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页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页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3页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4页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5页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6页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7页
    11.1《谏逐客书》课件30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11.1 谏逐客书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1.1 谏逐客书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格提示,探讨与分享,提示针对具体事件,提示针对特定对象,示例1比喻的艺术,示例2正反的艺术,思考与分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李斯(?~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人 。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轶事典故
    观鼠有感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李斯当小吏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李斯看到厕所里吃大便的老鼠,遇人或狗到厕所来,它们都赶快逃走;但在米仓看到的老鼠,一只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游哉地在米堆中嬉戏交配,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 于是,李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黄犬之叹 李斯与他的二儿子一起上刑场,回头对他的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到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能这样吗?”于是父子相哭,终于被灭三族。这就是“黄犬叹”的典故。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成语:东门黄犬
    学习活动一:完成文言翻译,积累文言知识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准确理解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自主落实字词句,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梳理过程中如遇障碍、疑惑,做好标记。要求学生使用《同步解析与测评》,完成上面的“语言知识梳理”【尽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 2)集中提问:针对这篇文章难懂的字词句,课堂上由学生集中提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相互解答。【学生能够相互解答的尽量让学生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老师才解答】
    学习活动二:逆鳞有术——李斯的劝谏之道
    据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他给秦王上奏,希望秦王能够收回逐客令。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劝谏文往往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特点,具有明确的对象和目的。阅读文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2、秦王在读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后,采纳了此谏议,取消了逐客令,李斯达到了自己劝谏目的,有人说这与他劝谏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有关。请结合文章,从针对具体事件和针对特定对象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学生分组分别从针对具体事件和针对特定对象两个角度进行探讨,并形成小组统一答案。 分小组进行分享与交流,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谏逐客书》是针对具体事件而发,利国利民。《谏逐客书》的针对性,从内容上来说,该文章是针对逐客这一事件而发的,全文紧扣逐客之事以论说其危害。文章的这种处理方式很高明。逐客之事的起因是韩国人郑国劝秦王修筑一条灌溉渠,其目的是企图以浩大的工程耗费秦国的财力,使之不能对外用兵。文章如果就此事进行辩解,显然是不明智的。李斯避开这个起因不谈,只抓住逐客对秦国造成的危害来论说,完全从秦国的利益着眼,这就容易使秦王接受。另外,李斯当时虽然是无辜受牵连,但是他在上书时完全没有言及个人进退,这样完全符合公文的本质要求,即一字一句皆为民生国计着想。本文针对逐客对秦国的不利来论说,正是为国计民生着想的体现。
    《谏逐客书》针对特定对象而发,有的放矢。李斯上书的对象很明确,就是专门给秦王看的。因此,李斯就要去揣摩秦王的想法,迎合秦王的心理需求,否则就很容易碰壁。当时秦王最大愿望是统一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愿望的意见,就难以被他接受;凡是利于实现这一愿望的意见,就容易被他接受。李斯紧紧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文章的灵魂,贯串始终。李斯在论说的一开始便以秦王赢政的祖先通过重用客卿所达到的成就去吸引秦王的注意,接着又把重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然后又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却众庶”从而无敌天下的功业来打动秦王。总之,文章的每个层次都在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的危险。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样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从而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收回逐客令,最终达到上书的目的。
    3、李斯身为臣子,且在被逐之列,而秦王却是高高在上,李斯却能够成功劝谏,除了该谏议本身强烈的针对性之外,还与李斯高超的劝谏技巧紧密相关。结合本文,探究下列各小题。(1)宋代李涂云:“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李斯上秦皇逐客书起句,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文章精义》)此话虽然不无溢美成分,但这个开头的确很好。这个开头好在哪里?请谈谈你的理解。
    文章一开头便提出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给人以明快之感。观点明确,但语气委婉。他对秦王下逐客令的前后因由只字未提,只是对“逐客”发表看法,“窃以为”用自谦、商量的口气,措辞婉转,十分注意讽谏策略。明明是秦王下的逐客令,却把逐客的错误归之于“吏”,“臣闻吏议逐客”,针对官吏的议论发表看法,避免将批评的矛头直接指向秦王,让秦王有回旋的余地,便于收回成命。
    (2)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文语言艺术进行赏析,可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等形式加以呈现。提示:可从“对比的艺术”“比喻的艺术”“正反的艺术”“类比的艺术”等角度进行赏析。
    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对本文的语言进行赏析,形成答案。 课堂分享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如: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且多种多样。以第二段为例:第一层以珠宝等物为喻设问作结,第二层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第三层以音乐为喻进行对比。设喻丰富蕴藉,写法灵活多变,运笔酣畅淋漓。
    又如:多处运用比喻论证。如: ①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论证秦王对取人应该抱有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文中写道:“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适观而已矣”,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屏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人。 ②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论证“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 ③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论证逐客是“资敌国”“业诸侯”“益仇”的愚蠢行为,既形象生动又具有说服力。 这些比喻论证,比喻生动,说理深刻,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李斯的目的是劝说秦王收回逐客令,但尴尬的是李斯自己作为客卿也在被驱逐之列,上疏劝谏难免会有保位护己之嫌,从而降低劝谏的说服力。阅读文章,仔细体会李斯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相互讨论,探究李斯解决嫌疑的方法。 学生课堂分享,各自交流。
    李斯作为客卿的身份较为尴尬,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立场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李斯避实就虚,一方面巧妙回避谈论与自己身份对立的秦国宗室贵族,另一方面又对客卿的危害闭口不谈,既不为之辩护,也不指其危害,好似置身于这场宗室贵族与客卿的斗争之外,成了一位客观中立者,其观点也就更容易被秦王所采纳。
    李斯 开篇立足“吏议”,只说“吏议”而不说“君断”,有意将“失误”推到“吏议”上,既避开了一层锋芒,又没有将矛头对准秦王,消除对方的警惕和戒备之心。
    课堂练习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遂散六国之从 B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C .而陛下说之,何也 D .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民以殷盛 殷:富足 B .功施到今 施:施加 C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让:辞让,拒绝 D .则是宛珠之簪、傅现之珥 傅:附着,加上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西取由余于戎 A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B .故能明其德 C .蚕食诸侯 D .却宾客以业诸侯
    4、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B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C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D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B .东得百里奚于宛 C .迎蹇叔于宋 D .不产于秦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与“表”性质类似。 B .丹青: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C .陛下:当臣子与帝王谈话时,不可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 D .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教学演示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教学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活动一,活动二,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名作状在西边,招徕招致招揽,生出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授课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评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