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709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709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709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 “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A. 减少雨水下渗 B. 增加地下径流 C. 减少地表蒸发 D. 增加水汽输送2. 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A. “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 “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C. “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 “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答案】1. B 2. D【解析】1. 读图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故选B。2. 读图可知,“快排”模式减少了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导致城市的可用水量减少,破坏了原自然水文环境;“海绵城市” 能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故选D。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5题。3. 水循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4. 下面实现着图中①功能的是A.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5.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了下面哪个环节A.① B.③ C.④ D.⑤【答案】3. D 4. C 5. D【解析】3.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其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辐射能。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故D符合题意,ABC错。故选D。4. 据图可知,图中①为水汽输送,我国夏季吹东南季风,将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而我国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不符合题意,长江为地表径流;故C符合题意,ABD错。故选C。5. 南水北调是把南方河流水调到北方缺水地区,而河流属于地表径流,图中⑤为地表径流,故D符合题意,ABC错。故选D。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图)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 图)。读图完成6~7题。6. 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 B.蒸发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7. 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答案】6. D 7. A【解析】6. 对比a、b图中的同一区域,a图中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大的区域,在b图中水循环某环节增加比重也较高。建设用地增加,下渗量、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D项正确,答案选D。7. 建设用地增加,流域内的汇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气候趋于干旱,洪涝灾害增加,A项正确,B项错误。建设用地使得流水侵蚀作用减弱,C项错误。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会破坏岩层的稳定性,D项错误,答案选A。千泉湖是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边缘沙漠中的淡水湖,因湖区泉眼众多而得名。近年来,湖泊面积扩大至5 000多亩。下图为千泉湖位置及景观图。据此完成8~9题。8. 千泉湖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为A. 大气降水 B. 季节性积雪融水 C. 地下水 D. 冰川融水9. 千泉湖面积的扩大主要是由于A. 夏季风的增强 B. 全球气候变暖C. 冬季积雪增多 D. 植被覆盖增多【答案】8. C 9. B【解析】本题组考查有关水体相互补给的知识点。8. A. 根据材料,该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边缘沙漠中”,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大气降水少,A不对。B. 季节性积雪融水水量较少,且只在春季出现,因此不是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不对。C.根据材料,“因湖区泉眼众多而得名” ,因此湖水是由泉水涌出形成;泉水是指地下水在出露地表形成的,因此,该湖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地下水,C对。D.冰川融水与气温呈正相关,夏季会形成汛期,冬季会出现断流,因此该地湖水不是直接由冰川融水补给;D不对。故选C。9. A. 该地由于远离内陆,且受到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受到夏季风影响,A不对。B.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冰川融水增多,更多地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湖水的水量增加,B正确。C. 该地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因此冬季积雪量较少,因此冬季积雪增多影响不大,C不对。D. 植被生长会耗用水量,植被覆盖率增加短时间内可能会使湖水面积缩小,而不是增加,D不对。故选B。解答此题要注意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高山冰川融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量增加,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水增多,因此可以更多的补给地下水,从而使形成泉水的水量增加。扎龙湿地是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该区域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mm。下图示意扎龙湿地水循环。据此完成10~11题。10. 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A. ①蒸发 B. ②水汽输送 C. ③下渗 D. ④地下径流11. 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入扎龙湿地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湿地生态用水 B. 调蓄湖泊水库水量C. 治理土地的盐碱化 D. 满足农业灌溉需水【答案】10. A 11. A【解析】10. 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下渗,④是地下径流。水循环中下渗和蒸发(植物蒸腾)环节是水平衡支出环节,故BD排除;扎龙湿地是闭流洼地,纬度高(有季节性冻土分布),另外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所以蒸发强烈,下渗弱,沼泽广布,故蒸发是其水循环支出的主要环节。C排除,选A。11.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截取湿地来水),湿地蓄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是湿地的生命,没有水就没有湿地。在湿地的3个主要特性(水文、土壤、植被)中,水文是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和演替的最主要因素,水文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很大,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恶化,丹顶鹤的栖息繁殖地受到了威胁。故中部引嫩(江)干渠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维持湿地生态用水。BCD选项不是主要目的,可排除。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对废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12. 图中芦苇的主要作用是A. 调节气候 B. 美化环境 C. 处理污水 D. 截留雨水13. 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A. 减少下渗 B. 增加水汽输送C. 增加降水 D. 减少地表径流14. 图示循环系统对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A. 增加生物多样性 B. 节约用水 C. 防治大气污染 D. 减轻内涝【答案】12. C 13. A 14. B【解析】12. 据图所示,收集的污水通过芦苇床进入过滤材料层后,经过多层处理进入用户,可见,芦苇的作用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便使废水能够得以再利用,据此分析本题选C。13. 据图所知,该系统是收集废水,利用芦苇床对污水进行景观化处理的过程,经过处理的水被抽出进行再利用,使排放的废水较少或不能渗入地下,减少废水下渗,据此分析本题选A。14. 城市的废水通过净化处理再利用,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城市用水;图示系统主要利用芦苇床净化污水,并没有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图示系统是对废水的收集、处理再利用系统,并不是大气治理装置,故不能治理大气污染,C错;图示系统只是对废水的收集及循环利用,并没有对城市的排水系统改进,故对城市内涝问题改善意义不大,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5)影响下渗。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二、综合题。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见下图)。试分析雨水花园的主要功能。【答案】①通过滞蓄减少雨水外排,削减地表径流;②利用植物截留、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和地表水流;③增强下渗,涵养地下水;④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⑤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解析】雨水花园可以截蓄雨水,增加雨水下渗,减小地表径流,涵养水源,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等。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材料二:图甲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乙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1)说出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3)分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特征对三角洲地区的影响。(4)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原因: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 不利:引发洪涝灾害。(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有河流的补给类型,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因素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相关措施。难度不大,考查知识较为基础,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同时,本题也突出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1)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为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主要为雨水补给;该流域常年最稳定的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因此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2)流量的差异可以从流量的总量大小以及流量的季节变化两方面进行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大于恒河,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在7月份流量最大,而恒河在9月份流量最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出现峰值时间较早,这与流域补给类型有关,结合图中城市的气候统计资料可知,布拉马普特拉河中下游地区受印度西南季风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且雨季时间较长,河流流量较大。同时,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为雅鲁藏布江,在七八月份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因此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大,出现峰值时间早。(3)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加以分析作答。①有利影响方面:河流流量较大,带来泥沙较多,根据材料可知,该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河口处泥沙沉积有利于促进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靠近河流有利于灌溉,并且河流也为三角洲地区提供了水源。②不利影响方面:需要结合该区域的气候特征,该区域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且水系的流域面积广,夏季径流量大,同时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且受海洋的顶托作用,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从水系的角度看,流域内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集水量大,而入海通道较少,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从开源节流等角度分析。首先,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可兴修水库以此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其次,该区域旱季降水少,可合理利用地下水;再次,应提高节水意识,节约利用水资源。另外,该区域河流多国际性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加强区域合作。【点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一般措施:①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②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用水效率与重复利用率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7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口袋书】,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书本抓主干,重原理抓过程,勤归纳会比较,多读图勤考虑,重标准有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30页。
这是一份专题四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14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