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B卷 能力提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展开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B卷 能力提升
1.去除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样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溶液、NaOH溶液、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X,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X中有三种成分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目的只是除去过量的NaOH
C.除杂过程中有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将氯化钠溶液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2.某同学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Mg B.②— C.③— D.④—
3.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而使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探究影响碳酸氢钠晶体产生快慢的因素,结果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序号 | 温度/℃ | 流速(个气泡/秒) | 出现浑浊的时间 |
① | 25 | 5 ~8 | |
② | 40 | 5 ~8 | |
③ | 25 | 10~13 | |
④ | 25 | 2~5 |
A.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①②对比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析出晶体越快
C.③④对比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流速越大,析出晶体越快
D.由上述实验可知,二氧化碳的流速是影响析出晶体快慢的主要因素
4.将足量和依次通入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①;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上述反应过程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C.反应②是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D.上述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5.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CuO | |||
B | ||||
C | MgO | |||
D | HCl |
A.A B.B C.C D.D
6.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几种化肥进行简易鉴别:
取少量固体分别进行实验,如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① | 实验② |
A | 观察固体颜色 | 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
B | 观察固体颜色 | 加入溶液中 |
C | 加入足量水中 | 加入溶液中 |
D | 加入足量水中 | 加入溶液中 |
A.A B.B C.C D.D
7.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8.下列对实验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B.某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某溶液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9.对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B.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0.下列四种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B.
C.
D.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除去中混有的CO,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B.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由到的转化
C.不能在同一种水溶液中共存
D.不加其他试剂,可以一一鉴别溶液、NaOH溶液、溶液和溶液这四种物质
12.有一不纯的Na2CO3样品,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 FeCl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 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8 g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杂质一定有FeCl3和 CaCO3
B.杂质一定没有NaCl
C.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NaCl组成的
D.杂质可能是K2CO3和NaCl组成的
13.物质与水发生类似复分解的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
B.的水解产物是和
C.的水解产物之一是
D.的水解产物是和
14.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的是( )
资料:已知铵盐均易溶于水,在受热的条件下均能分解。
A.反应中为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应先通入二氧化碳
B.反应I得到的另一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作化肥
C.反应II得到的循环使用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D.取过滤所得固体直接低温烘干后,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减少6.2 g,则固体中的质量为16.8 g
15.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和少量不溶于水和酸的杂质,小华同学取该混合物20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100g10.9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滤渣 1g, 则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 )
A.1.8g B.2.7g C.3.6g D.4.5g
16.有两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片,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为碳酸氢钠、铝碳酸镁,服用后均会产生。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比较两种药片中和胃酸(以盐酸代替)的效果。取两份120mL稀盐酸分别与1.0g的两种药片反应,利用pH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溶液的pH变化获得“pH-时间”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用盐酸的pH约为1.0
B.两个实验中盐酸均已经完全反应
C.实验中碳酸氢钠反应消耗的盐酸总质量更少
D.本实验无法比较两个反应产生总质量的多少
17.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多姿多彩。如下图所示,“——”两端的物质相互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Y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3)X的溶液与Y的溶液反应时,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由初中化学知识可知: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即:。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为例):
Ⅰ.写出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 ;
Ⅲ.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即得离子方程式:。
请回答:
(1)如图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与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3的无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19.学习完盐的化学性质以后,同学们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在倾倒过程中观察到烧杯左侧的无色溶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倾倒并经过沉降后,他们对最终烧杯内上层清液中所含有的离子展开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乙:;丙:。
【表达与交流】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__________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离子成分,甲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问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无明显现象,得出自己猜想错误,乙同学猜想正确的结论。请你评价甲的实验及结论__________;在甲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溶液,过滤,向无色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上述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最终,乙同学得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总结与交流】有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中有的步骤是多余的,你认为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0.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 溶液 | 溶液 | 溶液 | 溶液 |
能否反应 | 能 | 不能 | 能 | 能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起现象 | 产生气泡 | 产生白色沉淀 |
(1)判断溶液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________生成。
【提出问题】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过量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分组实验:
组号 | 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 | 用试纸测定实验前后溶液的 | 由1变至9 | 能反应 |
2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不能反应 |
3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 |
| 能反应 |
(2)若开始时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得的稀硫酸的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请你判断第2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4)第3小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向溶液中通入少量,再向其中加入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与发生了反应。
【拓展提升】稀硫酸与溶液不能发生反应,请你设计实验进行证明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与现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钡、氯化钙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碳酸钙沉淀,即滤渣X中有四种成分,A错;滤液中含有杂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B错;该过程中所有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正确;蒸发结晶时,应使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D错。
