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东亚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709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东亚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709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东亚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7709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东亚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东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东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 6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沙丘中有巨大的凹地,有时充盈淡水,一簇簇不知名的植物顽强生长着,形成片片“迷你绿洲”。随着日本政府的重视,人们开始保护“沙丘”,需要每年整治除去“迷你绿洲”。据此完成1~3题。1. 与鸟取沙丘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 C. 海水沉积 D. 流水沉积2. “迷你绿洲”的出现可以A. 降低风速进而减轻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出现沙暴C.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3. 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其再次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答案】1. C 2.A 3. D【解析】1. 鸟取沙丘属于海岸沙丘,其形成主要是受海水沉积和风力搬运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2. “迷你绿洲”为地表植被,其拦截了风沙流中的沙尘,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对;植被出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携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不易形成沙暴,BCD错。故选A。3. 由题可知,鸟取沙丘中的植被最可能为草地。鸟取沙丘位于日本西海岸,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降雪量大,且纬度较低,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被整治除去的“迷你绿洲”可能于冬季开始恢复。故选D。朝鲜半岛三面环海,水网稠密,植被覆盖率达69.1%。当地时间2018年9月18日到20日,朝(鲜)韩(国)双方领导人在平壤举行年内第三次会晤。据此完成4~5题。4.朝鲜半岛A.地势东高西低 B.平原面积广大C.气候南北差异小 D.河流多注入日本海5.朝韩双方领导人会晤期间A.平壤昼长夜短,且昼长比首尔短 B.平壤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首尔大C.地球的自转速度和公转速度均变快 D.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且向南移动【答案】4. A 5. D【解析】4. 由图可知,朝鲜半岛的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流程较短,说明该半岛地势东高西低,起伏较大,平原面积狭小;朝鲜半岛南部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北部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气候的南北差异大;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故选A。5. 9月18日至20日朝韩双方领导人会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靠近赤道,且向南移动;平壤与首尔均昼长夜短,但平壤的昼长比首尔长;平壤的纬度比首尔高,且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任何时候都是平壤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首尔小;地球自转速度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双方领导人会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故选D。长期以来,首尔一直是韩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21世纪初期,韩国近25%的人口聚集在仅占国土面积0.6%的首尔。2003年,韩国国会决定将总理办公室等国家机关迁往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的世宗市形成行政首都,预计到2030年,世宗市人口将达到50万。读图,完成6~8题。6.韩国将行政首都迁至世宗市的主要原因是首尔市A.位置偏僻,对内沟通不便 B.面积狭小,不易扩大规模C.历史悠久,资源消耗严重 D.职能众多,城市负荷过重7.世宗市成为行政首都最有利的条件是A.土地资源丰富 B.气候温和湿润C.基础设施完善 D.文化底蕴深厚8.此次迁都可能导致A.首尔市城郊农业快速发展 B.世宗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C.世宗市人居环境迅速恶化 D.首尔市将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答案】6. B 7. D 8. C【解析】6. 韩国将行政首都迁至世宗市的主要原因是首尔市职能众多,城市负荷过重,为了减轻城市负担,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城市病,因此进行监督,跟交通、位置以及历史悠久和资源的损耗无关。故选B。7. 由材料可知,世宗市经济落后,人口稀少,所以世宗市成为行政首都,最有利的条件是土地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同时气候以及文化都与其他地区相差不大。故选D。8. 世宗市原先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变成行政中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优惠又会带动人口的流动或者迁移青壮年劳动力来此就业,所以此次迁都可能导致世宗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首尔市城郊农业不一定快速发展;世宗市人居环境应当是改善而不是恶化;看不出来首尔市将会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故选C。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在日语中称作“山背风”。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受其影响,水稻减产;而图中山脉以西地区受其影响,水稻丰产,当地人称此风为“宝风”。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受“山背风”影响状况。据此完成9~11题。9. 推测“山背风”盛行的时节有A.冬至前后 B.大寒前后 C.立春前后 D.夏至前后10. 甲地水稻减产的直接原因有①气温下降 ②光照减弱 ③降水减少 ④风力减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 与乙地“宝风”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效应是A.雨影效应 B.狭管效应 C.焚风效应 D.温室效应【答案】9. D 10. A 11. C【解析】9. 分析材料可知,“山背风”盛行的时节为水稻生长的季节;日本东北部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水稻性喜高温多雨,因此日本东北部水稻生长季节为夏季。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 读图可知,“山背风”为东北风;由材料来可知,“山背风”为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因此甲地位于“山背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降雨影响,当地夏季气温偏低、日照不足,导致水稻减产,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 分析材料可知,“宝风”应利于水稻生长。读图可知,“山背风”为东北风,乙地位于山的西侧,处于背风坡。空气顺山坡下沉,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利于水稻生产。A、雨影效应是伴随地形降水产生的现象,当山地迎风坡发生地形抬升降水时,其背风坡可表现出晴好天气,形成“雨影”,雨影区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A错误;B、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乙处于山地背风坡,B错误;C、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被称为焚风效应,C正确;D、温室效应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与“宝风”无关,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12. 