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专题03 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初中物理九年级年级下册部分物理实验报告单
展开
实验一 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红色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一、实验准备 1.实验目的:(1)通过铁屑的分布来观察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情况。(2)了解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等其他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2.实验器材:玻璃板、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铁屑、铅笔、白纸等。二、实验过程与探究1.实验注意事项: (1)铁屑不能撒的太多,以免聚集成堆影响实验现象。 (2)铁屑尽量撒的均匀,使得铁屑分布情况更清晰。 (3)敲击玻璃板时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程,否则会使铁屑聚集在磁体的两端,无法观察整体现状。2.实验步骤1、将条形磁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在条形磁体上放一块玻璃板。 2、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屑受震后重新排布的情况。3.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铁屑的分布情况。4、在玻璃板上放一些小磁针,观察不同位置的小磁针的指向。5、用铅笔在所画线条上标出箭头(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画出铁屑或小磁针展现出的图形情景。6、将条形磁体换成蹄形磁体,重复上述步骤。3.实验记录与结论.观察可知无论条形磁体还是蹄形磁体,周围的铁屑或小磁针排列成了一条条的曲线状。可见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不但是有规律的,而且是有方向的,我们可以用从北极到南极的曲线来表示磁场,曲线在两极最密集,表示磁场越强;离两极越远,曲线越稀疏,表明磁场越弱。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5.实验反思 (1)猜想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哪些地方磁场比较强,哪些地方磁场比较弱?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用从北极到南极的曲线来表示磁场,曲线在两极最密集,表示磁场越强;离两极越远,曲线越稀疏,表明磁场越弱。这些曲线叫做磁感线。在两种磁体的磁极附近的分布最密,磁性也就最强。(2)物理学上用磁感线形象的表示磁场的分布情况(上述所画出带箭头的曲线),为什么磁感线不会相交?可以看出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磁体的南极;这些磁感线之间不会互相相交;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处的磁场方向一致。三、实验评价 四、直击中考1.本实验易考点总结。(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特点(3)磁场是真实存在的,而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画出的。2.中考链接。 1.磁感线可以方便地描述磁场,关于磁感线的认识正确的是(D )A. 磁感线是由铁屑组成的B. 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真实存在的曲线C.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的S极出发回到N极D. 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出发回到北极附近2.如图所示,有三根钢棒,其中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是磁体且右端为N极,那么下列对乙、丙的判断正确的是( C )A. 乙是磁体且右端是N极B. 丙是磁体且右端是N极C. 乙是磁体,丙不一定是磁体D. 乙是磁体,丙也一定是磁体(3)磁体旁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如图所示,画出磁感线的方向,并标出磁体的N、S极.(小磁针黑端为N极)五、拓展阅读 古希腊人和中国人发现自然界中有种天然磁化的石头,称其为“吸铁石”。这种石头可以魔术般的吸起小块的铁片,而且在随意摆动后总是指向同一方向。早期的航海者把这种磁铁作为其最早的指南针在海上来辨别方向。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今天磁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强力材料。通过合成不同材料的合金可以达到与吸铁石相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磁力。在18世纪就出现了人造的磁铁,但制造更强磁性材料的过程却十分缓慢,直到20世纪20年代制造出铝镍钴(Alnico)。随后,20世纪50年代制造出了铁氧体(Ferrite),70年代制造出稀土磁铁[包括钕铁硼(NdFeB)和钐钴(SmCo)]。至此,磁学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强磁材料也使得元件更加小型化。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实验态度评价(20%)实验前预习充分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束,整理台面,保持整洁同伴间团结协作实验效果(60%)通过实验,了解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磁场分布情况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磁感线分布来反映磁场分布情况通过实验,熟练的画出条形磁体和提醒磁体的磁感线基本实验操作正确若实验未达到预期效果时,能够分析失败原因完成实验报告情况(20%)具备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具备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