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数学(通用版)专题突破—— 几何探究型专题(含答案)学案

    2022年中考数学(通用版)专题突破—— 几何探究型专题(含答案)学案第1页
    2022年中考数学(通用版)专题突破—— 几何探究型专题(含答案)学案第2页
    2022年中考数学(通用版)专题突破—— 几何探究型专题(含答案)学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数学(通用版)专题突破—— 几何探究型专题(含答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数学(通用版)专题突破—— 几何探究型专题(含答案)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变换型探究题,动点探究题,类比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突破
    ——几何探究型专题
    一、变换型探究题
    变换型探究题以具体的几何图形为背景,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等把图形的有关性质和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看作是在变化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之中,要求对变换过程中这些性质及关系进行探究.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发现或添加辅助线构造特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来计算.
    例1 (2021•成都)在矩形ABCD的边CD上取一点E,将△BCE沿BE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边AD上的点F处.
    (1)如图1,若BC=2AB,求∠CBE的度数;
    (2)如图2,当AB=5,且AF•DF=10时,求BC的长;
    (3)如图3,延长EF,与∠ABF的平分线交于点M,BM交AD于点N,当NF=AN+FD时,求的值.

    图1 图2 图3
    (2)证△FAB∽△ED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合已知条件可求得DE,由勾股定理可求出DF,进而求得AF,然后可求得BC的长;(3)如图3,过点N作NG⊥BF于点G,证△NFG∽△BFA,得,设AN=x,GF=y,则AF=2y,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2x)2+(2y)2=(2x+y)2,解得y=x,进而解决问题.
    解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BF=BC,∠FBE=∠CBE.
    在Rt△ABF中,sin∠AFB==,所以∠AFB=30°.
    因为AD∥BC,所以∠CBF=∠AFB=30°.
    所以∠CBE=∠CBF=15°.
    (2)由折叠的性质,得∠BFE=∠C=90°,FE=CE.
    因为在矩形ABCD中,∠A=∠D=90°,所以∠AFB+∠DFE=90°,∠DEF+∠DFE=90°.所以∠AFB=∠DEF.所以△FAB∽△EDF.所以,即AF•DF=AB•DE.
    因为AF•DF=10,AB=5,所以DE=2.所以FE=CE=DC﹣DE=3.
    所以DF==.所以AF==.
    所以BC=AD=AF+DF=+=.
    (3)过点N作NG⊥BF于点G.
    因为NF=AN+FD,所以NF=AD=BC=BF.
    因为∠NFG=∠BFA,∠NGF=∠A=90°,所以△NFG∽△BFA.所以.
    因为BN平分∠ABF,AN⊥AB,NG⊥BF,所以设AN=NG=x,则AB=BG=2x.
    设GF=y,则AF=2y.
    在Rt△ABF中,AB2+AF2=BF2,所以(2x)2+(2y)2=(2x+y)2.解得y=x.
    所以BF=BG+GF=2x+x=x.所以.
    跟踪训练:
    1.(2021•葫芦岛)在等腰三角形ADC和等腰三角形BEC中,∠ADC=∠BEC=90°,BC<CD,将△BEC绕点C逆时针旋转,连接AB,O为线段AB的中点,连接DO,EO.
    (1)如图①,当点B旋转到边CD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DO与EO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如图②,当点B旋转到边AC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BC=4,CD=,在△BEC绕点C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当∠ACB=6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D的长.

    ① ②
    第1题图
    二、动点探究题
    动点探究题的题设中往往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在线段、射线或弧上运动,解决这类问题要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并分析图形在不同位置时的性质及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例2 (2021•河北)如图4和图5,在△ABC中,AB=AC,BC=8,tanC=.点K在边AC上,点M,N分别在边AB,BC上,且AM=CN=2.点P从点M出发沿折线MB-BN匀速移动,到达点N时停止;点Q在边AC上随点P移动,且始终保持∠APQ=∠B.
    (1)当点P在BC上时,求点P与点A的最短距离;
    (2)若点P在MB上,且PQ将△ABC的面积分成上下4:5两部分时,求MP的长;
    (3)设点P移动的路程为x,当0≤x≤3及3<x≤9时,分别求点P到直线AC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
    (4)在点P处设计并安装一扫描器,按定角∠APQ扫描△APQ区域(含边界),扫描器随点P从M到B再到N共用时36秒.若AK=,请直接写出点K被扫描到的总时长.

