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社会保障巩固练习
展开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 社会保障制度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互助
【答案】B
【解析】社会保障制度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2. 社会保障制度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
①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②实现社会安定
③劳动者爱岗敬业 ④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实现社会安定,也有利于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和材料没有直接的关联。
3. 建立健全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以下对社会保障水平认识正确的是
①大幅提高社会保障给付水平就能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②不断拓宽社会保障领域和覆盖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③过高的社会保障缴费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高,国家实力就越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要兼顾公平与效率,①选项错误。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越高,意味着财政负担越重,并不必然反映国家实力,排除④。不断拓宽社会保障领域和覆盖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是过高的社会保障缴费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③选项表述正确。选B。
4. 某市进一步提高大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养老金发放标准,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对这一举措产生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A.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居民购买力上升→消费需求增加
B.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未来收入预期更加乐观→居民消费欲望增强→消费水平提高
C.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家财政支出增加→居民劳动报酬增加→居民购买力提高
D.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物价水平提高→经济高速增长
【答案】B
【解析】A项表述错误,收入差距影响的是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而居民收入才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差距缩小不能提高居民购买力;B项表述正确;C项表述错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再分配,不能起到增加居民劳动报酬的效果;D项表述错误,物价总水平与流通中发行的货币量有密切关系,不是居民收入增加引起的。
5.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北京卫视热播的《老有所依》展现了“老无所依”的养老困局,也给出了养老的多种可能性。你认为解决养老问题应该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②鼓励商业保险参与 ③调整投资消费关系 ④消除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①符合题意;通过购买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这不仅体现出保险的保障功能,还显示出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②符合题意;调整投资消费关系的做法,与破解养老难题没有直接联系,③项不合题意;我们反对的是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消除居民收入差距是错误的,④项不选。答案选A。
6. 党和国家不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以下举措有助于促进居民提升获得感的是
A.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高质高价商品
B.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上升
C.医疗水平提高,经济增速放缓
D.政府积极扩大就业、减贫脱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D
【解析】政府积极扩大就业、减贫脱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促进居民提升获得感,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不利于促进居民提升获得感,均应排除。
7. 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只有4个人就业,另外6个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4个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个人的保障;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有9个人就业,只有1个人失业,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能很容易而且高质量地建立起来。这说明
A.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B.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经济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
C.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A错误。试题指向建立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强调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经济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B符合题意。试题指向建立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是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C排除。试题指向建立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体现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8. 2019年2月22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召开2019年城乡低保提标工作会议,内容主要有:全州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4 088元/年,平均增幅5.24%。其中,凯里市、麻江县农村低保标准由3 936元/年调整为4 140元/年,增长5.18%;其余14个县由3 876元/年调整为4 080元/年,增长5.26%;全州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601元/月,平均增幅3.19%。其中,凯里市、麻江县城市低保标准由636元/月调整为650元/月,增长2.2%;其余14个县由570元/月调整为590元/月,增长3.51%。低保政策的调整
①表明低保标准的提高需要个人支付比以往更多的费用
②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存问题
④贯彻了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低保是一种无偿帮助,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③错误,低保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政策调整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这也是贯彻了共享的发展理念,②④正确。答案选C。
9.社保可以说是当今非常重要的强制性保险了,主要的目的就是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权益和待遇;社保当中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养老保险这一险种了,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实现退休人员能够老有所养。养老金可以说是很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根本,失去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的生活只能依靠它。材料中提到的养老保险
①由国家经办 ②是市场交易活动
③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④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材料中的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险,是国家经办的,用来保障退休人员老年基本生活,①③正确;②④属于商业保险的经营方式与保障水平,不属于社会保险的内容。答案选B。
10.有人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就应该更好,看病吃药不花钱,不工作政府也管我们的生活。这种观点
①是正确的,科学认识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的作用
②是错误的,忽视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不懂得社会保障水平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③是正确的,合理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是错误的,是为自己懒惰找借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是全部都要管、全部管得了,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社会保障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该正确判断我国的经济进步情况,①③错误,②④正确。选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42亿人、1.96亿人、2.39亿人;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2.27亿人;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10.3%;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涨,调整幅度较前一年增长5%左右;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扩大到21种,累计救治患者54.8万名。
材料三 近年来,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对民生领域的支出不降反增。2018年,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 084亿元,增长9.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5 700亿元,增长8.5%。
(1)材料一两幅图表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二、三共同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答案】(1)材料一说明从2013年到2018年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参保扩面效果明显。也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2)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国家重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逐步完善,这①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的作用,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②有利于通过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有利于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和社会保障本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保障的有关知识。(1)属于图表分析题,根据两则图表总结共同的经济现象,图一是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变化,从图一可以看到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图二反映了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因此共同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2)该问是经济意义类试题,首先明确三则材料各自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然后总结共同的经济作用。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材料二、三反映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和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因此需要回答社会保障的作用。
14.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经济作用?
(2)为什么要坚持“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答案】(1)对企业改革发展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有利于生产”为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保障基本生活”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解析】第(1)问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十分广泛,本题要求回答经济作用,答案不能过于宽泛,回答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均不正确。
第(2)问“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说明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坚持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要求和原则。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社会保障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社会保障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社会保障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社会保障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达标检测,绘制思维导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礼记·礼运》中指出, 《周礼·地官》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