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阶段综合测评 2 (第三章) 课时作业 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阶段综合测评 2 (第三章) 课时作业 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页
    阶段综合测评 2 (第三章) 课时作业 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页
    阶段综合测评 2 (第三章) 课时作业 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阶段综合测评 2 (第三章) 课时作业 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阶段综合测评 2 (第三章) 课时作业 2020-2021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共17页。
    阶段综合测评(二) (第三章)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体进行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伴随着ATP合成的是(  )
    A.肌肉能量增加  B.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乳酸再生成葡萄糖 D.丙酮酸被分解形成CO2
    D [肌肉能量增加伴随着ATP的水解,A错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需要消耗能量,伴随着ATP的水解,B错误;乳酸再生成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伴随着ATP的水解,C错误;人体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被分解形成CO2,释放能量并合成ATP,D正确。]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B.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溶胶中都能产生ATP
    C.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平均每摩尔葡萄糖生成的ATP量与安静时相等
    D.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
    D [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腺苷酸分子和三个磷酸分子,A错误;叶绿体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B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通过厌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能较少,C错误;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D正确。]
    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 [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本尼迪特试剂来检测还原糖的产生,B错误;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氯化铁溶液作为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而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C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0左右,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4.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为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C.无论进行需氧呼吸还是厌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
    C [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能进行需氧呼吸或者厌氧呼吸;A错误;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则证明酵母菌产生了二氧化碳,B错误;无论进行需氧呼吸还是厌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C正确;酵母菌发酵时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D错误。]
    5.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既有水参与,又有水产生
    B.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可能发生①→③的过程
    C.①②③过程中都需要酶参与,都有能量释放
    D.在剧烈运动中,人体细胞主要通过③过程获得能量
    A [②过程中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参与,第三阶段的产物是水,A正确; 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需氧呼吸或产酒精的厌氧呼吸,所以不可能发生①→③的过程,B错误; ①②③过程中都需要酶参与,由于③过程是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不释放能量,C错误; 剧烈运动中,人体细胞主要通过需氧呼吸提供能量,即①②过程,D错误。 ]
    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糖都可以直接经细胞呼吸氧化分解
    B.细胞呼吸产生的[H]最终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C.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合成少量ATP
    D.厌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或乳酸分子中仍然含有大量的化学能
    D [纤维素属于糖类,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但不是能源物质,不能直接经细胞呼吸氧化分解,A错误;需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都与O2结合生成水,而厌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不与O2结合,B错误;细胞的厌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合成少量的ATP,而在第二阶段没有ATP的生成,C错误;厌氧呼吸只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化学能没有释放出来,而是存留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分子中,D正确。]
    7.关于需氧呼吸的特点(与厌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多种酶参与  B.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释放二氧化碳 D.生成大量ATP
    B [需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厌氧呼吸是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故B正确,ACD错误。]
    8.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酶与双缩脲试剂都能发生紫色反应
    B.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C.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A [少数酶是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正确;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D正确。]
    9.下图是关于物质 A 和物质 B 对某种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底物浓度不能改变酶催化活性
    B.物质 B 的结构可能与底物相似
    C.在 ab 范围内,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 A 对该种酶的影响
    D.在 ab 范围内,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 B 对该种酶的影响
    C [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pH等条件有关,与底物浓度无关,A正确;加入物质B,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降低,可能是物质B与底物结构相似,竞争与酶的结合,B正确;由图可知,在 ab 范围内,底物浓度较低时,物质A同样可以提高酶活性,C错误;底物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只加酶的曲线与加酶和物质B的曲线重叠,说明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D正确。]
    10.下列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只能在细胞器中完成的是(  )
    A.乳酸的生成   B.ATP的生成
    C.丙酮酸的生成 D.CO2的生成
    D [乳酸是人体厌氧呼吸的产物,发生在细胞溶胶中,A错误;人体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B错误;丙酮酸是在细胞溶胶中产生的,C错误;人体细胞只有需氧呼吸第二阶段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发生在线粒体中,D正确。]