    图4 图5
    解析:(1)如图4,过点A作AH⊥BC于点H.
    因为AB=AC,所以BH=CH=BC=4.在Rt△ACH中,AH=CH·tanC=3.
    所以当点P在BC上时,点P与点A的最短距离为3.
    (2)因为∠APQ=∠B,所以PQ∥BC.所以△APQ∽△ABC.因为PQ将△ABC的面积分成上下4:5两部分,所以==.所以=.
    因为AB=AC==5,所以AP=.
    所以MP=AP-AM=-2=.
    (3)当0≤x≤3时,如图6,点P在MB上,过点P作PJ⊥CA交CA的延长线于点J.
    因为PQ∥BC,易得=,∠AQP=∠C.所以=.所以PQ=(x+2).
    因为sin∠AQP=sinC=,所以PJ=PQ•sin∠AQP=(x+2).
    当3<x≤9时,如图7,点P在BN上,过点P作PJ⊥AC于点J.
    同理,得PJ=PC•sinC=(11-x).
    综上,PJ=

    图6 图7
    (4)由题意,得点P的移动速度为=(单位长度/秒).
    当3<x≤9时,设CQ=y.
    易得△ABP∽△PCQ,所以,即.所以y=-(x-7)2+.
    因为-<0,所以当x=7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因为AK=,所以CK=5-=<.
    当y=时,-(x-7)2+=,解得x=或x=.
    所以点K被扫描到的总时长为÷=23(秒).
    跟踪训练:
    2.(2021•临沂)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1,∠ABC=60°,E是边AB上任意一点(端点除外),线段CE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D,CE于点F,G,AE,EF的中点分别为M,N.
    (1)求证:AF=EF;
    (2)求MN+NG的最小值;
    (3)当点E在AB上运动时,∠CEF的大小是否变化?为什么?

    第2题图

    三、类比探究题
    类比探究题是背景简单,但涉及知识广泛的综合性问题,特点是图形变化但结构不变.这类问题可先根据题设条件解决第一问,类比解决下一问,若不能直接类比上一问的结论,要分析条件的变化,寻找不变的特征,大胆猜测、尝试验证.
    例3 (2021•连云港)(1)如图8,P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过点P作EF∥BC,分别交AB,CD于点E,F.若BE=2,PF=6,△AEP的面积为S1,△CFP的面积为S2,则S1+S2=   ;
    (2)如图9,P为▱ABCD内一点(点P不在BD上),E,F,G,H分别为各边的中点.设四边形AEPH的面积为S1,四边形PFCG的面积为S2(其中S2>S1),求△PBD的面积(用含S1,S2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10,P为▱ABCD内一点(点P不在BD上),过点P作EF∥AD,HG∥AB,与各边分别相交于点E,F,G,H.设四边形AEPH的面积为S1,四边形PGCF的面积为S2(其中S2>S1),求△PBD的面积(用含S1,S2的代数式表示);
    (4)如图11,点A,B,C,D把⊙O四等分.请你在圆内选一点P(点P不在AC,BD上),设PB,PC,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为S1,PA,PD,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为S2,△PBD的面积为S3,△PAC的面积为S4,根据你选的点P的位置,直接写出一个含有S1,S2,S3,S4的等式(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图8 图9 图10 图11
    解析:(1)12
    (2)如图9,连接PA,PC.
    在△PAB中,因为E是AB的中点,所以可设S△PAE=S△PBE=a.
    同理,设S△PAH=S△PDH=b,S△PDG=S△PCG=c,S△PCF=S△PBF=d.
    所以S四边形AEPH+S四边形PFCG=a+b+c+d,S四边形PEBF+S四边形PHDG=a+b+c+d.
    所以S四边形AEPH+S四边形PFCG=S四边形PEBF+S四边形PHDG=S1+S2.
    因为S△ABD=S平行四边形ABCD=S1+S2,所以S△PBD=S△ABD-(S1+S△PBE+S△PDH)=S1+S2-(S1+a+S1-a)=S2-S1.
    (3)易得四边形EBGP,四边形HPFD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S四边形EBGP=2S△PEB,S四边形HPFD=2S△PHD.
    所以S△ABD=S平行四边形ABCD=(S1+S2+2S△PEB+2S△PHD)=(S1+S2)+S△PEB+S△PHD.
    所以S△PBD=S△ABD-(S1+S△PEB+S△PHD)=(S2-S1).
    (4)如图11,点P在扇形BOC内,设线段PB,PA,弧AB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为x,线段PC,PD,弧CD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为y.
    根据图形,得S1+x+S4=S1+y+S3,所以x-y=S3-S4.
    根据图形,得S1+S2+x+y=2(S1+x+S4),所以S2-S1=x-y+2S4=S3+S4.
    另外,点P还可在其他扇形中,其余情形同法可得,同学们可自己动手验证.
    如图12,可得结论:S1-S2=S3+S4;
    如图13和图14,可得结论:|S1-S2|=|S3-S4|.

