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常见的天气系统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常见的天气系统,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2018年11月,江西省部分地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南昌从11月2日到21日,几乎都是阴雨天气,且气温经历起伏变化,降水比往年多。下表是南昌部分日期的天气状况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1. 11月5—9日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对流雨 B.冷锋雨 C.台风雨 D.暖锋雨2. 11月22日天气开始转晴,据材料判断22日之后几天最易出现的现象是A.晴朗大风 B.洪涝灾害 C.浓雾天气 D.霜冻天气3. 2018年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古籍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但对江西人来说,想在11月下旬见到雪有点困难。由此可知A.江西位于江南,不易出现降雪天气B.不同地域物候变化存在差异C.江西冬季比较干旱,不易出现降雪天气D.古人归纳出的规律不科学、不准确【答案】1. B 2. C 3. 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1. 11月5-9日,该地天气由阴转雨再转阴,气温明显下降,风向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是典型的冷空气南下导致的天气,B正确;对流雨是当空气强烈受热时,湿热空气膨胀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雨,多发生在赤道地区,我国的对流雨多见于夏季的午后,该季节为秋末,A错;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11月处于秋末,台风发生的概率较小,且台风过境雨势更大,C错;暖锋过境,气温会升高,D错。故选B。2. 天气转晴后,该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梯度较小,无大风,A错;雨天过去,不会出现洪涝灾害,B错;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天气转晴,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形成浓雾,C正确;天气转晴后,气温高于0℃,不会出现霜冻天气,D错误。故选C。3. 小雪时节,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相对来说,江西纬度偏低,11月气温依然偏高,因此见到下雪有点困难,反映的是不同地域物候变化存在差异,B正确;江西之所以在这个时间段看到下雪有点困难,是因为尚未到隆冬时节,并非江西不易出现降雪,也不是古人归纳的不科学,ACD错误。故选B。华西秋雨是我国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渭河流域和四川盆地等地,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2018年华西秋雨过程中9月10日11时、14时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4. 成都市10日11时到14时天气可能A. 晴转阴雨 B. 气温骤降 C. 秋高气爽 D. 寒风来袭5. 两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天气系统A. 甲处以气流下沉为主 B. 乙处中心气温较低C. 丁气压势力不断增强 D. 丙处为高压系统6. 华西秋雨对我国渭河流域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A. 不利于来年春小麦播种 B. 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C. 使部分农作物品质下降 D. 使农作物病虫害加剧【答案】4. A 5. D 6. C【解析】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4. 从图中可以看出,成都11时等压线稀疏,14时等压线变密集,气压值有所降低,为冷空气南下遇暖空气控制,天气晴转阴,A正确;成都为亚热带地区,此时为初秋,不可能气温骤降和寒风来袭;秋高气爽描述的是晴天。5. 读图可知,甲为低压系统,气流上升为主;乙无法判断高压或低压,气温高低无法判断;丁从11时到14时消失,气压势力减弱;丙为高压系统, D正确。6. 持续性降水影响农作物气温和光照条件,使得农作物收获时间缩短和品质下降,C正确。华西秋雨为秋季持续性低强度降水,有利于水分在土壤中下渗,补充土壤水分有利于缓解春旱,利于小麦生长;并且渭河流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A不对。初秋降温幅度不是很大,严重低温冻害说法错误,B不对。秋季为农作物成熟阶段,病虫害相对较少,不是主要影响,D不对。图2为2019年2月2日08时北美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形势图。据此完成7~9题。7.图示区域最大气压差数值可能为A.20 B.24 C.31 D.328.该日A.甲地降水量可能大于丙地 B.丙地近地面气温大于乙地C.乙地近地面风力大于甲地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丙地9.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A.气温降低,刮风下雪 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C.阴雨连绵,风力加大 D.温度上升,风和日丽【答案】7.C 8. D 9. A 【解析】7. 读图可知,图中气压最大值在1028 -1032百帕之间,气压最小值在1000 - 1004百帕之 间,因此图中气压差值在24 - 32百帕之间,最大差 值可能为31百帕。8.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冷锋过境后,被冷气 团控制,气温低,天气晴朗;乙地位于冷锋过境前, 受暖气团影响,气温较高,天气晴朗;丙地位于暖锋锋前区域,气温较低,且有连续性降水。所以,甲地 气温日较差大,丙地气温日较差较小。9.由于图示时间乙地处于冷锋过境前,被暖气团控制,因此未来几天,冷锋过境,乙地可能产 生阴天、下雪、刮风、降温等天气变化。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0~12题。10. 此时,下列城市中风向为偏南风的是A. 成都 B. 郑州 C. 兰州 D. 广州11. 关于甲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形成于我国的夏季 B. 其形成受云贵高原的影响C. 云南大部分地区阴雨冷湿 D. 该天气系统为快行冷锋12.甲天气系统位置的日变化,描述恰当的是A. 白天向东北移,夜晚向西南移 B. 白天向西南移,夜晚向东北移C. 白天向东南移,夜晚向西北移 D. 全天不移动【答案】10. A 11. B 12. A【解析】10. 根据近地面风向的判断方法(具体见点睛)可知,此时,成都的风向为偏南风,郑州、兰州和广州风向均为偏北风,故选A。11. 根据图中的锋面符号可知,甲天气系统为昆明准静止锋,受云贵高原的影响形成,一般形成于我国的冬季,AD错,B正确;云南所处区域处于暖气团一侧,气温相对较高,并不“冷”,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云南一侧多晴天,C错。故选B。12.