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9单元 溶液 第2课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

    第9单元 溶液 第2课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第1页
    第9单元 溶液 第2课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第2页
    第9单元 溶液 第2课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第3页
    第9单元 溶液 第2课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第4页
    第9单元 溶液 第2课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第5页
    第9单元 溶液 第2课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第6页
    第9单元 溶液 第2课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第7页
    第9单元 溶液 第2课 溶解度(第2课时)课件PPT第8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新知构建,NaCl,KNO3,10℃,40℃,应该在同一温度下,新知探究,20℃100g水,20℃50g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前面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
    请同学们判断这六个实验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家庭饲养金鱼,常常向鱼缸里通入空气.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会接近水面游。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上(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些生活现象和本节课学习的物质溶解度有关 。
    每种物质不可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那么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
    怎样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应该控制哪些条件?
    知识点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如何来选定比较的标准呢?
    溶解度(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00g溶剂(一般指水)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
    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设定等量的溶剂。
    只有在一定量(100g)溶剂中,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量最大)时,所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确定的值,这个值能够代表该物质在确定温度下,溶解能力的强弱。
    溶解度实质上是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质量
    1.“20℃时,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什么?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固体,溶液达到饱和。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氯化钠固体。
    2.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或溶质和溶剂的种类)2.外因:温度。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概念中溶剂的量已经规定为100g,所以在外部因素中固体物质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
    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只是定性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而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
    (2019·成都模拟)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它的含义是( )
    A. 20 ℃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B. 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食盐C. 20 ℃时,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D. 20 ℃时,100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g食盐
    解析: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20 ℃),100g溶剂(100g水), 饱和状态(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量为36g),单位是克。
    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 溶 解 度 曲 线
    绘制溶解度曲线: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大一些的纸,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贴在墙上。2.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和85 ℃时的溶解度。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25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1克,KCl的溶解度是35克,NH4Cl的溶解度是38克,KNO3的溶解度是38克。85 ℃时NaCl的溶解度为38.6克,KCl的溶解度为52克,NH4Cl的溶解度是68克,KNO3的溶解度是186克。3.(2)我们还可以从溶解度曲线上得知:①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曲线交点的含义,③能很快地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④曲线的走向。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36页探究中的2、3(2)问题。
    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线上、下方的点: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固体剩余,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不饱和。
    讨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溶解度曲线:(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系。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对于气体物质,我们通常测量它的体积,而不是去称量它的质量,所以研究气体的体积较方便。
    3.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1.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
    2.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根据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折出,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目的。如KNO3和NaCl的混合物的分离。 (KNO3、NaCl溶解度曲线如图)
    (1)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大,要提纯这类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法。具体的步骤为:①配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②降温,③过滤,④干燥。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可用此法。 (2)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小,要提纯这类物质,可用蒸发溶剂法。具体步骤为:①溶解,②蒸发溶剂,③趁热过滤,④干燥。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要提纯NaCl,可配制溶液,然后蒸发溶剂,NaCl结晶析出,而KNO3在较高温度下,还没有达到饱和,不会结晶,趁热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NaCl。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解析:泥水不是溶液;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会放热,硝酸铵晶体溶解会吸热等;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是指在6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 g硝酸钾,溶质质量为110 g,溶剂质量为100 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
    2.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比较溶解度时应说明温度,不说明温度比较无意义;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而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由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知,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t1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t2 ℃时,两曲线相交,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C.t1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D.t2 ℃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
    3.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由图可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50 ℃ ~ 40 ℃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50 ℃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不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C.40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是50 g,即150 g饱和溶液中含有50 g硫酸钠,所以75 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 g Na2SO4;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所以不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B.50 ℃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 ℃时有晶体析出C.40 ℃时,75 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 g Na2SO4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4.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汽水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胃液的酸性较强,汽水中由于溶有二氧化碳而显酸性,所以不能大量饮用汽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于水的能力并不强;打开汽水瓶盖气压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
    A.汽水显碱性B.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C.CO2易溶于水,所以用来制汽水D.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相关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评课ppt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难点,引入新课,教学过程,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0,冷却热饱和溶液,≤a<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新知构建,g氯化钠,mL水,再加5g氯化钠,待溶解后,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晶体溶解,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晶体,氯化钠溶于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