2.答案:B
解析:镁和硫酸铜(或其他比镁的活动性弱的金属的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A正确;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碱和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得不到硫酸镁,B错误;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C正确;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D正确。
3.答案:D
解析:由①③对比可知,二氧化碳的流速对于析出晶体快慢影响不大,不是主要因素,通过对比①②可以看出温度才是影响析出晶体快慢的主要因素。
4.答案:C
解析:总的化学方程式为,A错误;反应②为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且反应过程中有沉淀生成,可观察到明显现象,B错误,C正确;反应①②中均无元素化合价的改变,D错误。
5.答案:B
解析:此转化图除了要关注甲→乙→丙→丁的转化外还应关注丁→甲的转化。A中氯化亚铁无法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氧化铜,不符合题意。B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中氧化镁无法通过步反应转化为过氧化氢,不符合题意。D中硫酸钡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转化为硫酸,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磷矿粉是灰白色的,而氯化铵和硫酸钾是白色的,首先根据颜色可鉴别出磷矿粉: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时会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所以可通过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方案合理,A不符合题意。氯化铵与硝酸钡溶液不反应,而硫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可用溶液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方案合理,B不符合题意。磷矿粉难溶于水,而氯化铵和硫酸钾都能溶于水,氯化铵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钾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白色沉淀,现象相似,无法鉴别,方案不合理,C符合题意。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钾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案合理,D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A、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能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可用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钡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钡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加入碳酸钠需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过量的钡离子才会被除去,故实验操作步骤为①③④②⑤⑥不会影响形成沉淀和效果,选项A正确;
B、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从而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选项B正确;
C、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颠倒会导致多余的钡离子无法除去,选项C错误;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⑤操作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选项D正确。
故选:C。
8.答案:C
解析: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产生无色气体,A错误;若溶液中存在,也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错误;检验时,加入溶液后还应加入稀硝酸进一步验证,D错误。
9.答案:B
解析:若A是稀硫酸,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如疏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A错误;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正确;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可能是两种沉淀,如:,C错误;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D错误。
10.答案:B
解析: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且的水溶液呈蓝色,故A错误;选项中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B正确;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11.答案:A
解析:A、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引入新杂质。错误, B、中的铁元素为+3价,中的铁为+2价,不能一步转化。正确。C、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所以、NaOH不能在同一种水溶液中共存,正确。D、溶液是蓝色,将硫酸铜溶液加入未知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硫酸溶液。将硫酸溶液加入生成的沉淀中,沉淀完全溶解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不溶解的是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一一鉴别。正确。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氯化铁,设生成4.48 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根据化学方程式 Na2CO3 + 2HCl==2NaCl+CO2↑+H2O,列方程解得;x≈0.8 g, 10.8 g>10.6 g,其中混有的杂质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一定比碳酸钠强,由此可知一定含CaCO3,说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碳酸钙,可能含有碳酸钾和氯化钠。
13.答案:C
解析:NaF与发生的反应为,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A正确;与发生的反应为,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B正确;的水解产物是HCl和,,C错误;与发生的反应为,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D正确。
14.答案:A
解析:A、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度快,所以顺序不能颠倒,故错误;
B、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物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方程式为:,在农业上可用作化肥,故正确;
C、二氧化碳在反应中能循环利用,故正确;
D、取过滤所得固体加热,固体质量减少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x=16.8g,故正确。
15.答案:C
解析: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为20g-1g=19g,设碳酸钠的质量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a,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
故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1.8g+1.8g=3.6g;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前溶液pH=1.0,故所用盐酸的pH约为1.0,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后溶液pH小于7,显酸性,故盐酸没有完全反应,B错误。
C、加入碳酸氢钠的盐酸pH变化幅度较小,故实验中碳酸氢钠反应消耗的盐酸总质量更少,C正确。
D、pH变化不同,药品种类不同,无法比较两个反应产生总质量的多少,D正确。
故选:B。
17.答案:(1)
(2)[或]
(3)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Y会与硫酸、二氧化碳反应,所以Y是碱,X会与硝酸钡、硫酸反应,则X是碳酸盐,X、Y会发生反应,所以X可以是碳酸钠,Y可以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反应②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符合条件的Y的化学式为或。
(3)X的溶液与Y的溶液反应是碳酸盐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18.答案:Ⅰ.
(1)
(2)(合理即可)
(3)D
解析:Ⅰ.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由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离子是和,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在离子方程式的两边分别加上相同的阴离子即可,如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等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3)pH=3的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A中含亚铁离子的溶液显浅绿色,B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中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也不能共存,D中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也都不与氢离子反应,故选D。
19.答案:【表达与交流】丙;和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甲的实验只能说明溶液中不含,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以只能证明甲的猜想错误,而不能证明乙的猜想正确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成红色
【总结与交流】向无色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没有必要向无色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检验
解析:【表达与交流】在溶液中和能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丙猜想不正确。
【实验探究】甲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只能说明溶液中不含,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所以只能证明甲的猜想错误,而不能证明乙的猜想正确;乙同学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溶液,过滤,向无色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和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能证明溶液中含有,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所以没有必要向无色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检测。
20.答案:(1)
(2)偏大
(3)不正确。因为不管反应发生与否,溶液中都存在离子
(4)无明显现象;稀盐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有沉淀生成;另取同样浴液加入酸化的溶液,有沉淀。
解析:【设计实验】(2)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导致所测稀硫酸的pH偏大。
(4)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操作3加入碳酸钾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稀酸反应有气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