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实验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

    实验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第1页
    实验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第2页
    实验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实验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实验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共14页。
    实验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基础训练1.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铁、铜都是银白色金属 B.钢中含碳量低于生铁中的含碳量 C.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小 D.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答案】B【解答】解:A、铝、铁、铜不都是银白色金属,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钢中含碳量低于生铁中的含碳量,该选项说法正确;C、合金的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有很好的延展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2.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振荡时会产生静电,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了铁的什么性质(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答案】B【解答】解: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振荡、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在油罐车尾部挂一条拖地的铁链,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B3.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  )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 B.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 C.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 D.制造保险丝﹣﹣硬度大【答案】D【解答】解:A、白炽灯灯丝通电后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熔点必须高,故A说法正确;B、飞机是在天上飞的所以需要质量轻,为了安全必须材料坚硬,故B说法正确;C、化工原料有很多具有腐蚀性的,所以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必须耐腐蚀,故C说法正确;D、保险丝是在短路是断开的,所以熔点要低,故D说法错误。故选:D4.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直接用各金属表示)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其中正确的是(  )AMgAlZn BZnMgAl CAlMgZn DAlMgZn【答案】C【解答】解: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的铝和219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锌和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假设金属的质量都是24g,等质量的金属消耗盐酸的质量分别是:Mg+2HClMgCl2+H224  7324g 73g2Al+6HCl2AlCl3+3H254   21924g  97.3gZn+2HClZnCl2+H265  7324g 27g令三种金属质量均为24g,则当盐酸质量m73g时,生成氢气的质量:AlMgZn当盐酸质量27gm≤73g时,生成氢气质量:AlMgZn当盐酸质量m≤27g时,生成氢气质量:AlMgZn当盐酸质量73m97.3,生成氢气质量:AlMgZn故选:C5.我们在各大商场总能看到金灿灿的金制饰品,如戒指、项链、手链等.消费者在试戴时,售货员会提醒消费者,要轻轻地拉动,防止变形.据此不能得出的是(  )A.金的熔点较高 B.金的硬度较小 C.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金的颜色为金黄色【答案】A【解答】解:金灿灿的金制饰品说明金的颜色为金黄色;轻轻地拉动就变形,说明金的硬度较小;能加工成戒指、项链、手链等,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题目信息中不能得出金的熔点较高的性质;故选:A6.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A金戒指 B铝蒸锅 C铁锤 D铜导线【答案】B【解答】解:铝蒸锅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选:B7.以下推理和归纳说法正确的是(  )A.铝比铁耐腐蚀,所以铁的活动性比铝强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答案】B【解答】解:A、铝的金属性比铁强,因为铝在空气中能行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因此耐腐蚀,故错误;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正确;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可能显负价,如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错误;D、燃烧一般要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的通电发光,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故错误;故选:B8.同学们讨论金属的共性时发表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答】解:A、大部分金属的熔点较高,但是有的金属熔点较低,例如汞的熔点较低。不正确。B、大部分金属的硬度较大,但是有的金属硬度较小,例如可以用小刀切割钠,说明钠的硬度较小。不正确。C、金属都能够导电。正确。D、铜是一种红色金属,没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不正确。故选:C9.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氢气 B.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C.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 D.实验中没有发生置换反应【答案】C【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二氧化硫、氧气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完全反应后溶质是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产生气体,说明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酸性物质和铁反应生成了氢气,该选项说法正确;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0.下面是某校学生进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活动: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则黄铜的硬度    (填””)纯铜的硬度。2)同学收集到的金属制品有硬币、铝质导线、铜质火锅、小刀等,其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3)实验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B中,    与酸反应最快。4)实验C中,小云同学选择一种金属丝放入两种不同溶液中,则所用的金属是 铜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反应后该金属丝的质量    (填变大”“减小不变【答案】(1)>;(2)铜质火锅;(3)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镁;4)铜; 2AgNO3+CuCuNO32+2Ag; 变大【解答】解:(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硬度;2)硬币利用抗腐蚀性、延展性;铝质导线利用导电性;铜质火锅利用导热性;小刀利用硬度大,故选铜质火锅。(3)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实验B中,镁的活动性最强,与酸反应最快。4)实验C中,比较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可将铜分别放入氯化亚铁和硝酸银溶液中,铜与氯化亚铁不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与硝酸硝酸银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uCuNO32+2Ag,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2Ag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为216,故反应后该金属丝的质量变大。故答案为:1)>;2)铜质火锅;3)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镁;4)铜; 2AgNO3+CuCuNO32+2Ag; 变大 能力提升11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 C.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Cu2+Zn2+Fe2+ D.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答案】D【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铜>银,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所以:A、当加入的铁过量时,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有剩余,故滤纸上有铁、铜、银,滤液中含有锌离子和亚铁离子,故A可能存在;B、当加入的铁适量时,铁能将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置换出来,则滤纸上有银和铜,滤液中有锌离子和亚铁离子,故B可能存在;C、当加入铁的量较少时,铁能将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滤纸上有银和铜,滤液中含有锌离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故C可能存在;D、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当滤纸上有铜时,滤液中不可能含有银离子,故D不可能存在;故选:D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把铁钉放人硫酸铜溶液中【答案】C【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故正确B、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正确。C、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减少,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氯酸钾反应完全,则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64份质量的铜,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反应停止后,固体的质量不变,故正确;故选:C13.等质量的ZnAl粉末分别与足量稀盐酸进行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的是Al B.放出H2质量:ZnAl C.产生H2速率:ZnAl D.产物中金属离子的化合价都是+2【答案】A【解答】解:A、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用的时间就越短,所以最先到达最高点的说明该金属活泼,故ZnAl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Zn;曲线a表示的是Al,故正确;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2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b,即AlZn,故错误;C、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等质量的ZnAlAl最先完全反应,因此反应速度最大的Al,故错误;D、铝和酸反应生成的金属离子化合价为+3,故错误;故选:A14.