    11.如图为某同学在其他条件最适宜的情况下,研究pH对两种酶的活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B.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
    C.导致A1、A6酶活性变化的原因不同
    D.适当升高温度,B1和B2一定变小,但对应的pH一定不变
    D [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A错误;由图可知,酶①最适pH乙>丙,且均低于最适温度,故所处的温度为甲>乙>丙,适当提高甲试管的温度,反应速度加快,但A点取决于底物的多少,不会移动。(2)淀粉能够水解,但水解速率要远小于酶水解,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原因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3)通过分析图示可知,ATP酶复合体可以控制H+进出细胞,且将H+的势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故ATP酶复合体的存在说明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的功能。图中H+从B侧运输到A侧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载体,故其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4)GTP与ATP类似,GTP与GDP容易相互转化的原因是远离鸟苷(G)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和形成。
    答案:(1)大于 不移动 (2)高效性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易化扩散 (4)远离鸟苷 (G)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和形成
    28.(10分)图1表示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c表示相关反应阶段,甲、乙表示相应物质。图2表示某装置中氧浓度对小麦种子CO2 释放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甲表示________________,物质乙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 1 中 a、b、c 所代表的反应阶段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A 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A点位置高低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氧气量应该调节到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图2中B点以后,CO2 释放量增加,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分析可知,c表示需氧呼吸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产生的物质甲表示H2O,b表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产生的物质乙表示CO2。在需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即图1中的c,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2)图2中A 点时,氧浓度为0,小麦种子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影响厌氧呼吸程度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酶活性的大小,而影响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3)分析图2,在氧浓度为5%时,CO2释放的相对值最低,说明此时细胞呼吸程度最低,有机物消耗得最慢,因此,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氧气量应该调节到图2中的B点所对应的浓度。图2中B点以后,CO2 释放量增加,主要原因是O2浓度上升,需氧呼吸加快。
    答案:(1)H2O CO2 c 线粒体内膜
    (2)细胞溶胶 温度 (3)B O2浓度上升,需氧呼吸加快
    29.(10分)如图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某生态林中植物甲和植物乙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点时,植物乙CO2的固定速率________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植物甲CO2的固定速率。植物乙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强为1 200 lx ~ 2 400 lx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将一定量的植物甲的叶片放入密闭容器,在适宜温度下给予1 000 lx的光照,容器内CO2浓度变化情况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干分析已知,C点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相等;由于乙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甲,所以乙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甲,即植物乙CO2的固定速率小于植物甲CO2的固定速率。图中可以看出乙与横坐标的交点较低,所以植物乙光补偿点低,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存。(2)光强为1 200 lx~2 400 lx时,植物乙的光合速率基本不变,说明与光照强度无关,可能与温度、二氧化碳浓度、酶的浓度、色素的含量等因素有关。
    (3)据图分析可知,1 000 lx强度下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即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在密闭容器内,植物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使容器内CO2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降低,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容器内CO2浓度不变。
    答案:(1)小于 植物乙光补偿点较低 (2)CO2浓度、酶的活性(温度)、酶量、色素含量等 (3)先下降,后维持相对稳定
    30.(10分)某科研小组在测定某种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总光合速率时,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的柱状图如图1所示,图2为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碳反应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该实验中光照强度和温度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变量。
    (2)据图1可知,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照下该植物较适合生长在________________ ℃的环境中;在15 ℃时,总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________________倍。
    (3)当温度从5 ℃升至20 ℃时,图2中a、b过程均会加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图2中A、B、C的含量较先受到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1的坐标轴可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用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和呼吸速率(用黑暗中CO2的释放量表示),因此光照强度是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2)植物的生长与净光合速率有关,净光合速率越大,越有利于生长。分析图1可知,在25 ℃光照下吸收的CO2量最多,因此表明该温度下较适合植物生长。在15 ℃黑暗中释放的CO2是1 mg/h,而光照下吸收的CO2是2.5 mg/h,表明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 mg/h和2.5 mg/h。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1 mg/h+2.5 mg/h=3.5(mg/h)。因此总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3.5倍。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过程a和b需要多种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由图1及(2)的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25 ℃,因此从15 ℃升高到25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升高,所以过程a和b均会加速。光照强度由强变弱,会导致光反应减弱,因此ATP和[H]的生成会先受到影响而减少。
    答案:(1)无关、自 (2)25 3.5 (3)温度升高,相应酶活性增加 C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