    图12 图13 图14
    跟踪训练:
    3.(2021•达州)(1)[阅读与证明]
    如图①,在正三角形ABC的外角∠CAH内引射线AM,作点C关于AM的对称点E(点E在∠CAH内),连接BE,BE,CE分别交AM于点F,G.
    ①完成证明:因为点E是点C关于AM的对称点,
    所以∠AGE=90°,AE=AC,∠1=∠2.
    因为在正三角形ABC中,∠BAC=60°,AB=AC,
    所以AE=AB.
    所以∠3=∠4.
    在△ABE中,∠1+∠2+60°+∠3+∠4=180°,所以∠1+∠3=   °.
    在△AEG中,∠FEG+∠3+∠1=90°,所以∠FEG=   °.
    ②求证:BF=AF+2FG;
    (2)[类比与探究]
    如图②,把(1)中的“正三角形ABC”改为“正方形ABDC”,其余条件不变.类比探究,可得:
    ①∠FEG=   °;
    ②线段BF,AF,FG之间存在数量关系为   ;
    (3)[归纳与拓展]
    如图③,点A在射线BH上,AB=AC,∠BAC=α(0°<α<180°),在∠CAH内引射线AM,作点C关于AM的对称点E(点E在∠CAH内),连接BE,BE,CE分别交AM于点F,G,则线段BF,AF,FG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① ② ③
    第3题图








    参考答案
    几何探究型专题
    1.解:(1)DO=EO,DO⊥EO.
    (2)仍然成立.
    证明:延长EO至点M,使得OM=OE,连接AM,DM,DE.
    因为O是AB的中点,所以OA=OB.又∠AOM=∠BOE,所以△AOM≌△BOE.所以∠MAO=∠EBO,MA=EB.
    因为△ADC和△B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AD=∠ACD=∠EBC=∠BCE=45°.
    所以∠MAO=∠EBO=135°.所以∠MAD=∠MAO-∠CAD=90°.
    因为∠ECD=∠ACD+∠BCE=90°,所以∠MAD=∠ECD.
    又MA=EB=EC,AD=CD,所以△MAD≌△ECD.所以DM=DE,∠ADM=∠CDE.
    因为∠CDE+∠ADE=90°,所以∠ADM+∠ADE=90°,即∠MDE=90°.
    因为OM=OE,所以DO=ME,OD⊥ME.
    所以DO=EO,DO⊥EO.
    (3)线段OD的长为2或.
    提示:①当点B在AC左侧时,如图①,延长EO至点M,使得OM=OE,连接AM,DM,DE.
    在Rt△BCE中,CE=BC=.
    过点E作EH⊥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H.
    在Rt△CHE中,∠ECH=180°-∠ACD-∠ACB-∠BCE=30°.所以EH=CE=,CH=EH=.
    所以DH=CD+CH=.
    在Rt△DHE中,DE==.
    同(2),得OD=OE,OD⊥OE,即△D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D=DE=.
    ②当点B在AC右侧时,如图②,连接DE,过点E作EH⊥CD于点H.
    同①,得EH=,CH=,所以DH=CD-CH=.在Rt△DHE中,DE==.
    所以OD=DE=2.