蒙古国是位于东亚的内陆国家,与我国和俄罗斯接壤。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5分)(2)说出蒙古国主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典型植被。(4分)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支柱产业,该国人均牲畜拥有量居世界前列。近年来,该国发展集约型现代畜牧业,重视畜产品出口创汇。(3)说出蒙古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并为其畜牧业发展提出建议。(6分)【答案】(1) 大部分在100mm至300mm之间;年降水量大体自南向北增加;山地西北部降水较多。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2) 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延伸。自南向北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3) 特点:畜产品出口中以初级产品为主,绒类产品比重高 。建议:培育良种、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市场等。(答出其中4点, 给4分)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如图所示为传统的民居――韩屋,背山临水,坐北朝南,屋前常年种植落叶阔叶树,在房间里设置暖炕(温突)设施,在结构上采取宽敞过厅的形式,以便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材料二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的南半部,三面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所环抱,海岸线较长。国内约70%是山区。韩国经济实力雄厚,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是韩国的支柱产业。浦项钢铁厂是世界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国内矿产资源较少,种类多但储藏量不大。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材料三 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农业在韩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地位日见低下。大蒜等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且进口量趋于增长.大蒜喜冷凉气候,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1)试从地理的角度解释韩国传统民居的屋前选择种植落叶阔叶树的原因?(2)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当地农民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3)试推断韩国工业布局特点,为什么?【答案】(1)①韩国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②夏季炎热,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③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2)增铺禾草层可遮阳,避免大蒜发芽时遭受爆晒;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禾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临海型分布;韩国国土狭小,资源(原料、燃料)缺乏;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沿海地区海运便利,即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又利于出口产品【解析】(1)韩国传统民居的屋前选择种植落叶阔叶树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带分布及种植阔叶林对于遮阴保暖的作用角度分析。从自然带分布看,韩国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从遮阴作用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而冬季落叶阔叶林叶子掉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起到保暖的作用。(2)当地农民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的原因主要结合材料二中大蒜的生长习性及禾草在保水、防晒等方面的作用角度分析。由材料二可知,“大蒜喜冷凉气候,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增铺禾草层可遮阳,避免大蒜发芽时遭受爆晒;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禾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有利于大蒜的生长。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日本靠近日本海一侧以及从本州北部到北海道地区,由于经常出现大雪天气,因而在日语中被称为"豪雪地带"。日本岐阜县白川乡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带”(如右图),曾经有过积雪53cm的记录,白川乡有日本规模最大的“合掌造”村落,“合掌造”是日本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如左图),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钉子,屋顶以七八十厘米的茅草覆盖,呈“人”字形,两侧约有60°夹角,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1995年12月“合掌造”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被誉为“现实世界的童话屋”,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去观光。(1)根据材料,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板块位置三方面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2)分析日本“豪雪地带”降雪量“特别豪”的主要原因。(3)简述形成“合掌造”民居建筑特色的自然原因。【答案】(1)日本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2)“特别豪雪地区”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来自日本海的冬季风受到山脉阻挡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 (3)“合掌造”村落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合掌造”屋顶厚且坡度大,雪不易堆积;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合掌造”建筑结构支撑作用强,不易倒塌;“合掌造”的建材是木材和茅草,发生地震对人员伤害较小(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整体分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板块的消亡边界。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岛屿西部受到山脉阻挡抬升,降雪量大。民居特色与当地多雪、多地震的环境有关。(1)从纬度看,日本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从海陆位置看,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群岛国家。从板块位置看,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多。(2)日本“特别豪雪地区”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上空,带来大量水汽。在岛屿西部受到山脉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降雪量大。(3)日本“合掌造”村落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地区,冬季多暴雪,“合掌造”屋顶厚且坡度大,雪不易堆积,避免屋顶被雪压塌。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合掌造”建筑结构支撑作用强,不易倒塌。“合掌造”的建材是木材和茅草,发生地震对人员伤害较小,当地木材丰富,取材便利。民居特色与当地多雪、多地震的环境有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4东亚与日本,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中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南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