将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 B.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答案】D【解答】解: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锌完全反应;A、滤液中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如果硝酸银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如果硝酸银足量,则滤渣中不含有铜,只有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硝酸银不足时),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5.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将所得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亚铁 B.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 C.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 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可能含有锌【答案】B【解答】解:A、加入的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液质量减小;再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溶液质量增大。若将所得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锌。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故正确。B、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有锌。故错误。C、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故正确。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一定无硝酸亚铁和硝酸银。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故正确。故选:B16.下列物质在给定的助燃剂中反应一定不产生黑色物质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铜在空气中加热 C.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D.锌在氧气中燃烧【答案】D【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B、铜在空气中加热时,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C、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黑色固体碳;D、锌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锌。故选:D17.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试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B.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 g【答案】B【解答】解:A、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是因为图所示试管中反应后氯化铜过量,过量的氯化铜和中的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即甲图所示试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不一定含有铁,例如氯化铜溶液过量时则铁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是因为氯化锌不能反应,可能含有氯化铜(氯化铜和铁反应后有剩余),该选项说法正确;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因此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g,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8.为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铜、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镁溶液 B.铁、铜、氯化镁溶液 C.镁、氯化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D.铁、硫酸铜溶液、氯化镁溶液【答案】D【解答】解:A、铜和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镁溶液都不反应,说明铜在铁和镁的后面,无法判断铁和镁的活泼性。B、铁、铜和氯化镁溶液都不反应,说明镁在铁和铜的前面,无法判断铁和铜的活泼性。C、镁和氯化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都反应,说明镁在铁和铜的前面,无法判断铁和铜的活泼性(有时可以考虑将镁条放入氯化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镁条表面首先变成红色(先生成的是铜),中间不断用砂纸打磨镁条,最后插入溶液中会表面变黑(此时是生成的铁),通过这样也可以考虑,但是由于镁条能够与水反应,所以导致很难察觉与铁的反应,所以不便操作)。D、铁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铁比铜活泼,不能和氯化镁溶液反应,说明镁比铁活泼。故选:D19.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                                 2)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若采用丙实验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                    A溶液与B溶液分别是                          5)如果只用两种金属丝和一种溶液,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则所需要的金属和溶液分别是                      【答案】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Cu+2AgNO3═2Ag+CuNO32;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CuAgCu;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铁丝、银丝和硫酸铜溶液。【解答】解:(1)由于金属易与空位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物的薄膜,所以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故填: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甲实验中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同时生成硝酸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乙实验中铁能置换出铜,同时生成了硫酸亚铁,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故填:Cu+2AgNO3═2Ag+CuNO32;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故填:FeCuAg4)由丙实验方案可知,若采用一种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采用活动性居中的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CuA溶液与B溶液分别是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故填:Cu;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5)若采用两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采用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可溶性盐溶液与两种金属单质反应,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即选择金属铁和银,盐溶液是硫酸铜溶液;故填:铁丝、银丝和硫酸铜溶液。20.请参与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完成下列内容。[设计实验]编号操作现象解释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    色固体2Al+3CuCl2═2AlCl3+3Cu 1)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其形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结论与反思]1)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填)。2)查阅资料得知:CuSO4 溶液中有Cu2+SO42﹣H2O三种粒子,CuCl2溶液中有Cu2+ClH2O三种粒子。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    AH2O 破坏了氧化铝薄膜BCl 破坏了氧化铝薄膜CCu2+ 破坏了氧化铝薄膜DSO42﹣破坏了氧化铝薄膜【答案】[设计实验]甲、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乙、2Al+3CuSO4Al2SO43+3Cu;丙、红。14Al+3O2═2Al2O3.(2)甲[结论与反思]1)强。(2B【解答】解:[设计实验]甲、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原因是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乙、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由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丙、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由方程式可知有铜生成,所以实验的现象是: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1)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其形成的原因是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氧化铝,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Al+3O2═2Al2O32)比较实验乙和实验甲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结论与反思]1)由上述实验可知,铝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了金属活动性AlCu强。2)由题意可知,在甲实验中,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不反应,在CuSO4 溶液中有Cu2+SO42﹣H2O三种粒子,说明了Cu2+SO42﹣H2O三种粒子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在丙实验中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能反应,在CuCl2溶液中有Cu2+CIH2O三种粒子,与CuSO4 溶液中不同的离子只有氯离子,说明了Cl 破坏了氧化铝薄膜,所以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设计实验]甲、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乙、2Al+3CuSO4Al2SO43+3Cu;丙、红。14Al+3O2═2Al2O3.(2)甲 [结论与反思]1)强。(2B

    相关试卷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金属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 金属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6.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6.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测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6.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6.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