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解析版)练习题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601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15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解析版)练习题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601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15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解析版)练习题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601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鲁教版)
- 考点12化学反应的表示及有关计算(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13燃烧与灭火(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16酸及其性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14化石燃料的利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17碱及其性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考点15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5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界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制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5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考点总结 复习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的循环和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3.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检验方法。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碳循环1.CO2的产生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等。2.CO2的消耗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注意: CO2不是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CO2会参与大气中的碳循环,是氧气的间接来源。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CO2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CO2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与灼热的碳反应:C + CO22CO 3.CO2的用途①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③温室的气体肥料 ④做碳酸型饮料三、二氧化碳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说明已集满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放入石灰石;④放入稀盐酸;⑤收集。操作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空气混入瓶内,及生成的气体从漏斗溢出);②反应器中的导管刚露出橡胶塞即可;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并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注意:①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O3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HCl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③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 CaO+CO2↑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1.(2021·西藏·中考真题)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正确预防、处理事故,可以大大减少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煤气中毒后首先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B.报警器装在炉灶下方探测天然气泄漏C.冬天取菜时先打开菜窖通风一段时间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低姿势跑离【答案】B【详解】A、煤气中毒后首先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让其吸入新鲜的空气,故A正确;B、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报警器装在炉灶上方探测天然气泄漏,故B错误;C、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高,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为防止人发生窒息,所以冬天取菜时先打开菜窖通风一段时间,故C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D正确。故选:B。2.(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方法ACO2(CO)点燃混合气体。B铜粉(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固体混合物。CO2(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DNaCl(CaCO3)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于干燥氧气,符合题意;D、氯化钠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是碳酸钙,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答案】A【详解】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B、性质:CO2的密度大于空气,CO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稍小,此选项错误;C、用途:CO2不支持燃烧,可用于人工降雨,CO2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用于气体肥料,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此选项错误;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S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此选项错误。故选A。4.(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淡化海水B.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C.利用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答案】D【详解】A、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故选项正确;B、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所以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故选项正确;C、石灰乳中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钙,含氢氧根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选项正确;D、可燃冰主要成分为水合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故选D。5.(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用干冰冷藏食品保鲜B.在室内燃烧木炭取暖并关闭门窗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产品D.用亚硝酸钠腌制蔬菜【答案】A【详解】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可以用干冰冷藏食品保鲜,故A正确;B、在室内木炭取暖时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不能关闭门窗,否则容易中毒,故B错;C、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鲜产品,故C错;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腌制蔬菜,故D错。故选A。6.(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异味B.氢气作燃料C.二氧化碳灭火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答案】C【详解】A、活性炭除异味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气作燃料,利用的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此选项说法符合题意;D、小苏打(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利用的是小苏打能与胃酸(HCl)反应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7.(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D.生物的呼吸作用【答案】A【详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照条件吸收二氧化碳与水生成葡萄糖,故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含碳元素,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是分解有机物,主要产物是水、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D、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8.(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禁止使用燃煤发电,减少酸雨的形成B.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C.实验室含酸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不会造成污染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D【详解】A、使用燃煤发电,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合理使用亦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酸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酸具有腐蚀性 ,会对金属造成腐蚀,且对水体造成污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二氧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亦可产出新的能源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9.(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与“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相符的是A.要积极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B.对生活垃圾要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不会引起污染D.固定利用CO2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答案】C【详解】A、积极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对生活垃圾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D、固定利用CO2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A.熟石灰—CaO B.纯碱—Na2CO3C.水银—Hg D.干冰—CO2【答案】A【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选项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选项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相符;C、汞俗称水银,其化学式为Hg,选项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相符;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O2,选项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相符。故选A。11.(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Fe(Cu)向物质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BKCl(MnO2)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CCO2(CO)将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DNaCl(CaCl2)将物质溶于水,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反应,Fe在氢前,Cu在氢后。向Fe(Cu)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铜,不能得到铁,此选项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将KCl(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到MnO2,不能得到KCl,此选项错误;C、CO2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CO是不会燃烧的,另外氧气是一种气体,会引入新杂质氧气,此选项错误;D、将物质溶于水,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CaCl2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此选项正确。故选D。12.(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灭火 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可用作燃料【答案】C【详解】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此选项说法正确;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常作为气体肥料,此选项说法正确;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无此性质与用途,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3.(2021·辽宁铁岭·中考真题)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灭火 B.生产汽水 C.气体肥料 D.供给呼吸【答案】D【详解】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汽水,说法正确;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用于气体肥料,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说法错误;答案:D。14.(2021·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图中溶剂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可以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符合题意;B、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还应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A。15.(2021·北京·中考真题)将CO2通入下列液体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水 B.稀硫酸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答案】D【详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此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不会和稀硫酸发生反应,此选项错误;C、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钠发生反应,此选项错误;D、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此选项正确。故选D。16.(2021·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以下措施不可行的是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答案】C【详解】A、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B、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适量使用,符合题意;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C。17.(2021·吉林·中考真题)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A.用生石灰作发热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答案】C【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可用作发热剂,A正确;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会吸收热量的热,故用于人工降雨,B正确;C、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适合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D、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用于焙制糕点,D正确;故选C。18.(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区分是利用物质形式的不同对物质区分的一种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目的实验操作A区分软水与硬水取等量硬水、软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B区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C区分羊毛与涤纶分别取样,灼烧D区分CO2和N2两种气体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 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取等量硬水、软水,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不符合题意;B、稀硫酸显酸性,pH<7,氢氧化钠显碱性,pH>7,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根据pH值判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无此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氮气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无法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D。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4原子的构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的的发现,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7碱及其性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的碱,碱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3燃烧与灭火(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