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鲁教版)
- 考点14化石燃料的利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17碱及其性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19海洋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20常见的金属材料(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23化学与材料研制(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考点18溶液的酸碱性(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8溶液的酸碱性(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与生命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目标
1.掌握用酸碱指示剂区分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2.理解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掌握PH试纸的用法;
3.知道常见物质的PH,了解PH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指示剂
某些物质遇到酸或碱时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化学式把这类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2.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注意: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显碱性的溶液也不一定是碱溶液。
(2)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3)石蕊试纸
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二、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常用PH来表示。
1.PH与溶液酸碱性:
pH 7 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 强 。
pH =7 ,溶液显 中性 。用 PH试纸 可以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2.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在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 玻璃棒 蘸取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 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注意:(1)溶液的pH一般在0~14之间;
(2)pH=0时溶液呈酸性。
(3)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PH,测出的数值为整数。
(4)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时,不可以将PH试纸润湿,以免造成误差。
3.改变溶液PH值的方法:
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
加碱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PH值大于7。
向碱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
加酸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PH值小于7。
4.常见物质的PH
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食醋呈酸性,食盐水呈中性,肥皂水呈碱性,牙膏呈碱性,洁厕精呈酸性,洗洁精呈碱性,酸奶呈酸性,水呈中性。
三、PH与生命活动
(1)人体的生理活动要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
人体内的血液呈碱性,胃液呈酸性。在人群拥挤的室内待的时间太长,人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使血液pH降低(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
(2)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环境也要求一定的pH范围。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镁粉
B.向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向盛有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
D.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
【答案】B
【详解】
A、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镁粉,这时盐酸的量是少量,而添加的金属是过量的,故而最后生成的氢气质量取决于盐酸的量,最后氢气质量应该相同,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值大于7,它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所以当向稀盐酸中逐滴滴加NaOH时,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为7,继续滴加NaOH至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符合题意;
C、氯化钠的量是一定量的,沉淀质量应该在一段直线上升后达到顶峰继而保持不变,沉淀质量不可能一直上升,不符合题意;
D、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可以继续溶解,达到饱和后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上升继而保持不变,而不是一直维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D.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D
【详解】
A、高温煅烧石灰石能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时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后来不再改变,不会减少至零,故选项错误;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反应前分子个数为3,反应后分子个数为2,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反应开始时,硫酸少量,铁粉和锌粉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待硫酸足量时,铁产生的氢气多,铁消耗硫酸的质量大;故选项错误;
D、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先溶解,溶液质量增加,待溶液饱和后,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详解】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等虽然含有碳元素,由于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所以仍归为无机物,推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会生成铁的单质,由于反应前没有单质参加,不属于置换反应,推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由于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推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是一种好习惯,某同学总结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B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t1℃时,15g甲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得到65g溶液
C.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D
【详解】
A、t1℃时,溶解度:乙>甲,故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15g甲加入50g水,只能溶解10g,充分溶解得到50g+10g=60g溶液,不符合题意;
C、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2℃时,溶解度:甲=乙,故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③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④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图像问题。
【详解】
A、金属锌和铁跟足量的酸反应,因为金属少量,所以按照金属的量来算氢气的质量,根据方程式: 可知,相同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量,铁粉产生的量要比锌多,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所以质量前后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密闭容器内,开始固体的质量是红磷的质量,随着反应进行,红磷和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质量增加,故C符合题意;
D、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水的质量,使溶剂的质量减小,同时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会使饱和氢氧化钙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要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1·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都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D.在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答案】C
【详解】
A、根据图中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使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使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应采用升温结晶的方法,选项A不正确;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溶解度相等,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否则不一定相等,选项B不正确;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溶解度越大,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因此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选项C正确;
D、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质量为75g,选项D不正确。故选C。
8.(2021·山东泰安·中考真题)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图A是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图B是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
C.图C是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图D是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答案】D
【详解】
A、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纵坐标不可能从0开始,故选项图象错误,不符合题意。
