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详解要点 1.能利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水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内水循环及其意义,分析不同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区域认知) 3.能通过水循环实验,分析影响地表径流的主要因素。(地理实践力) 4.结合图文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人地协调观)
详解教材:水的行星(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详解教材:地球上的水体
详解教材:各种水体所占比例
详解教材: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 2/3 以上。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 0.3%。
详解教材:世界淡水资源分布
详解教材:水循环 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2、主要环节: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3、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陆地内循环
详解教材:水循环示意图
详解教材:海陆间循环 广阔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到达地表的降水,一部分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返回大气;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最终汇入海洋;一部分渗入地下,或者成为土壤水,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进入大气中,或者形成地下径流排入江河、湖泊,最终汇入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称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是地表水的主要循环方式。通过这样的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详解教材:陆地内循环 降落到大陆上的水,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由陆地内循环运动而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较少。
详解教材:海上内循环 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洋表面,这就是海上内循环。
详解教材:三种水循环的比较
详解教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2.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4.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 5.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详解教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详解教材:地球各纬度带的水量平衡
详解教材: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
详解教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详解教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详解教材:洪涝灾害 1、概念: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详解教材:洪涝灾害 2、特点: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 3、危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防治措施:
详解教材: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 (1)防洪准备
详解教材: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 (2)洪水应急
详解教材: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 (3)洪水中的救助
详解教材:我国洪涝灾害分布
详解教材: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详解教材: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
知识总结:水循环的类型、特点及意义
知识总结: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 (1)联系的圈层不同。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发生领域不同。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3)过程和环节不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 (4)参与水量不同。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
知识总结: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知识总结:洪灾的防治措施
典例探究: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C.植物蒸腾 D.下渗2.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解题技巧: 第1题,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对;不影响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A、B、C错。第2题,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①对;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对;可能降低江河水位,③错;绿地得到发展,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
答案:1.D 2.A
浙江宁波的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A.物质迁移功能 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C.能量交换功能 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4.“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
【解析】 第3题,“四不用”衣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是水圈物质的迁移,没有体现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 第4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没有改变降水环节、蒸发环节、下渗环节。
答案:3、A 4. C
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解析】 第5题,图示地区为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多洪涝灾害。 第6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可取,但属于非工程性措施。
答案:5.A 6.B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公开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水的行星”,新课探究,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分布次之,供应人类所需淡水,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1 水循环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 这是一份4.1 水循环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共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坎儿井剖面示意图,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影响蒸发的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塑造地球表面形态,今日的坎儿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