固体为10g,溶解的溶质质量为20g,故降温后,甲继续溶解了5g,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1·山东禹城·二模)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冰水混合物C.刚刚配置的波尔多液D.液氧
【答案】A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故选项正确;
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不同形态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C、波尔多液是由石灰乳和硫酸铜混合发生反应而得来,含有沉淀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D、液氧只含氧分子,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2021·山东·枣庄市第十五中学一模)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时的X和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两者的溶剂质量X>Y
【答案】D
【详解】
A、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由图一现象可知,X是b曲线,Y是a曲线,故选项错误;
B、X是b曲线,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C、X是b曲线,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X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在t3℃时Y的溶解度大于X,t3℃时的X和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两者的溶剂质量X>Y,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2021·山东·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一模)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比烧杯②中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答案】B
【详解】
A、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上层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①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故B错误。
C、在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①中的固体全部溶解,烧杯②中有固体剩余,所以烧杯①中溶质质量较大,溶质质量分数也较大,故C正确。
D、t2℃时,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均大于t1℃时对应的溶解度,所以将温度升高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故D正确。
故选:B。
16.(2021·山东·邹城市第六中学三模)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 t1℃饱和的 c 溶液升温到 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B.将 t2℃,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t2℃时,将 50g 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 的溶液
D.t1℃时 a、c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固体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 t1℃饱和的 c 溶液升温到 t2℃,得到的是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B、将 t2℃,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因为降温到t1℃时,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c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减小而增大,该过程中溶质不变,溶剂不变,c的质量分数不变,说法错误;
C、t2℃时,固体a物质的溶解度为80g,将 50g a 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此时溶质的质量为40g,溶剂的质量为50g,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c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t1℃时 a、c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
答案:D。
17.(2021·山东诸城·三模)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小的是KCl
C.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85g
D.将与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缓慢降温至t1℃,始终无晶体析出
【答案】B
【详解】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t1℃时,由于不知道溶液质量大小,不能比较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氯化镁溶解度是70g,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够溶解35g,所得溶液质量为85g,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与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缓慢降温至t1℃,过程中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始终无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2021·山东诸城·三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生活中使用的75%的消毒酒精是用95%的医用酒精稀释而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要用到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等仪器
B.操作中量取水时,若仰视液面则配制所得溶液体积分数偏小
C.配制酒精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
D.配制的酒精溶液在转移装瓶时,部分飞溅不会导致溶液体积分数变化
【答案】A
【详解】
A、生活中使用的75%的消毒酒精是用95%的医用酒精稀释而成,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浓盐酸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混匀操作,无需使用托盘天平、药匙,故A选项说法错误。
B、操作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选项说法正确。
C、配制酒精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故C选项说法正确。
D、配制的酒精溶液在转移装瓶时,部分飞溅,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导致溶液体积分数变化,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得到精盐水
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区分棉纤维、涤纶、羊毛线
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4原子的构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的的发现,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21化学与健康(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无机物和有机物,食物中的有机物,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远离有毒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7碱及其性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的碱,碱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