    ① ②
    第1题图
    2.解:(1)连接CF,
    因为FG垂直平分CE,所以CF=EF.
    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点A,C关于对角线BD对称.所以AF=CF.
    所以AF=EF.
    (2)连接AC,交BD于点O.
    因为M,N分别是AE,EF的中点,G为CE的中点,所以MN=AF,NG=CF,即MN+NG=
    (AF+CF).
    当点F与点O重合时,AF+CF最小,即此时MN+NG最小.
    因为菱形ABCD的边长为1,∠ABC=60°,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AC=AB=1.
    所以MN+NG的最小值为.
    (3)不变.
    理由:如图,连接CF,延长EF交DC于点H.
    因为∠CFH=∠FCE+∠CEF,∠AFH=∠FAE+∠FEA,所以∠AFC=∠FCE+∠CEF+∠FAE+
    ∠FEA.
    因为点F在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根据菱形的对称性,得∠AFD=∠CFD=∠AFC.
    因为AF=CF=EF,所以∠FAE=∠FEA,∠CEF=∠FCE.
    所以∠AFD=∠FAE+∠ABF=∠FAE+∠CEF.所以∠ABF=∠CEF.
    因为∠ABC=60°,所以∠CEF=∠ABF=30°,为定值.

    第2题图
    3.解:(1)①60 30
    ②证明:如图①,连接CF,在FB上取一点T,使得TF=CF,连接CT.
    因为点C,E关于AM对称,所以AM垂直平分CE.所以∠FCE=∠FEC=30°.所以FC=EF=2FG.所以∠CFT=∠FEC+∠FCE=60°.
    又TF=CF,所以△CFT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FCT=60°=∠ACB,CT=CF.所以∠BCT=∠ACF.
    又CB=CA,所以△BCT≌△ACF.所以BT=AF.
    所以BF=BT+TF=AF+EF=AF+2FG.
    (2)①45
    ②BF=AF+FG
    提示:如图②,连接CF,BC,在FB上取一点T,使得TF=CF,连接CT.
    易得△CGF,△CFT和△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TF=CF=FG,CT=CF,BC=AC.所以.又∠BCT=∠ACF,所以△BCT∽△ACF.
    所以=.所以BT=AF.
    所以BF=BT+TF=AF+FG.
    (3)BF=2AF•sinα+
    提示:如图③,连接CF,BC,在FB上取一点T,使得TF=CF,连接CT.

    因为AB=AC,∠BAC=α,所以=sinα.所以=2sinα.
    因为AB=AC=AE,易得∠BEC=∠BAC=α,EF=.
    因为CF=EF,所以∠FCE=∠FEC=α.所以∠CFT=∠FCE+∠FEC=α.
    同(2),可证得△BCT∽△ACF,所以=2sinα.所以BT=2AF•sinα.
    所以BF=BT+TF=2AF•sinα+.

    ① ② ③
    第3题图


    相关学案

    中考数学专题【 立体几何】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专题【 立体几何】学案,共10页。

    数学中考专题《几何探究——构造辅助圆解决一类动点问题》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中考专题《几何探究——构造辅助圆解决一类动点问题》学案,共5页。

    中考数学专题《几何探究——构造辅助圆解决一类动点问题》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专题《几何探究——构造辅助圆解决一类动点问题》学案,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