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展开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钾形成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
B.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g
C.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D.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变
2.氢氧化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A.B. C. D.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将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将20℃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4.如图为KCl和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两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将20gNa2CO3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70g溶液
C.降低温度一定能使Na2CO3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KCl=Na2CO3
5.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若图中t2℃对应的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可能是
A.大于30℃ B.等于40℃
C.小于30℃ D.任意温度均可
6.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某化学实验小组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1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图1中b→c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曲线表示
C.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b的值为106
7.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小
B.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 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8.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 B.熟石灰是一种常见的碱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璧上有小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糖里的鱼浮出水面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B.A中混有少量B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1℃时,25gA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溶液
D.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A>B>C
11.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将红墨水注入水中 B.白磷燃烧
C.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D.镁条燃烧
12.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石灰石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二、简答题
13.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NaOH | 31 | 91 | 111 | 129 | 313 | 336 |
Ca(OH)2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1)从表中数据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写一条)。
(2)把80℃时NaOH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______甲(填“>”、“<”或“=”)。
(3)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
(Ⅰ)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加入过量Ca(OH)2的目的是____。
(Ⅱ)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热浓缩、________。
14.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因有咸味、外观酷似食盐而常被误食。
| 亚硝酸钠 | 食盐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 | 易溶于水 |
熔点 | 271℃ | 801℃ |
沸点 | 320℃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 1413℃ |
与稀盐酸反应 | 放出红棕色气体 | 不反应 |
试设计出两种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简单方案(简单叙述即可)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下图中表示中学几种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G为黑色的粉末,C为无色气体,H为紫红色固体。(部分条件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
(2)B在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该反应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则反应的①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B的俗名是苏打,固体C易潮解,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在(1)、(2)中,D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17.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常温下呈液态的氧化物,常用作溶剂,D是氧化铜,则C物质为_______。
(2)若A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
四、实验题
18.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某同学针对氢氧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溶解过程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A烧杯内液体的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
(2)通过______(序号)烧杯中现象可知烧碱已经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D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
19.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气体,并用于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1)该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他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图中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他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
(3)为了证明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该同学向盛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矿泉水瓶变瘪,请解释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接着该同学向变瘪后的矿泉水瓶内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即证明有碳酸钠存在,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五、计算题
2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入100克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___________。
(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1.某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MgCl2,小明为了测定该混合液中MgCl2的质量,进行如图实验。已知,求:
(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______g;
(2)求氯化镁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C 6.B 7.D 8.C 9.C 10.C 11.B 12.D
13.(1)NaOH的溶解度远远大于Ca(OH)2的溶解度(或“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溶液会析出溶质
<
(3) 将溶液中的Na2CO3全部转化为NaOH 降温结晶
14. 用酒精灯加热,有臭味气体生成的是亚硝酸纳,无明显变化的是食盐 滴加稀盐酸,有红棕色气体出现的是亚硝酸钠,无现象的是食盐
15.(1)CaCO3
(2) CaO+H2O=Ca(OH)2 放热
(3)CO2+C2CO
(4)Ca(OH)2+CO2=CaCO3↓+H2O
16.(1)Fe3O4+4CO 3Fe+4CO2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 酸 分解反应
17.(1)氢气(或H2)
(2) CaO
18.(1) 玻璃棒 升高
(2) C
(3)AgCl
19.(1) B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3)可能是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CO2溶于水了
(4)产生白色沉淀
20.(1)
(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3g+100g-107.1g=2.2g
解:设该白色粉末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x=5.3g
y=3.65g
z=5.85g
加入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100g×7.3%=7.3g大于3.65g,最后溶液pH显中性,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氢氧化钠。
设白色粉末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n
m=4g
n=5.85g
5.3g+4g=9.3g,故该白色粉末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含氯化钠;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9%
21.(1)2.9
(2)解:设该混合液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x=4.75g
答:该混合液中氯化镁的质量为4.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