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镁、铁分别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1·山东泰安·中考真题)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进行探究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当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时,才可探究出该条件对实验是否有影响。A、所给两种物质,应该一种物质具有可燃性,一种物质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B、必须溶质相同,溶剂不相同,或溶质不相同,溶剂相同,不符合题意;C、左边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可探究出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符合题意;D、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锌、铁的状态相同、质量相同,所用盐酸的浓度相同、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2021·山东·经济开发区疃里镇新中学二模)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
B.除去B固体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
C.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
D.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
【答案】C
【详解】
A、阴影区域处在A和C溶解度曲线上方,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饱和状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除去B固体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1℃时A溶解度是20g,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能够溶解40g,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不能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是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2021·山东冠县·一模)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答案】C
【详解】
A、由于在t1℃时,A的溶解度是30g,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0克A,则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15克A,即在t1℃时,A的65克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克,故A正确;
B、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B正确;
C、由于在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但是由于两者是否处于饱和状态无法确定,所以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故C错误;
D、由于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应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故D正确;
故选:C。
12.(2021·山东滨城·二模)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乙溶液不一定饱和
B.图2两溶液降温至30℃时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C.图3中N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
D.若甲晶体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B
【详解】
A、图1中乙溶液中没有固体,此时有两种情况①恰好饱和、②不饱和,故乙溶液不一定饱和,正确;
B、20℃时甲有部分晶体没有溶解,图2两溶液降温至30℃时,甲有可能会析出晶体,错误;
C、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甲有部分晶体没有溶解,说明此时甲溶解度小于乙,结合溶解度曲线可知,N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正确;
D、由C分析可知,甲物质溶解度曲线为M,受温度影响较大,若甲晶体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B。
13.(2021·山东高青·一模)下图是硝酸钾、氯化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查出0-60℃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B.可以判断两种物质的溶解性
C.可以比较50℃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D.可以判断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详解】
A.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0-60℃两种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正确;
B. 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两种物质的溶解性,正确;
C. 通过5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比较50℃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正确;
D. 溶解度属于物质物理性质,故不可以判断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故选D。
14.(2021·山东·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一模)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答案】D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是2:1,不是质量比,故错误;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应该从0开始,再上升,最后不变,故错误;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应该从0开始,再上升,最后不变,故错误;
D、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其中含有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则起点在0往上,再加入硝酸钾固体后,溶质会溶解一部分,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达到饱和以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5.(2021·山东茌平·一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伴随着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则NH4Cl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答案】B
【详解】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伴随着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虽伴随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此选项表述正确;
C、饱和溶液是指在某温度下不能继续溶液该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该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Cl中虽然没有金属离子,但也属于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B。
16.(2021·山东茌平·二模)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液中最多可以含有两种溶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不发生变化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硫酸钾
【答案】B
【详解】
A、一种溶液中可以含有任意多种溶质,溶剂只能有一种,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C、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可能发生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错误;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硫酸钾。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影响该溶液溶解其他物质,错误。
故选B。
17.(2021·山东莱芜·三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故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故此在医疗上常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答案】B
【详解】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正确。
C、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医疗上不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错误。
D、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但汽油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错误。
故选:B。
18.(2021·山东莱芜·三模)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纯净水、干冰、氧化铁
B.混合物:纯净空气、牛奶、铝合金
C.溶液:纯净盐酸、生理盐水、茅台酒
D.有机物:蔗糖、蛋白质酶、碳酸钠
【答案】D
【详解】
A、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水、二氧化碳、氧化铁均属于氧化物,正确;
B、混合物是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铝合金属于混合物,均属于混合物,正确;
C、纯净盐酸、生理盐水、茅台酒均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正确;
D、蔗糖、蛋白质酶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碳酸钠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是无机物,错误。
故选:D。
物质
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红色
蓝色
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
红色
无色
编号
A
B
C
D
实验
装置
实验
目的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比较Zn和Fe的
金属活动性强弱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7碱及其性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的碱,碱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3燃烧与灭火(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0氧气(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