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白天大气增温,暖空气势力增强,锋面向东北移动;夜晚大气降温,冷空气势力增强,锋面向西南移动【考点】天气系统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巴黎。下图为气旋中心经过前后,巴黎气压变化情况,此期间巴黎仅在7日出现降水现象。据此完成13~16题。13. 影响该气旋移动方向的气压带、风带是A.副热带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低纬信风带 D.中纬西风带14. 受该气旋控制,巴黎4日的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5. 7日巴黎出现降水的原因是A.温度较高 B.湿度较大C.岀现上升气流 D.出现较大风力16. 下列日期,巴黎风力最大的是A.4日 B.6日 C.7日 D.9日【答案】13. D 14. A 15. C 16. D【解析】本题利用巴黎经历的一次气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图,考查气旋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体现的核心素养是地理实践力。13. 巴黎位于中纬度大陆西海岸,受盛行西风影响显著,符合材料信息“气旋影响巴黎,且自西向东运动”,故D正确。14. 由图可知,气旋气压最低的中心区是于7日前后影响巴黎,故4日巴黎应位于气旋的东侧,由北半球的气旋图可判定为东南风,故A正确。15. 由图可知7日气压最低,说明该日气旋中心影响到巴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凝降水,故C正确。16. 风力大小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由图可知9日单位时间气压变化幅度最大,说明单位距离的气压梯度大,风速最快。故D正确。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要从两个角度记忆,垂直方向气旋上升气流,反气旋下沉,这往往影响天气的阴晴;水平方向的运动用“左右手定则”判断,也可直接利用等压线图判定风向。 二、综合题。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台风常形成在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下图为2018年9月14日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台风大风范围区(1)简述图中H、L两个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2)分析图中台风大风区主要出现在图中阴影区的原因。(3)试预测图中北京市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答案】(1)H天气系统:9月中旬,太阳直射点南移,亚欧大陆北部纬度较高地区(如蒙古高原)气温降低,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系统。L天气系统:9月中旬,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但仍在北半球,距离图示L天气系统所在地区仍较近,该地区纬度较低,仍保持较高的气温,气流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系统。(2)图中阴影区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风力等级高;海洋区域,下垫面摩擦力小。(答出两点即可)(3)冷锋来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增大,可能出现降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1)H为冷高压中心、L为热低压中心,它们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密切相关。H天气系统:9月14日,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移,亚欧大陆北部纬度较高的地区(如蒙古高原)气温迅速降低,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系统。L天气系统:9月14日,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但仍在北半球,该地区纬度较低,距离图示L天气系统所在地区仍较近,仍保持较高的气温,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系统。(2)分析图中台风大风区主要出现在图中阴影区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摩擦力是影响风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图中阴影区等压线密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强,风力等级高;海洋区域,下垫面性质单一,摩擦力小,所以风力大。(3)图中显示冷锋即将来临,冷锋过境时,将会出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增大,可能出现降水。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2019年1月8日T时刻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M是一个半永久性的大气活动中心,多分布在60°N附近,其强度和位置变化对东亚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P是连接亚洲与北美洲的重要航海路线。(1)说明M大气活动中心(阿留申群岛附近)的成因。(2)分析M偏强对东亚天气气候的影响。(3)指出在M影响下的P海域常见的不利航海条件。【答案】(1)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2)M偏强,亚洲高压与M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3)强对流、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解析】(1)来自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北部的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2)M偏强时,即中心的气压值低,亚洲高压与M之间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偏大,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强。冬季冷空气势力强,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寒潮等灾害天气增多。(3)在M影响下,即气旋影响下,P海域常见的不利航海条件有强对流、暴雨、暴雪、大风、浓雾、风暴潮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6 常见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24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 专题四常见天气系统,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3常见天气系统,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