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02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02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02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021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021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021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021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6021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共33页。
9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家国情怀 责任担当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战争有关 至诚的爱国情怀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忽闻平叛捷报的狂喜之情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 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 肃敦煌西北。③[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 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王昌龄(约698—757),盛唐边塞诗人。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 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汜水尉,谪 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 夏,安史之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结局很悲惨。国家不幸诗家幸,诗人不幸文章幸。其诗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 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抒情、 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诗歌创作中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 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 称为为“七绝圣手”。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 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 肃敦煌西北。③[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 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试着前两句的意思?读完后,你看到了怎 样的景色,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 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 瞰,一个概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试着结合注释,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诗句 中作者又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的感受是什么?金甲尽管磨穿,戍边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 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 豪壮的誓言。壮哉!在疏通诗意、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资料想一想:诗人 写这首诗究竟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呢?资料一俞陛云《诗境浅说》:黄沙百战,虽金甲都穿,誓不与骄虏共戴三光, 胜概英风,可谓烈士矣!资料二黄叔灿《唐诗笺注》:玉关在望,生入无由,青海雪山,黄沙百战, 悲从军之多苦,冀克敌以何年。“不破楼兰终不还”,愤激之词也。资料三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写思归之情而曰“不破楼兰终不还”,用 一“终”字而使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 着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诗人之本意矣。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 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 肃敦煌西北。③[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 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我们赞成豪言说——悲中有壮志。这表现的正是战 士们一种马革裹尸、誓与大唐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和忘我 的牺牲精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后两句这种直接的抒情,正需 要有前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 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正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 优点,这也是本篇中的艺术魅力所在。家庭作业: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众说纷纭,有人说展示了一种豁达, 有人说表达了一种哀怨,也有人认为这两句含有讽刺之意, “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明代杨慎《升 庵诗话》)。你赞同那一种说法呢?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 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说说吧。生活环境恶劣和内心孤独以及马革裹尸、誓与大唐共存亡的坚强 决心和忘我的牺牲精神秋夜的黎明,推开篱笆门感到一丝凉意,心中有感,作诗抒怀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代表作:《示儿》《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请你结合课下注释,试着说一说,这首诗大致的意思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试着说说前两句的意思?读完后,你看到了怎样 的景色,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诗的前两句要是与后两句结合起来理解,就 会更有力地显示出诗人盼望恢复祖国山河的焦灼 心情,从而使得前两句对“三万里河”“五千仞 岳”的描写成为一种典型环境。而这种典型环境正是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 神的闪耀,其中也包孕着对南宋朝廷偏安妥协的 严厉斥责。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 下后两句的画面,把自己的理 解和想象加入进去。这一群群遗民,被金兵践踏。 老人、妇女、孩子相继倒下,哀鸿遍 野,生民涂炭。何等悲惨!在疏通诗意、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结合背景资 料想一想:诗人写这首诗究竟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呢?背景资料 诗人是希望、失望终不绝望本诗作于公元1192 年( 宋光宗绍熙三年) 的秋天, 陆游当时在山阴( 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 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 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 虽值初秋, 暑威仍厉, 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 他步出篱门, 心头枨触, 成此二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请你结合课下注释,试着说 一说这首诗大致的意思,并谈一 谈自己读完古诗后的感受?生平第一首快诗资料一这首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年杜甫52岁。那时,持 续了7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杜甫这位饱经战乱的诗人正流落 在四川。他听到战乱结束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自己的家 乡。资料二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 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 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 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 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 林则徐有关爱国的诗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立春日感怀》满江红怒发冲冠, 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 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 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宋·岳飞谢谢观看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