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
考点04光现象(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4光现象(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最大的天然光源,烛光或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2.光线: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是客观存在的,而光线是为了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而构建的一种物理模型,同磁感线一样,并不存在。
3.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激光准直等。
4.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5.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
考点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某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发生反射,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定律内容: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异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光的反射定律图示:
(3)光的反射定律理解:①光的反射现象中,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对应的反射光线。②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等于0度,反射角也等于0度。③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两种反射现象对比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
1.原理: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图中S′处射来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虚像。
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图可知:反射光线、入射点和虚像点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经常用来进行相关的作图。
2.实像与虚像对比
3.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成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是虚像。或: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平面镜成像特点理解:①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图形。②当我们靠近平面镜时,会感觉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大,这是由于这一过程中像的视角变大的缘故,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
6.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拓展:
(1)在暗室中进行实验的原因:环境较暗,像相对就明亮些。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这样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另一侧的蜡烛。
(3)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原因:方便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4)让未点燃的蜡烛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虚像。
(5)未点燃的蜡烛不能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6)用烛焰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烛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观察。
(7)在虚像处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断成像的虚实。
(8)方格纸(或直尺)的用途:更好的比较像和虚像的到平面镜的的距离。
(9)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有两个距离很近的虚像的原因:玻璃板前后两个侧面各成了一个像。
(10)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的原因: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成的像距离近,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像。
(11)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考点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1)内容: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④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 光的折射规律图示:
3.光的折射现象:池底变浅。
(1)原理:从池底A点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从A′点射来的,A′点就是A点的变高(填“高”或“低”)的虚像。
(2)规律:在折射成像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点和像点在同一直线上,这一规律经常用来进行相关的作图。
4.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①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描述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时而引入的“辅助线”,它既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又与反射面(界面)垂直,在光路作图时,箭头(表示传播方向)、实线、虚线要清楚区分开来;②发生光的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③光线发生折射时,在介质表面处,光线还会发生反射。
考点五: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
1.光的色散定义: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把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光。
4.把被三棱镜分解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
5.红外线:光谱中在红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称为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热作用越强。
6.紫外线:光谱中紫色光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作用是杀菌、防伪等。生活中要合理利用紫外线,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益于身体健康,又要防止紫外线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德阳的清晨风景如画,旌湖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的高楼在水中呈现出清晰的倒影,一群红嘴鸥欢快地从湖中捕捉食物。对这些场景的形成解释正确的是( )
A.岸边高楼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路上的行人能看见红嘴鸥,是因为红嘴鸥是光源
C.红嘴鸥看见水中的“食物”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了光的色散形成的
【答案】C
【详解】
A.高楼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路上的行人能看见红嘴鸥,是因为红嘴鸥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红嘴鸥自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红嘴鸥看见水中的“食物”,是“食物”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湖水被风吹产生水波,水波在光照射下,发生了镜面反射,远看波光粼粼,不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2021·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如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筷子在水中弯折B.山在水中的倒影
C.手的影子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答案】C
【详解】
A.筷子在水中弯折是因为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手的影子形成是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实像B.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成像越大
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D.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作成的
【答案】D
【详解】
A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故AC错误;
B.平面镜成等大的像,不管物体靠近还是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D.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象,故D正确。
故选D。
4.(2021·辽宁辽宁·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对着镜子画脸谱B.利用太阳灶烧水
C.渔民看到水中的鱼D.小孔成像
【答案】C
【详解】
A.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太阳灶烧水,是利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渔民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在水里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就看到了鱼,故是光的折射,故C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A.3∶00B.3∶30C.9∶00D.9∶30
【答案】A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9∶00,则实际时间
12∶00-9∶00=3∶00
故选A。
6.(2021·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 )
A.逐渐变大,逐渐靠近平面镜B.逐渐变大,逐渐远离平面镜
C.大小不变,逐渐靠近平面镜D.大小不变,逐渐远离平面镜
【答案】C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大小不变,由于演员靠近平面镜他的像也会逐渐靠近平面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1·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筷子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
【答案】A
【详解】
A.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的筷子像是被“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下图是小红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关于这次视力测量说法正确的是 ( )
A.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下
B.视力表中开口指向纸外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指向纸内
C.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6m
D.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3m
【答案】C
【详解】
AB.平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的虚像,物像相当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也向上;视力表中开口指向纸外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也向外,故AB错误;
CD.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由图知,小红到平面镜距离2.2m,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
5m-2.2m=2.8m
视力表到平面镜距离也为2.8m,L的大小应该是
2.8m-2.2m=0.6m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2021·湖北荆门·中考真题)小明在湖边树萌下乘凉,观察到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
B.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茂密树林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答案】B
【详解】
A.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故A错误;
B.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茂密树林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湖面是平面镜,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10.(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图示应用或自然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汽车的观后镜B.神奇的验钞机
C.树荫下的光斑D.雨后的彩虹
【答案】C
【详解】
A.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验钞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列图示的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筷子在水面处“断”了
B.小孔成像
C.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D.山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B
【详解】
A.筷子在水面处“断”了,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属于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4月30日,桂林出现日晕天象奇观如图所示,其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都属于( )
A.光的色散B.平面镜成像
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A
【详解】
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空中,穿过了漂浮在大气中的水雾,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所以也是光的色散。
故选A。
13.(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雨后的彩虹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答案】B
【详解】
A.雨后的彩虹是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故A不符合题意;
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如图是小天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D.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B
【详解】
A.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研究,安装一个硬纸板后,我们就可以在硬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路径,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图甲中∠EON是入射角,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将纸板沿ON向后翻转,则看不到反射光线,故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让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1·湖北黄石·中考真题)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渔民叉鱼
C.潜望镜
D.古人日晷计时
【答案】B
【详解】
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叉鱼时,要把叉对准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中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古人日晷计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特点
射到物体表面为平整光滑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射到物体表面为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传播
条件
反射面平整光滑
反射面凹凸不平
光路图
能否成像
可成虚像
不能成像
应用
平静的水面、平面镜
电影银幕
相同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实像
虚像
形成
实际光线会聚
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
承接
能用光屏承接
不能用光屏承接
画法
用实线表示
用虚线表示
观察
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2 光现象(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光的直线传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8压强(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度,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