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word版 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7636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word版 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7636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word版 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7636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word版 含答案),共6页。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检测题一、选择题 1.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新常态,“老虎”“苍蝇”一起打,“天网”行动追回外逃腐败分子800多名,问题高官纷纷落马。这主要体现了( )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 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2.青少年要踏着青春的节拍健康的成长,就要拒绝违法,远离犯罪。因此,我们要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②防微杜渐③可以不知法,但不可以违法④拒绝不良诱惑,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句话告诉我们( )A. 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B. 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C. 要自觉学法、守法,成为执法者D. 法律仅是用来打击犯罪的4.某校八年级学生大海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王某等人手持凶器拦截本校学生要钱,遂上前制止,却遭到王某等人的围攻。大海见他们人多势众,便假装胆怯躲开,然后迅速到附近拨打110电话报警。大海的行为是( )A. 制止违法犯罪的唯一手段B. 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C. 缺乏见义勇为精神的表现D.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实施的正当防卫5.乌鲁木齐-重庆-南京的MU2836航班因两次大雾延误,旅客蔡某情绪激动,将做解释工作的刘某打伤,逃离现场。警方抓获蔡某后,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十天并处500元罚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②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③航班延误,消费者维权是正当的④树立法治观念,依法维权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6.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这样规定是因为( )A. 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B. 维护良好秩序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C. 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D. 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法律7.放学后,在离校门口不远的地方,小明看见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人把本班同学张华四面围住,准备动后打人。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最佳做法是( )A. 迅速召集本班男生,与这几个青年人搏斗,不让张华同学吃亏B. 不予理睬,张华得罪了别人,他就应当自己承担责任C. 及时报告学校的老师或拨打“110”报警D. 为了保护本班同学,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独自同这些不法青年人拼死到底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B.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C. 法律是公安行为规范D.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法律意义上讲,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 有小偷小摸的人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B. 不良行为都会发展为违法犯罪C. 只要自己不犯错误,用不着学习法律D. 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10.一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读初中的独生子各科成绩必须在全班前五名,并严禁儿子看电视、看其它书籍和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儿子因达不到家长的这一要求,经常受到家长的体罚。这位家长的行为( )A. 正确履行了家庭保护的义务B. 违反了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C. 只受道德的谴责D. 受法律保护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做好一件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②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③没有法律的强制,人们可以照样遵循社会公共生活④没有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就没有社会公共生活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D. ①④12.在教室上课,如果自由进出教室、随便交头接耳,就无法正常上课;过十字路口,如果各不相让、争抢阻挡,就会挤成一团,谁也别想顺利通过。所以说( )A. 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唯一规则B. 遵守规则对他人有益,对自己有害C.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受法律的约束D.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3.下列选项能体现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 全国人大通过刑法修正案B. 邻居谴责李某不孝敬父母C. 法院判决李某付给父母赡养费D. 学校批评教育违纪学生14.“厌学→逃学→辍学→流落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这警示我们( )①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大错不要犯,犯点儿小错无所谓③要增强法制观念,重视品德修养④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所以要防微杜渐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5.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并下达死刑执行命令,对 “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贪污案件的案犯罗亚平依法执行死刑。这一案例说明( )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法律只对违法分子具有约束力C.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D. 只有犯罪行为才承担法律责任16.2011年9月6日晚,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某驾驶无照宝马在西山华府小区打人,9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布“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查处情况称,对犯罪嫌疑人李某实施收容教养1年的处罚。这说明( )A. 道德在社生活中起不到规范作用B. 社会公共生活不可能有共同的准则C. 我国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D. 在社会生活中,只有他律才能起作用1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引发了人民对反腐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大批贪官纷纷“落马”。这表明( )A. 法律只对惩处腐败行为具有实效B. 社会监督是打击腐败的重要途径C.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D. 法律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18.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可以通过____来协调和调整( )①道德 ②亲情 ③友情 ④法律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9.某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查缴涉及暴力、色情的“口袋书”,以净化图书市场,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一做法属于对未成年人实行( )A. 学校保护B. 社会保护C. 家庭保护D. 司法保护20.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文物古迹和花草树木;开会时,不要高声交谈喧哗;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这表明( )A. 过多的规则会让我们无所适从B. 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C. 纪律约束我们的自由D.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 )A. 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B. 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C. 未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D. 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二、非选择题 22.材料一 封建社会法律由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王或者大臣制定;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制定;社会主义社会法律由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人民议会制定。如中国的法律是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这就是法律的基本精神,即它所代表的利益阶层。材料二 要避免法律和人类社会主客体地位颠倒的情况发生,确立起人的主体地位和对法律制度的深刻反思。因此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不仅要熟记法律制度,还要深谙法律的基本精神,如“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弘扬正气、匡扶正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分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弘扬正气、匡扶正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23.场景一:小明在上课时,悄悄地和同桌说话,被老师发现了,受到了批评。小明心里不服,暗暗想:“我只是和同桌说话,又没有影响其它同学,干嘛要批评我呢?”场景二:星期天,王玲和爸爸准备乘车去外婆家。车站乘车的人很多,大家正在依次上车时,忽然跑来一个小伙子,直往车门挤,还差点将一位老大爷撞倒。很多人说:“挤什么?按顺序上嘛!”小伙子听后,脸一红,低下头到后面排队去了,上车秩序又恢复了正常。场景三:一天,在某中学的校门外,几个社会青年以收“保护费”的名义,勒索同学们的钱物,出手打人,还刺伤了一个学生。学校立即派人制止,并向当地派出所报案。经过调查,公安机关依法拘留了这几个不法青年。公安部门还强化了一些管理措施,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1)上述三个场景分别说明是什么规则在起作用?(2)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24.中学生舒某、刘某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父母不给钱,两人便一同去抢劫出租车司机,最后被判处七年徒刑。上述事实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C 2.B 3.A 4.B 5.B 6.D 7.C 8.C 9.D 10.B 11.D 12.D 13.C 14.C 15.C 16.C 17.C 18.D 19.B 20.D21.A22.(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3)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3.(1)场景一: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在教室、实验室里,还是在学校的其他场所,都要有一定的规则保证我们的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小明受到批评主要是课堂纪律规则在起作用。场景二:促使小伙子排队上车凡事要是靠道德这个规则的力量。场景三:制止几个不法青年的行为、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是依靠法律这个特殊规则实现的。(2)社会生活需要秩序,需要规则。如果没有行为的规则,人们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2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注意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并及时改正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这样,我们才能预防违法犯罪,享受人生的幸福,造福于社会,贡献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